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油站岗位整合、用工优化改革后,资金管理力量有所削弱,防范资金风险成为油站管理的一大难点。 今年以来,浙江温州石油开展了以流程精简、岗位整合以及排班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加油站用工优化工作,以促进加油站科学用工,削减冗员,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收入水平。用工优化使加油站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岗多人和一人多岗的观象.做好资金管理就成为加油站日常财务管理中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化现有3万多座加油站,目前正在对加油站进行整合用工岗位,优化用工配置,以提高人均效率,增加员工收入.要实现这一管理变革,关键在于正确寻找和合理确定加油站优化用工的"底部". 无形的"底部"在哪里 "底部"在合理排班之间.加油站用工要根据所在区域加油站总量和所处位置、市场占有份额、市场竞争态势等情况,分析每座加油站的优劣条件,在"零售销量不减、市场份额不丢、人员精干高效"的基础上,制定"一站一策"的用工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企业用工必须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目前,一些企业未与辅助岗位、农电岗位或临时性用工签订劳动合同,劳资关系很不稳定。对此,《劳动合同法》明确用人单位应自用工之日1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签订的,劳动关系自劳动者提供劳动之日起成立,同时用人单位还将受到严厉的法律惩罚,  相似文献   

4.
2011年春节前夕,湖北石油分公司总经理邹晓瑜在一次例行夜查中发现,沿途经过的三座加油站都"黑灯瞎火",邹总疑惑:这些加油站的员工都去了哪里?第二天,邹晓瑜把加油站所属公司的负责人喊到办公室。"邹总,不是我们夜间不营业,是确实没有人营业啊,现在社会上其他行业的收入不断提高,我们一线员工收入只有1200元左右,加油站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这番话让邹晓瑜陷入沉思。为了打破一线用工短缺的瓶颈,湖北石油提出"理性用工、科学用工、优化用工"的指导思想,一场开源节流,对内减人减官、对外扩销增量,千方百计提高一线员工收入的"用工革命"战役毅然打响。2011年,湖北石油一线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企业规范用工提出了新要求。江苏省淮安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基层供电公司,结合企业实际,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依法妥善解决了用工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和企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对实施多年的各地劳动合同条例确定的劳动关系立法模式进行重大调整,对企业人力资源现有管理方式、企业用工成本与用工模式等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如何根据《劳动合同法》对现行的用工机制进行调整,是供电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电用工问题种种 劳动法规带来的用工主体问题。为规避用工风险,有相当一部分农电企业采用劳务输入方式使用农电工,但随着《劳动合同法》草案的颁布,意味着此类用工行为将不再是有效的“防火墙”。该草案首先对劳务派遣单位实施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以劳动力派遣形式用工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劳动力派遣单位),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并应当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保障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账户中,以每一名被派遣的劳动者不少于5000元为标准存入备用金。”并就具体用工行为指出:“劳动者被派遣到接受单位工作满1年,接受单位继续使用该劳动者的,劳动力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终止,由接受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接受单位不再使用该劳动者的,该劳动者所在岗位不得以劳动力派遣方式使用其他劳动者。”这无疑是给农电企业上了一道令人头疼的“紧箍咒”,宣告了劳务派遣制用工的实质性终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短期劳动用工人数增幅较快,与此同时出现的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岗位(工种)涉及面广;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工资待遇偏低,激励方式不够灵活;用工手续不完备,劳动合同的履行不够严肃:组织生活落不到实处。对此,必须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用工管理,逐步解决劳动者素质、激励机制与合法权益的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劳务工是集团公司销售企业目前一线的主力,在加油员中占了90%以上。稳定劳务工队伍对石化销售企业至关重要。但目前在不少销售企业加油站劳务工出现大面积流失,如武汉石油公司2003年的劳务工流失率高达66%。用工不稳定,加油工“走马灯”似地进进出出,给销售企业的经营、安全、服务等方面带来诸多影Ⅱ向,稳定劳务工队伍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最近,笔者就此问题作了一次专题调研,对加油站劳务工流失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有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煤炭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下单一的用工模式,有了真正的用工自主权,各种新型的契约式劳动关系代替了传统的劳动关系,灵活多样的用工机制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但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职工观念转变不到位等因素,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也不断增多,有的甚至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稳定。 一、煤炭企业劳动争议的主要表现 l.劳动合同混乱引发的劳动争议。用工制度的自主性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用工的随意性。许多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混乱,人员构成复杂,仅现有的劳动合同就有全民合同制、临时合同制、计划外用工、  相似文献   

11.
陈勇 《施工企业管理》2007,(12):114-114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简而言之。就是要解决劳动关系事实化、劳动合同短期化、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常态化和用工关系派遣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于企业来讲,《劳动合同法》实质规定两种不同的用工形式。一为企业以劳动合同形式聘用员工,二为劳务派遣形式用工。在《劳动合同法》规定外,企业尚有其他用工形式,较常见为借调。由于《劳动合同法》强化了企业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情形,企业要规避用人责任,减轻企业人员包袱;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恰当地利用合同约定规范不同的劳动用工。  相似文献   

13.
张刚 《中国石化》2014,(8):58-59
<正>油品销售企业要保持用工竞争力,必须适应劳工市场趋势,优化用工结构。在国家不断关注民生、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企业用工成本大幅增加,招工越来越难。由此带来的企业用工需求和用工成本增加、员工素质、员工思想复杂之间的突出矛盾,在很多地区和各行各业均普遍存在。当前,销售企业经营一线都出现了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部分地区加油站一线员工队伍流失率居高不下,尤其是一些骨干流失,直接影  相似文献   

14.
用工合法化。按照国家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方向,安徽省对现有的农电工招聘和使用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建立农电工劳动关系代理的用工机制.规避生产安全和经营风险,设立农电用人的“防火墙”。农电工通过“劳动中介”或“服务公司”统一招工,统一建立劳务关系,统一建立个人档案,统一派遣到供电企业使用。原县供电企业所聘用的农电工按自愿原则转入“服务公司”管理,并签订合法、规范、有效的劳动合  相似文献   

15.
海南电网公司通过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努力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机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随着电力改革的逐步深入,劳资关系、收入分配等不和谐因素越来越成为制约供电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海南电网公司认真分析内外部环境,开展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规范用工形式,优化用工结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合理  相似文献   

16.
荣成 《中国电业》2008,(1):78-79
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获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已于2008年1月1日施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推动我国劳动用工管理法治化进程,对电力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开展动态管理搞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高桥石化公司高桥石化公司为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1992年3月开始进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到去年5月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起了新的劳动用工机制,这就是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上岗合同制。合同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职工...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石油高度重视加油站经营管理工作,将其作为提高企业效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升企业形象的关键。近年来,他们结合信息化的发展,在提高加油站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入剖析,找准问题山东石油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组织开展内部挖潜、优化整合、精简用工,选定试点深入剖析加油站基层管理工作流程,挖掘出影响加  相似文献   

19.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三年走出困境,实现扭亏增盈的有效途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涉及最敏感的问题是企业用工制度的变革。现行的国企用工制度大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直接制约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因此,改革国企劳动用工制度、理顺各类人员劳动关系是目前劳动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农电用工问题种种劳动法规带来的用工主体问题。为规避用工风险,有相当一部分农电企业采用劳务输入方式使用农电工,但随着《劳动合同法》草案的颁布,意味着此类用工行为将不再是有效的“防火墙”。该草案首先对劳务派遣单位实施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以劳动力派遣形式用工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劳动力派遣单位),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并应当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保障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账户中,以每一名被派遣的劳动者不少于5000元为标准存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