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规模迅速扩张,但是银行直接贷款比重过大,金融监管机构应高度关注地方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拓宽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归纳了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主要类别,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潜在风险,介绍了国外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成功经验,借此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规模犹如雨后春笋,但是银行直接贷款比重过大,金融监管机构高度关注地方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拓宽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采取多方式、多途径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资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归纳了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主要类别,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潜在风险,介绍了国外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成功经验,借此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井 《时代金融》2014,(12):82+85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快速扩张,但融资平台偿债却高度依赖财政拨款,已远超出地方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这些潜在的风险隐忧应引起金融部门高度关注。为全面了解景德镇市银行机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运行状况,我们对辖内银行机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从银行机构获得贷款,对解决建 设资金自给不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笔者通过对江西省吉安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状况的调查发现,伴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张,仅靠“土地财政”担保和偿还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对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潜在风险,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及其防范化解措施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规模增长过快、运作不够规范等问题。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政策的收紧,潜在信用风险、合规风险可能将加快暴露。因此,进一步提升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识别及把控能力,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规模犹如雨后春笋,但是银行直接贷款比重过大,金融监管机构高度关注地方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拓宽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采取多方式、多途径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资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归纳了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主要类别,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融资...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筹集经济发展资金、改善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潜在的风险。本文在当前经济下行背景下,结合自治区实际着重分析自治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规模犹如雨后春笋,但是银行直接贷款比重过大,金融监管机构高度关注地方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拓宽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采取多方式、多途径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资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此,本为归纳了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主要类别,分析了当前...  相似文献   

9.
张光华 《新金融》2012,(12):50-54
2010年开展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以来,各地平台贷款高速增长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根据对全国平台贷款数据的压力测试以及对东北某省数据的调查分析,全国平台贷款的风险在总体上是可控的,但因平台贷款形成机制的特殊性,使得表面平静的平台贷款背后中仍隐藏了很多风险点。只有从改革财税分配体制、抑制地方政府投融资冲动、推动地方融资模式创新角度出发,在平台贷款的风险监管和治理中引导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0.
麦志雄 《时代金融》2014,(6X):90-91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解放后不同阶段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形式,提出地方融资平台源于地方政府间竞争,事实上提高了地方政府间竞争层次。银行独立性是控制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关键,系统性分析是深入理解与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核心。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整体经济政治包含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去分析后我们会发现:有不少风险对冲因素减少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的风险;通过证券化可以转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而且,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意想不到的成为了目前很多急需改革方面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解放后不同阶段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形式,提出地方融资平台源于地方政府间竞争,事实上提高了地方政府间竞争层次。银行独立性是控制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关键,系统性分析是深入理解与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核心。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整体经济政治包含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去分析后我们会发现:有不少风险对冲因素减少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的风险;通过证券化可以转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而且,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意想不到的成为了目前很多急需改革方面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薄弱的经济基础限制了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也给银行业贷款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这种潜在的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在不远的将来很可能转嫁给银行业机构,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后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及其机构出资设立的,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地承担了连带还款责任,其经营好差不但影响到地方政府的信誉,还关系到公共设施建设等.本文试从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教训进行比较分析,从国际视角探讨我国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化解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发展迅速,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大量融资。对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本文首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状进行概述,进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在高速城市化的历史背景下,地方政府面临融资建设的需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运而生,在城市建设和金融危机风险的应对中发挥促进作用。并以南京市政府融资平台为例,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现状。通过研究,指出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活动中所存在的巨大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融资风险防范和化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内容提要:2010年开展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以来,各地平台贷款高速增长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根据对全国平台贷款数据的压力测试以及对东北某省数据的调查分析,全国平台贷款的风险在总体上是可控的,但因平台贷款形成机制的特殊性,使得表面平静的平台贷款背后中仍隐藏了很多风险点.只有从改革财税分配体制、抑制地方政府投融资冲动、推动地方融资模式创新角度出发,在平台贷款的风险监管和治理中引导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7.
李昌青 《海南金融》2015,(2):56-58,64
近年来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逐年递增,平台风险凸显,如何通过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模式化解融资平台公司风险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务院、财政部先后发文提出深化国家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说明现在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关键时期,借鉴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发债的经验,对我国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化解融资平台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应该充分肯定现阶段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积极作用,正确认识融资平台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不应该盲目夸大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一、准确认识融资平台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一)融资平台债务公司不等于地方政府债务尽管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巨额的债务规模蕴含着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但我们也应客观地认识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偿还压力大、偿债能力弱,尤其是县级政府收支矛盾突出,新增债务接续难度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渠道窄、资金成本高。其成因除了历史体制因素和政策环境变化外,主要在于地方政府金融运作意识有待提高、融资平台市场化运作能力偏低、社会资本参与地方建设积极性较弱。为此,在地方政府积极创新融资模式的同时,省级政府应主动统筹施策,建立三级融资平台互通共济机制、成立省级纾困基金、规范PPP模式、发挥省级政府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推进融资平台分类管理与市场化运作改革、构建金融专才调配机制、定期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有效增强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分析不能仅仅着眼于单纯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层面,而应首先从更宏观的视野来考察中国地方政府乃至中国政府的总体负债水平,在此基础上,再来考察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的关系、融资平台之间的关系、融资平台自身,从而确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特征,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