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辣椒是我国的重要蔬菜作物,早在明代末期就传入中国,但是关于其传播路线却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辣椒最先登陆于浙江一带,而后传入到长江中上游和云贵高原地区,并逐渐形成重辣区。辣椒在我国的选择性传播受到经济、自然环境、群体迁移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辣椒的传入也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种植制度等多方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原产美洲的辣椒于明末传入中国沿海地区,康乾时期由"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与滇缅通道等途径传入西南地区。随着引种成功和种植区域扩大,辣椒的本土化进程呈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产生了多样化的新品种及加工利用方式。通过对方志资料的梳理廓清了辣椒在西南地区不同时段的传播过程,文章认为该地区成为嗜食辣椒的典型地区是独特的环境条件、辣椒的特性、食辣人群的迁徙等因素交叉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据史考证,辣椒在明朝末年从美洲传入中国。清初,贵州及其周边地区最先开始食用辣椒。在盐匮乏的贵州地区,“土苗用以代盐”,辣椒起到了代盐的作用。乾隆年间,贵州地区开始大量食用辣椒,且与生活关系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4.
<正>辣椒起源于南美的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元末明初引入中国,最先传入江浙、两广、贵州、湖南等地,后又流布于西南地区,经过漫长的驯化培育发展了很多极具地方特色的品种。最初辣椒只是被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随后进入中国菜谱,最终促成了八大菜系分天下的中国饮食文化。湖南新田县盛产的三味辣椒久负盛名。基于独特的种植经验和优良的品质,湖南陶岭三味辣椒种植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该种植  相似文献   

5.
芮文 《致富之友》1996,(8):23-23
辣椒制品的加工技术芮文辣椒红似火,绿如玉,辛辣爽口,是人们喜欢吃的一种食品。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几乎所有的菜肴都少不了辣椒。它营养价值高,维生素C含量相当丰富,每100克辣椒约含110毫克,比茄子多35倍,比西红柿多9倍,比大白菜多3倍。辣椒还含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6.
天气渐冷,空气干燥,不少人会出现门干舌燥、大便燥结等现象。因此,在秋季应少食葱、姜、韭、蒜、辣椒等辛辣食物,同时要多吃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木耳、雪梨、鸭肉、乳品等温养性食品,身体虚弱者还可以吃些米粥来养胃生津。本文介绍几种缓解秋燥症状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经济》2008,(2):54-55
墨西哥是中美洲的文明古国,除了古迹多多,加勒比海的优美景色令人向往外,其饮食更是丰盛。因为曾被西班牙统治过,墨西哥菜式均以酸辣为主。因此辣椒成了墨西哥人不可缺少的食品。墨西哥本土出产的辣椒估计有过百种之多,颜色由火红到深褐色,各不相同。至于辛辣度方面,体形愈细,辣度愈高,选择时可以此为标准。  相似文献   

8.
辣椒全世界约有20余种,它们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我国现栽培的有2种,即辣椒C.anmuum.Linn和小米辣C.frutescens.Linn,于明朝末年传入我国。由于我国环境条件适合辣椒的生长,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辣椒由于果实中含有辣椒素(C40H58O3)而使其具有辣味,多数辣椒品种的辣椒素含量在0.2-0.5%之间。此外,辣椒果实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Vc以及微量元素。辣椒早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用调味品。近年研究结果还证明辣椒素具有抗癌作用,更便辣椒消费量大增。  相似文献   

9.
烟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产于美洲的烟草,作为一种嗜好作物,明代传入中国以后迅速形成抽烟风气,随之烟草种植因其利润大于种粮而快速普及开来。本文考证了烟草传入中国的时间、路径及明清、民国直至当代烟草在中国的分布和演进情况,重点对烟草在中国传播的动因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辣椒大聚会     
<正>辣椒起源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的墨西哥、秘鲁等地,是一种古老的栽培作物。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辣椒带到欧洲,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我们国家是在明朝末年才传入的……在众多蔬果中,以辣椒所含的维生素C最高,每500克辣椒含维生素C 1600毫克。红通通的辣椒最大的特点是纤维丰富和低热量,加上本身含辣椒红素和维生素抗氧化元素,多吃能延缓衰老,怕辣的人士可选择吃灯笼椒,营养同样很  相似文献   

11.
李镐澈  金英子 《中国农史》2005,24(2):89-100
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就开始了对朝鲜农业技术的殖民性改造与掠夺。本文介绍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对韩国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普及工作,探讨了农业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政策,分析了这些技术对当时朝鲜农业的影响以及对现代韩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链理论中产品关联的视角,首先从茶青生产、茶叶加工、茶叶销售、茶叶品牌建设等方面建构了茶叶企业产业链产品关联模型;然后提出并分析了茶叶企业核心能力构成的5个要素——技术能力要素、生产能力要素、销售能力要素、财务能力要素和整合能力要素;最后,从能力要素出发提出提升茶叶企业核心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成了国家的基本经济区,在明清时期,南方农业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尤其是江南地区农业发展更是达到了传统社会的顶峰,其时江南发达的农业技术开始向稍落后的北方地区流动与传播。本文以肥料技术为例,分析江南肥料技术向北方传播的原因、途径及其结果,并结合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输入地的环境对其技术选择的影响来分析这次技术转移收效甚微的原因,以提出关于历史上技术转移的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正确处理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中国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所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厘清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经济学含义,分析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两分法"的可能性缺陷,由此揭示农业多功能拓展态势下农户经营及其转型的可能性图景;进而在把握家庭经营全球性趋势的基础上,构建小农经营及其转型发展的逻辑线索,重点阐明中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文章认为,与美国农户大规模经营及其自我服务、日本农户小规模经营及其生产性服务内卷化不同,中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是农业服务的社会化,并由此将小农经营卷入分工经济。  相似文献   

15.
米氏凯伦藻分布及其引发赤潮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米氏凯伦藻赤潮引发的赤潮频率逐渐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来源及扩散方式尚不明确。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米氏凯伦藻的生物学特征、发现历史和引发赤潮、与环境条件关系等多各角度,阐述了米氏凯伦藻的分布和发生规律。结果显示米氏凯伦藻为我国海域外来藻种,其源头为日本,传播路径可能以传播压舱水的形式由日本或由日本经由欧美传入我国。该藻种引发的有毒赤潮事件20世纪60年代起在日本最早出现,而我国于1998年才首次出现,随后呈由南向北的扩散趋势,目前浙江和福建海域是米氏凯伦藻赤潮的主要发生区域。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发生可能与光照、温度和富营养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国森林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分析森林资源物权有着不同于传统民事物权特性的基础上,对现行森林资源物权法律制度存在的主体虚化、物权变动随意性大、权能残缺等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主张建立森林资源分类管理法律制度,对公益林实行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对经济林则实行自由交易法律制度和采伐申报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发展大型海藻养殖碳汇产业的条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大型海藻养殖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2000年以来海藻养殖种类、产量和面积的变动情况;分析了我国海带、紫菜、江蓠、麒麟菜等主要养殖海藻种类的碳含量,估算出我国大型海藻养殖业碳汇规模达到34.79万吨/年。大型海藻养殖具有碳含量高、可计量、养殖过程可控制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碳汇产业。  相似文献   

18.
建立政府专项基金实现地热供暖产业化商业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热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用其替代化石燃料能源,对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及经济发展都极为有益。在我国,特别是在北方一些大中城市,拥有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我国利用地热供暖已有三十年的历史,技术日趋成熟,但存在着初期投资过大的不利因素,因此,应建立政府专项基金以推进地热供暖的广泛应用。政府专项基金应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的方式建立,用以重点支持地质条件成熟、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地热供暖项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灌溉工程及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芳 《中国农史》2004,23(1):10-18
中国兴修灌溉工程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文章认为我国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传统灌溉工程类型,如引水渠道、陂塘堰坝、陂渠串联、圩垸、井灌、御成蓄淡等在现今皆得到了继承。传统的灌渠工程技术、塘堰和开发地下水工程技术、圩田和海塘工程等许多卓越技术在现今也得到传承和发扬。在阐述以上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了传统工程及技术继承的特征、要点,及改造利用的途径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