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林复合系统发展中的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的农林复合系统不仅在于它的生态可持续性,而且,作为一个土地生产系统,它必须使其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经济上有利可图。着重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探讨农林复合系统发展中的一些经济问题,并指出经济理论分析与评价提供了一个选择农林复合系统的必要条件,而是否一定采纳这种土地经营策略,还必须考虑市场因素以外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土地利用制度,以及地区社会与文化背景等。只有当生态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因素得到充分考虑的条件下,农林复合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
基本观点:(1)农用林业的形成和发展与经济体制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我国正在进行的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心的经济改革是农用林业问题研究的基本背景;(2)农用林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历史性,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影响着农用林业发展的规模、水平和趋势。基于上述观点,从江苏省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状况出发对江苏省农用林业形成,现状及发展选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以江苏省典型区域和典型模式——里下河地区农林多业复合经营模式为例进行了具体的经济分析和评价。结论:(1)江苏省农用林业的发展方向及强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与水治理的关系;(2)江苏省人多地少,农林多业复合经营模式对滩泽地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很难为当地农民自觉接受和推广;(3)江苏省属发展中国家的较发达地区,农用林业的主要发展取向应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及乡村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主要对黄淮海地区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效益进行了分析,分别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以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为对象,运用实地调查法、统计学法、净现值法等方法对其农林复合经营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全面了解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概况及多种效益。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理论对黄淮海地区农林复合经营的现有模式总结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个角度进行评价,以期对黄淮海地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选择进行综合的总结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农林复合的经营模式对生态、社会、经济方面的效益都有所提升,因此针对如何推广农林复合经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生态活度生态位测度,剖析了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活度、经济生态活度与社会生态活度,阐释了其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优势度差异。从整体上看,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活度优于其经济生态活度,并显著优于其社会生态活度;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优化效能显著,但三大亚系统的功能协同度较弱、功能优势不均衡。天保工程的稳步推进、现代林业体系构建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持续延伸,使林业经济进入生态功能显著优化、经济功能有序提升、社会功能适度增强的新常态。因此,应根据林业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要求,维持并提升其自然生态活度、持续增强其经济生态活度、切实提升其社会生态活度,实现国有林区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协同呈现。  相似文献   

5.
运用聚类分析——灰色关联法,将广西石漠化片区77个县区分为3类,对影响农民收入的植被恢复、农牧业发展、产业结构等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石漠化程度与农民收入呈反比;农牧业加速土地石漠化;各类县区均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前两类县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各类县区生态补偿等转移性支付过低,与石漠化的现状不相匹配。提出加大生态投入,提高石漠化片区农民收入的生态补偿;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林业,构建农林复合经营的生态系统;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等基于农民增收的石漠化片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把握林业发展趋势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林业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民生改善及其他自然资源和土地利用方式的相互关系,指出在成熟的社会经济形态中,生态林业具有广阔发展潜力;传统林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从长期看趋于降低,但绿色经济前景广阔;林地与耕地、畜牧业用地等农用地之间的竞争一直存在,从长期看,林地将趋于增加。尽管森林、林产品以及森林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必不可少,但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存在着比林地更迫切的土地需求,这是政策制定者必须面对的悖论,也使以景观、生态系统等更加综合的土地管理成为趋势。建议超前布局城镇化过程中的森林和绿地,发展林业绿色产业,加强林业环境核算和森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西部农林复合业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林复合业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以及对吉林省农林复合业经营模式及经济效益的讨论和分析,提出适合吉林省西部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的农林复合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农林复合业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以及对吉林省农林复合业经营模式及经济效益的讨论和分析,提出适合吉林省西部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的农林复合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发展林下经济,对于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让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观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户农林复合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福建省6个县(市) 30个村300位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影响农户农林复合经营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耕地面积、项目支持对农户农林复合经营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却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从农户特征、资源禀赋特征、技术特征、政府出台政策4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林复合经营的政策建议:应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年龄较大户主转变观念,助力农林复合经营发展;规范和鼓励林地、耕地流转或联户经营,适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促进形成农林复合经营规模经济,推动农林复合经营产业化发展;通过项目支持建设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参与农林复合经营,促进示范基地健康有序发展,创新技术推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调整资金补贴,规范资金有效使用和统筹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 营林业就是森林资源培育和管理产业,是林业行业内部的基础部分。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风险大而投资报酬率低,主要是由营林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决定的。林业以营林业为基础,营林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林业的发展水平,并由此影响林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因此,林业的发展首先必须是营林业的发展,而林业经济改革最重要的部分,最核心的  相似文献   

12.
正林业经济管理学作为社会学科,属于行业经济学,是和专业经济学共同作为理论基础,并从两个角度看待林业经济管理。一是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整个林业领域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环节中出现的经济问题、规律以及正确处理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效益等问题;二是从微观经济角度上看,研究内容包括合理组织林业生产力以及资源配置优化等问题。林业经济管理学虽然从理论出发,但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林业经济学、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和林业技术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由高岚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林业经济管理学》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林学类各专业的教学用书。该书共分为九个部分,分别是林业经济管理概述、我国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林业建设具有净化空气、防止土地沙漠化、调节气候等多项功能,还能起到保护环境、拉动经济增长等作用。为实现生态林业可继续发展必须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使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效率与质量不断提高。对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西部干旱绿洲区是典型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反映区域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揭示绿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环境演变关系,有利于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绿洲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整理分析2006—2015年土地、社会经济数据,从四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方法,分析乌鲁木齐市绿洲土地生态风险变化规律,揭示2016—2025年土地生态风险警情;研究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洲土地生态风险预警随之提升;最后提出相应土地生态风险管控机制:(1)统筹城乡发展,合理确定人口规模;(2)调整绿洲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机制;(3)改善绿洲生态环境,提升土地生态保护机制;(4)调整绿洲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基础保障机制。绿洲土地生态风险预警研究有助于对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服务,为区域政府提出相关科学生态保护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梳理国外林业经营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阐述我国林业经营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认为林业经营管理思想的发展是人类对森林的认识从孤立、封闭到完整、开放再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三位一体的认识过程,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指出林业经营必须使森林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大功能,并使之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6.
林业发展战略,是决定林业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是林业长期发展必不可少的纲领。它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林业发展战略其自身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鉴于此,本文试从方法论角度探讨林业发展战略的几个制订原则。一、生态经济原则森林是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具有两大输出功能:一是经济的,日之为“产品”;一是生态的,日之为“服务”。林业生产目的并非单纯的经济目的,或者单纯的生态目的。森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实际上,“是难以处理的问题。迄今为止,我  相似文献   

17.
土地生态经济是农牧业再生产的基本内涵。土地生态经济的本质是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任何农牧业的再生产,都离不开一定丰度的自然资源。合理而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是农牧业再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农牧业再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以土地生态系统的产出与投入平衡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兼业性林业是南方集体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兼业性林业对促进集体林业有着重要意义.分析了兼业性林业产生的机制与发展条件,阐述了兼业性林业对现代林业发展的制约,论证了兼业性林业在市场经济中由小块分散林地的经营转向规模经营,从兼业经营逐步转变为专业性经营,是其演进的方向,并认为林业区域专业化是其演进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逐渐重视,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出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研究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农林经济总体发展有重要作用。由李沁和郭福则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山西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一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  相似文献   

20.
浅谈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符合现代林业论的要求现代林业论指出,必须把林业建立在生态林业的基础上,全社会参与林业的经营。即生态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经营模式,社会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社会组织。持续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现代林业发展之路。现代林业在总结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为满足人类的全面需求,需要纠正传统经济观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发展现代生态经济生产力。生态林业的本质涵义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林业,基本质特征是自然和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它包含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而林业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