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逐步实现市场化,品种和期限趋于多样化,认购主体也由企业单位为主转向以个人和金融机构为主。最为突出的是,近年来国债发挥着货币工具、信用工具及调控工具等多重功能,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而国债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政府运用国债调控经济运行的净效果,关系到利率的稳定、金融秩序的维护和金融风险的降低,所以适度的国债规模对经济发展起着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债规模及其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晓艳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3(2):12-14
自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日益扩大。国债政策在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担忧。本文以国际上通用的指标来衡量国债规模,认为目前我国国债规模已经偏大,对目前国债规模应持谨慎态度。文章最后提出一些措施,以防范国债规模风险。 相似文献
3.
对于我国当前国债发行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阐述 ,并通过对具体的国债规模指标分析及国际比较 ,提出了如何解决我国财务债务重负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强大的矛盾以及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偏大与国债的累积规模不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同时也带来了国债规模的快速增长。结合我国国债发行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指标,分析我国的应债能力,对确定合理的国债规模,化解财政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促使我国国债规模急剧扩张,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债规模的扩张,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国债职能拓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有其内在的客观必然性,因而分析国债规模在监控一般指标的基础上,应着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财政收入手段的互换来控制和防范国债风险。 相似文献
7.
8.
本根据对国债发行现状(规模、结构)的分析,并结合回归方程的预测及国债依存度较高的政策因素,论述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债发行额和国债余额的急剧增长,国债负担率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从国际比较角度看,我国的国债负担率还较低,财政扩张空间较大。本文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试验模型,就国债依存度对国债负担率的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