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保证,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其他因素可能会在转移支付的分配过程中起作用。通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2004-2006年中国各地区财政数据建模,分析中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价值取向表明,中国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导向是:更倾向于民族地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一定程度上是保地方机构运转和保工资的。  相似文献   

2.
以河北省为例,通过对2007年和2008年有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来探究现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政策取向,认为对地方既得利益的考虑是影响河北省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人口密度低的地区、标准财政供养人口比例高的地区和民族自治县有所照顾,具有一定的均等化效应。但同时也对人均财政收入高的地区倾斜,存在非均等效应。整体呈现渐进性的改革特征,政策取向仍是维护地方既得利益,而不是均等化。此外,由于过度地考虑既得利益,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产生了反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横向均等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尼系数分析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认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就此提出实现均等化的相关政策建议,包括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认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就此提出实现均等化的相关政策建议,包括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膜,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尼系数分析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可以看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实现均等化的相关政策包括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基尼系数分析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发现,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而要实现均等化,则应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8年和2007年河北省有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来探究现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政策取向,认为对地方既得利益的考虑是影响河北省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对人均财政收入高的地区倾斜存在非均等效应。整体呈现渐进性的改革特征,政策取向仍是维护地方既得利益,而不是均等化。此外,由于过度地考虑既得利益,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产生了反向激励作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间的财政能力差距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仍然有限,且财政转移支付在均等化各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上作用甚微,对此文章进一步从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着手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纳入上年人均财政转移支付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论证了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分配总体上表现为基数加增长的渐进主义,在渐进主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均等化效应,对地区间公共支出成本差异有所补偿.这些影响因素决定了当前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取向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针对中国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较大的现状,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改革取向应该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解决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财政作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手段,大有可为,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地区间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南省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差异的分析和对其地区间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的实证检验,初步探询了湖南省地区间转移支付的均等化程度。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湖南省地区间转移支付均等化程度虽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但其转移支付制度仍需要不断完善。未来湖南省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最根本的是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可用财力,在此基础上,对各种转移支付形式进行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方略,并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在财政制度逐步转向公共价值导向之际,公共服务均等化衡量着财政制度的公共性及其实现程度。而作为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转移支付制度恰恰在推进均等化这一目标任务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尼系数对整体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各项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一定的均等化效应,但反映地方既得利益的返还性收入和反映部门既得利益的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超过了均等化效应最强的财力性转移支付,从而限制了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效应的实现。就此提出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及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而财政转移支付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支撑。基于28个省的县域面板数据,构建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体系,采用CRITIC法测度基本公共服务得分,并通过空间断点回归方法研究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明显促进了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人均财政转移支付每增加17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1分,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有助于推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利用不同时间跨度的断点回归发现,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呈先抑后扬的影响。可通过坚持区域开发政策、加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监管等措施,继续推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下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以实现财政资金在不同地区不同等级政府之间的转移。因此实行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能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目前我国80%以上的小学、64%以上的初中设置在农村,农村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政府公共财政职能的确立,我国现存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因此,建立规范、完善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分税制以来财政转移支付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分税制以来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结构和区域分布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分税制以来财政转移支付规模扩张很快,地方财政支出对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依赖程度增强;财力性转移支付占财政转移支付比重依然偏低,尤其是最具有均等化作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仍严重偏低;虽然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得到了更多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但是占据重要地位的税收返还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这也使得财政转移支付在调节地区财力差距方面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7.
促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的地区差异和转移支付情况,本文认为应对我国现行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规模调整和结构优化,取消结算补助,弱化税收返还,改革专项转移支付,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的转移支付体系和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增强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关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调整的某些政策建议中,隐含着三种认识上的偏向:转移支付的功能泛化,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的失度,以及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均等化的失度。应防止上述偏向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进一步调整能做到方向正确、力度适当、措施稳妥,使这一政策工具能高效率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横向财政失衡是同层级地方政府之间在收入能力和支出需求方面存在的差异,它会导致地区间和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水平差异的存在。造成横向财政失衡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失衡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现财政均等化和弥补财政失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深化财政改革的进程中,需要区分不同情况,综合运用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手段,以有助于达到均等化的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财政能力和财政需求两方面考察影响小学教育投入的诸多因素,通过建立小学教育投入模型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各种形式对小学教育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财力性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最强,但由于地方政府缺乏将财力性转移支付用于小学教育的动力,通过法律约束是促使地方政府加大对小学教育投入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