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新国八条”的规定,各地政府在制定房价目标时,应当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即当地经济发展目标增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从现行数据来看,大多数城市在制定房价调控目标时,均选择与GDP增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挂钩,而忽视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这一指标。  相似文献   

2.
《经济界》2006,(2):84-84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长三角地区居民收支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各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均超万元,工薪收入仍是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16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达到15,255元,比上年增长13.3%,平均消费支出为10,815元,增长12.7%。2005年,长三角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突破万元大关,其中上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最高,人均达到18,645元;泰州居民收入水平最低,人均为11,122元。从城市居民家庭收入的构成看,工薪收入仍占据主导地位,直接影响居民总收入的增长速度。2005年,长三角16城市居民家庭收入中,平均工薪收入为10,…  相似文献   

3.
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一直是学术界的重点研究问题,本文站在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角度,选取2001年到2011年的月度数据,包括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沈阳、重庆和西安共8个城市中的居民储蓄率、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CPI、城镇家庭平均每个可支配收入和财政性教育经费6个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由于发展格局的不同,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确实存在不同,这主要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发展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阶层的收入差异不断扩大,区域间的收入差距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本文基于2002~2011年我国东西部各省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结合秩和检验、kruskal方差分析和bootstrap等非参数统计方法,对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分析,建立了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与时间的一元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良好。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且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随时间的增加,呈稳定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5.
尽管巨型城市在GDP总量名义上具有显著的优势,而且,在名义人均GDP上,这些巨型城市也具有一些优势,但在本研究所调查的中小城市中,经生活成本调整的真实人均GDP和真实人均可支配收入,多数都超过了巨型城市。尤其是在经生活成本调整的真实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中等收入者真实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多数中小城市均远超过巨型城市。根据本研究的这一结论,可以认为北京和上海等巨型城市聚集成本已经超过了聚集效益。为了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真实收入水平,我国应该限制北京、上海等巨型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张,着力促进中小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方企业家》2013,(11):30-31
中年危机是一种因年龄增大而产生的缺失感,以及现实中的压力感。2013年8月,零点指标数据在-二线城市中开展“中年危机调查”,对人到中年所面临的林林总总的压力进行了全方位调研,根据调查结果对人到中年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描摹。技术说明:本次调查利用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网络调查系统,于2013年8月8日~14日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六城市的1296位31~50周岁居民进行的随机访问。收入水平划分标准:低收人群体的个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中等收入群体个人月收入在5000~9000元之间,高收入群体的个人月收入在9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关于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多集中在企业劳动需求层面,较少着眼于居民劳动供给,更鲜有关注城市智能化对居民劳动参与的总体影响。本文基于2012—2014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城市智能化对居民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智能化提高了居民的劳动参与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智能化对居民劳动参与具有“推拉效应”。一方面,城市智能化提升了居民对互联网信息的应用程度,产生了信息约束放松效应,推动居民劳动参与;另一方面,城市智能化促进了产业智能化转型,拉动居民劳动参与。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智能化对年龄较大、多个孩子、收入较低、技能较低、农业户籍个体的劳动参与率影响较大,城市智能化驱动下就业更具包容性。同时,城市智能化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因此,要充分发挥城市智能化转型的“稳就业”作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协同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与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2006年,珠三角经济快速增较长,加之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强大后盾。2007年,广州依然是珠三角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而其他珠三角城市又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呢?就此,我们采访了珠江恒昌董事总经理何世红先生,对于2007年的珠三角地产市场进行了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9.
徐中生 《价值工程》2009,28(7):135-137
选取中国31省(市、区)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从截面估计和时间估计角度对房地产价格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房地产价格均高度相关。从截面估计看,不同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天津、上海、福建等发达省市房地产价格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弹性较大。从时间估计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从2000年到2007年逐渐升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出台了“新国八条“启动了新一轮的政策调控。“新国八条”第一条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切实承担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责任;明确提出今年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  相似文献   

11.
《上海物流》2006,(1):25
据长江三角洲16城市统计交换资料中获悉,长三角16城市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1.5万元,达到15255元,同比增长13.3%。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研究房地产市场景气状况、房地产周期波动的时候,国内的学者普遍采用“房价收入比”这一概念,即用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平均房价与每户居民的平均年收入的比值,作为探讨房地产市场发育态势的依据之一。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房价收入比是3:1~6:1。然而,在讨论房价与收入的关系时,往往有很多问题并未明确,很多概念没有界定,因此得到的结论也往往有片面性,不能准确反映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以上海市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数据为例,探讨了可支配收入与房价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分析上海房地产价格存在的问题。1可支配收入与房地…  相似文献   

13.
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1999年的585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2.3倍,年均增长6%;到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80元,比上年又提高了6.4%。与此相适应,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从总体上看,已步入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但是,目前在收入领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加以解决。一、收入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总的看人们的收入状况良好,但存在的若干问题却不容忽视。主要有:1、收入的分…  相似文献   

14.
李维萍 《数据》2003,(11):23
1-3季度累计,京津沪穗四城市中除天津外,其他三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突破万元,增长明显.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88.2l元,低于广州、上海,高于天津,居第三位.广州、上海和天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1379.83元、11100.3元和7314.16元.  相似文献   

15.
夏立华 《活力》2012,(1):5-5,9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开局起步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  相似文献   

16.
王凌芳 《活力》2006,(5):40-40
一、郑州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1.近年来,郑州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可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呈扩大趋势。据统计,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700亿元,比2004年增长16.4%,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05年市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0750元,比2004年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85元,比2004年增长12%。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呈扩大趋势。2000年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21:1。而到了2005年两者之比为3.23:1,比差提高了1.02个百分点。主要在于几年间城镇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速为9.7%,农民收入的增速为7.5%。城镇居民高出农村居民2.2个百分点,可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周文勇 《数据》2003,(8):27-28
今年上半年东城区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603.77元,比去年同期绝对额增加1404.74元,相对数增长了22.7%;人均消费性支出5532.23元,比去年同期绝对额增加569.15元,相对数增长了11.5%。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八城区首位,增幅第一虽然非典疫情对东城区的经济和居民生活造成了短暂的冲击,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区政府一手抓抗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既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又保证了社会稳定,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上半年东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603.77元,居八城区首位。西城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9,(17):261-263
通过非参数统计与参数统计的比较,本文采用非参数统计中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Spearman检验对1996-2016年四川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惠民”即“富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给鞍山经济注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城市居民普遍得到了改革发展的实惠,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提高。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结构的转型,经济利益在不同人群中分配的差距开始显现并呈扩大趋势,贫富差距已经成为鞍山城市惠民路上的一个现实问题和未来一个时期内不可回避的难题。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反映城市惠民的核心指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主要标志,通过对鞍山城市居民各种收入的存量和流量规模进行分析、测定,研究其形成、产生的原因,并思考“十一五”鞍山城市惠民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人们闲暇时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公众的闲暇意识也逐渐增强,闲暇方式不断改变.城市是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闲暇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闲暇空间的研究正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从其概念、类型、影响因素、空间结构与功能演变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讨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