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代高校把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文章立足当前大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的时代环境,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与创新创业同质共生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通过加强协同育人理念,构建立体化、多元化、协作化的教学模式,建立高素质、高技能、高创造性的教师队伍,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媒介协作等方式,多角度、多方面构建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基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是大思政背景下协同育人的重要指导方针,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融合是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更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现实需求。辅导员与思政教师更是育人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和指导者。同时,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具有理念和实践的共通性和互进性,通过内在关联逻辑的明晰,探索在高职院校培养过程中,将其二者的理念价值、能力提升、育人载体有机融合,促进其养成正确的劳动精神,培养其良好的劳动能力,在劳动中全面提升其自身综合素养,在未来的就业与创业中,将有利于大学生拥有更好的职业素养和劳动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可以丰富和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应从优化思政课程内容设计、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和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三个角度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切实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培育出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张诗婷  杨影 《经济师》2023,(2):140-142
劳动教育是新时期中国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培育高中生的劳动能力也是劳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随着身体成长的不断完善,高中生开始具有参加工业生产及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但是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部分原因,他们在劳动意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意识培养的基本内容出发,阐述了培养高中生劳动意识的价值,进而探索新时代高中生在劳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站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视角,试图从个人、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探索提高学生劳动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理论拓展和深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进行研究,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作用,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理论深化和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突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楚怡工匠”精神强调“经世致用,敢为人先”,这对职业教育培育高素质人才而言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以“楚怡工匠”精神为指导展开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铸就学生的强健体魄,并提升学生的见识与担当。“楚怡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建构应当突显劳动教育价值导向、有机融合多元教育载体、拓宽劳动教育覆盖面,以此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增进高职院校的育人能效。  相似文献   

7.
杨文 《江南论坛》2023,(10):38-43
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精神密码。劳动教育在新时代涵养青年奋斗精神过程中蕴含着深刻的逻辑和价值,体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的理论逻辑,彰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和内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玉汝于成的文化逻辑,二者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从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制度建设和组织保障四个维度构建以劳动教育涵养青年奋斗精神的育人模式,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出积极的价值引领和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9,(3)
千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育人为本。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这些都是对新时代大学教育提出的殷切希望与必然要求,需要国家、党、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协同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职业教育升级转型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高职劳动教育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高职劳动教育课程特点,教材改革将理论教学任务化、融入并强化专业劳动、校企双元开发等方式以活页化形式实现教材改革创新。优化劳动教育教材建设,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育人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职业院校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大国工匠”的重任。构建智能化工匠人才考核评价平台,这对于全面推动高职院校工匠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围绕高职院校智能化工匠人才成长考核评价平台的系统设计、安全设计,提出技术可行、面向实际需要的设计方案,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心理育人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研究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心理育人具有新内涵、新特征,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心理育人工作,提升心理育人效果,应从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建设实践活动体系、优化心理育人网络平台建设以及构建系统化的心理育人体系等方面增强心理育人实效,推进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科学化、系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心怡  周飞  周晶 《经济师》2023,(2):143-144
责任意识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内在要求,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对于具有未来社会发展潜力的青年来说非常重要,其责任意识不能只停留在被动接受层面,而应主动思考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方面具有怎样高层次的价值内涵等等。文章分析探讨了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伦理路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3.
段妍君  张鸣乐  李梓鑑 《经济师》2023,(5):175-176+178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围绕“立德树人”的发展核心,高校教师要结合育人机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优势,探索多元化教学路径,逐步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成效。基于此,文章围绕高校育人机制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发展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延伸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志和创造能力的时代新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高校专业教育相融合是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应对人才缺失、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等挑战的必然选择。通过“三全育人”实施路径,为专创融合提供从育人主体、过程、方位的指引,探索二者有机融合的原则与对策,完善运行机制与科学体系,从而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为服务地方发展培养敢创敢为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将“三个代表”思想运用到教育工作实际中去 ,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落实“科教兴国”的伟大方略 ,促进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学生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一、确立以全面素质培养为基础的育人方针。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 ,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 ,则取决于教育。实施以全面素质培养为基础的育人方针 ,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  相似文献   

16.
杨振宇  王世龙  滕艳娇 《经济师》2012,7(3):110-11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具备高度的人文素质,这样才能肩负起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目前高校普遍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在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准确了解,认识中国职工队伍的现状,对全面认识新时代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燕晓飞教授主持并组织编写的《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7)》完成并出版。全书由总报告、专题报告和案例分析三部分组成,在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红医文化与红医精神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发端于中国医科大学,是红色卫生文化、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传承创新,与时俱进,从矢志培养新中国的救护先锋到新时代的仁心医者,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级医学专门人才。通过研究红医文化与红医精神、仁心医者概念及内涵,阐述红医文化涵育仁心医者实践路径,为新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朱芬华  管德华 《技术经济》2007,26(7):56-59,84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理论,仍然是一个关系重大、需要深入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为此需要全面把握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本文结合现时国内外实际,论述了近十年来我国劳动价值论的论战,及劳动价值论对现实现象的解释力,强调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石磊  严燕 《经济研究导刊》2011,(10):261-263
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在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因此,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借助网络载体等新手段,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