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这几年,我国农业农村变化之深刻、发展速度之快,是几十年来所没有的,农业农村工作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当前中国农业基础仍很脆弱,农民收入增长仍不稳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按照中央的要求“三农”工作必须立足于全局、立足于长远,谋划大的政策举措。明年中央仍将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助推“三农”工作爬坡过坎。  相似文献   

2.
“一导三化”培训高质农民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了要善待农民工,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重农”思想。最保守的估计,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达到1.5亿人。有统计显示,珠三角地区存在严重的“民工荒”。“民工荒”从何而来?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不等于有效供给,进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就是“质量荒”,根源则是民工的“教育荒”。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信息》2005,(2):16-23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一号文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变革、2004年.“一号文件”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农村.在这一年中,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为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了大量工作.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农村经济活力增强.“一号文件”的支农政策效应明显。在这其中,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还存在哪些障碍.尤其是面临哪些长期的体制性矛盾?在2005年里.我们将做怎样的期待和努力。为此.本刊在这期编发了《2005,期待“三农”新政》这组文章.目的是为了推动和促进“三农”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本着“科学发展观”。的总体纲领能够更好、更快、更稳、更加协调有序地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5.
“三农”总是是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政治性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新时期全党和全国民工的奋斗目标,而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则在十六大报告中被称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随后如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把解决“三农”总是提到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生”,要求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都是很生的提法。可以说中国能不能地未来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关键就在农业、农村和农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天津作为中央直辖市和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应结合实际深入贯彻中央“决定”精神,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7.
1982——1986年,连续五年中央制定了五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于农村改革做了总结,为农村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事隔18年之后,当“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呼声响起时,2004-2006年中央又连续出台了三个“一号文件”应对“三农”问题。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出台,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专门制定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文件,这在我国建国以后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充分表明“三农”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应该放在国家发展大计的重要位置之上。近年来,中央连续三个“一号文件”犹如一把剪刀,裁出了“三农”的新景,带来了农业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8.
卢林仁 《老区建设》2009,(17):64-64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9.
张扬 《唐山经济》2005,(7):32-34
我国七亿人口在农村,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客观地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和精神明建设的发展,因此,全面落实中央农村政策,推进“三农”发展,必须关注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本试图通过分析目前一些农村在治安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及其形成因素,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权威信息     
水利部:“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500万千瓦 5月7日水利部消息,按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的要求,我国规划5年内将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50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740万千瓦。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且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点。这是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尤其是农村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已经行动起来,做调查,作规划,下措施,定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谋划策。我们坚信,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将在全国农村扎实兴起和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2.
刘鹏飞 《发展》2013,(11):12-15
中央一号文件是指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现已成为中央重视“三农”问题的风向标。从起源看,1982年第—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胡耀邦在一次会议上讲到,农村工作方面,中央每年都要搞一个战略性文件,下次还要安排“一号”。于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1986年和新世纪初期的2004—2013年,中央共出台15个涉农一号文件,对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结构失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工作》2006,(3):4-8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地制定了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形成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台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农村实际的新政策、新举措。一是提出了“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全党全国做好“三农”工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二是明确了“统筹城乡”的基本方略,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向上的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5.
李福 《中国经贸》2014,(12):116-117
根据2009年中央央《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定额给付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55元确实提高了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随着近年来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并未适时调整而造成了当前“新农保”给付的尴尬,本文依此确定该选题。论文采用文献查阅等分析方法,对我国“新农保”给付水平进行探析,而对当前提高我国“新农保”给付水平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4年的农村形势,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最耀眼的亮点之一,是多年来农民心情最舒畅的一年。2005年初,中共中央再次发出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视。这份“一号文件”将有哪些新动向呢?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今年中央又在时隔十八年后出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由此可以看出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加快农村发展的决心。如何破解“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成为目前农村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至2009年,中央连续六年以“一号文件”来关注“三农”,农村市场面临重要的发展契机。本文以农村保险市场为论述对象,并从市场现状、供需结构、展业策略等几方面入手,分析农村保险市场的出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央一号文件远离“三农”18年以后,再次回归锁定“三农”,给人以鼓励和期待。许多人期望中央一号文件大显神威,再现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发展的盛景。笔者认为,虽然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比过去的文件政策对“三农”形势的认识更加深刻、出台的措施更加务实和具有操作性、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也有较大的突破,更加突出的是对“三农”支持保护力度更大了。但是我们在肯定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大意义,肯定对农民增收的重大作用时,必须冷静的、客观的、理智的、实事求是的评估中央一号文件的增收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管理,我国把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地区政府结构的基础,在乡镇以下的村设立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进行自治管理。然而,随着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治理结构暴露出诸多问题,甚至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继续向前发展。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学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概括起来主要有“激进派”、“改良派”和“保守派”三种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