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国当前死刑复核程序在核准权的行使、程序的启动及其审理方式上均存有一定缺陷,有必要在保留的基础上从以下面加以完善:即最高人民法院要收回死刑核准权;改变死刑复核程序的庭审方式,建立开放式的死刑复核程序。  相似文献   

2.
死刑复核程序作为独立于两审终审以外的特别程序,是中国司法制度之特有。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进,死刑复核程序之弊端日益凸显。只有了解了死刑复核程序的具体性质和弊端,才能保证死刑案件的质量,更好地保障生命权。  相似文献   

3.
死刑作为刑罚中最严厉的一个刑种,在当形势下保留是必要的。当然死刑的严厉性与无法改正的特点,也决定了必须慎用死刑。我国目前存在着死刑适用扩大的趋势,因此,严格遵循死刑适用的原则。也就威了立法与司法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死刑核准权已经收归了最高人民法院,这种经历了辩证否定的权力回归是法治的胜利。但是随着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与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的的程序还存在一些纰漏和不足,如证明标准问题、审理方式问题、辩护权问题、人民检察院及被害人是否应当参与的问题等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死刑存废之争自贝卡里亚起历经200多年,至今仍然是人们争论的热点.本文对死刑滥用之负面效应和死刑本身之存在合理性进行了合理区分,认为死刑滥用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不足以成为废除死刑的理由.并从各个角度对200年来死刑存废之争的双方主要争点进行了评析和梳理,得出的结论是死刑必须有限的存在.因为犯罪在人类社会是不可能消灭的,死刑作为人类社会保全自我延续和生存的必要手段,它在特定的盛世可以备而不用,但是绝对不能轻易的抛弃.  相似文献   

6.
死刑政策是死刑立法和死刑司法的"灵魂"和"统帅",对死刑的适用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国从目前的政治、经济实际出发,在现行刑法中保留着死刑,且死刑适用范围广泛.本文以我国目前死刑政策的演变为主线,从理论、实践、立法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现行的死刑政策进行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阐述和评说.本文拟就死刑在我国存废的命运以及相关死刑政策的改革路径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现阶段国际国内政治、经济、人文背景和治安形势的分析,在我国现阶段废除死刑缺乏社会效益;废除死刑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极不公平的、不人道的。为使国家能有效地行使刑法权保障全体公民的生命权,在我国现阶段不应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8.
废除死刑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是世界上仍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之一,当前,我国的死刑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废除死刑的征途任重而道远.死刑的存在不利于人权和刑罚目的的实现,同时,死刑也是成本最高的刑罚方法.废除死刑需要我们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即引导民意对死刑形成理性认知;改革刑罚体制,完善死刑替代措施;立法上逐渐削减死刑罪名数量,限制死刑适用范围;司法上严格限制死刑适用.  相似文献   

9.
自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从理论上挑起死刑存废之争而来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死刑存置论者与死刑废止论者从不同的角度抑或同一角度得出死刑应当留存或废止的结论,而且两论均有权威刑法学者的支持:这其间,有的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有的国家虽然没有废除但却实际上停止了死刑的执行.而有的国家却也仍然固守着保留死刑的阵地.到底如何看待乃至对待这种争论?笔者拟阐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废除死刑的原因是对人的生命权的尊重和对犯罪原因复杂性的考虑.废除死刑的积极影响是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废除死刑的消极影响很少.废除死刑不会导致相关犯罪率上升和社会治安恶化.近年来,随着我国死刑判决和执行率显著下降的制度变化和社会舆论的转变,我国废除死刑正面临着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丁玉明 《全国商情》2009,(6):118-120,122
注射死刑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罚种类,而是法定的死刑的一种独特的行刑方法.1997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212条明文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1996年,自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执行了注射死刑开始,我国已有十年注射死刑司法实践.本文就我国普及注射死刑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一些立法完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死刑是当今世界上最严厉的一种刑罚,又被称为极刑.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死刑这种自人类野蛮时期开始的残酷刑罚方法,愈来愈受到人民的质疑,死刑的废止和限制已成为今天文明世界的共同愿望.中国是一个历来以"严刑酷法"威震于世的泱泱大国,在今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行法治,重视人权的现代文明的新形势下,死刑的废止是必然趋势,但不是现在。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限制死刑是必须的,但还不能废止。  相似文献   

13.
死刑的存废是一个热议话题,理论众多,但目前全球范围内仍有不少数量的国家保留了死刑制度,因此死刑不引渡便有了存在的市场。对于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来讲,如何将本国犯有严重罪行,有可能判处死刑或执行死刑的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引渡回国接受法律惩罚,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的贪官外逃,对死刑不引渡的研究也变得非常有现实意义。文章试图以人道主义作为突破口,浅析该原则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并提出对该原则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死刑制度的演进过程,探讨了死刑存废之争的各流派观点,并指出了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就其发展提出了相关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法制的完善,在死刑核准权问题上仍沿用非正常时期采取的下放给各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的做法,越来越受到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质疑和批评。为保证死刑案件的质量,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日渐受到社会的重视与关注。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分院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是众多解决办法中较为稳妥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我国刑法中关于死刑的规定,指出其存在的若干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的建议,认为应该对死刑罪名进行削减,严格遵循限制死刑的国际标准,从死刑适用对象上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等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几乎是世界上保留死刑罪名最多的国家,在司法实践中虽然有诸多限制死刑适用的措施,但实际作出并执行的死刑判决仍然较多,国内许多学者提出应当废除死刑,原因包括死刑本身违法、死刑不可逆转、死刑对犯罪行为的遏制作用有限等等,但从我国的民意基础、刑罚结构以及死刑的发展趋势来看,现阶段我国应当保留死刑,并通过减少死刑罪名、规范死刑适用标准、限制死刑适用对象等措施来完善我国死刑制度,限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判决的陕西"药家鑫案件"和云南"李昌奎案件"引发了民众对我国死刑制度适用的质疑和讨论。我国的刑法属于重刑法典。"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是我国死刑的基本政策。我国法律在制定的过程中体现了尊重生命、慎用死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和谐世界和和谐社会的理念的提出可谓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掀起了新一轮的"死刑存废"的大讨论.死刑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从原始社会时期的血族复仇转化而来的.当然死刑也不会永远存在.近年来,大幅度限制死刑乃至彻底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而和谐社会的提出为我们废除死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觉,同时和谐社会的构筑也要求我们尽快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20.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又称生命刑.由于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严重的一种,又称极刑.死刑是凭借从肉体上消灭犯罪分子的手段来惩罚犯罪并防卫社会安全的刑罚手段,正因为死刑的严厉性和巨大的威慑作用,历史上各国统治者无不重视死刑的价值和作用,把死刑作为对付危害其统治的严重犯罪者的重要手段.然而,自近代以来死刑的价值却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死刑制度本身也被许多国家废除.那么,死刑在我们的社会中到底还有没有价值,有哪些价值,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通过对诸多死刑价值论和死刑保留论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发现死刑仍然具有巨大的价值,其中主要包括:死刑是最彻底的特殊预防;死刑制度有着"平衡价值、抚慰人心、顺应民意、稳定民心"等重要价值;死刑在处理犯罪后所产生的巨大威慑力更加使得它具有最强大的一般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