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4.
央行汇率沟通与实际干预调节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实效与条件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EGARCH模型,对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间汇率沟通与实际干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有效性假设、政府干预的有效性条件及运用汇率沟通的时机选择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文章发现:实际干预能够调节人民币汇率水平并提高汇率波动程度,当货币当局的信誉较高时更加具有有效性,但其影响效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干预实践;汇率沟通虽未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但却显著提高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程度,当货币当局拥有较高的信誉或汇率波动程度较高时更加具有有效性;外国官方的施压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较显著,这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受外部干扰巨大,还没真正达到以内为主、自我决定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5.
6.
7.
文章主要以1996年第1季度至2015年第3季度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财政赤字、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季度同比增长率等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 模型,对我国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效应进行了检验,并探讨了货币当局和财政当局的主导权归属问题。主要得出了二方面结论:一方面是现阶段财政赤字在短期内具有“凯恩斯效应”,而从长期看,既遵循“李嘉图等价”原理,又具有微弱的“挤入效应”;另一方面是财政当局虽占优于货币当局,但财政赤字需要配合货币政策才能影响价格水平。据此,向政府提出了“新常态”时期的政策建议,即政府在短期内可以通过赤字财政的方式诱导适度通胀来实现去库存,从供给侧引导经济增长,同时也要保持货币政策偏紧,增强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进一步优化财政收支结构。 相似文献
8.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人民币双向浮动区间”。人民币汇率2月下旬展开了一波快速贬值,这是央行主动引导,还是市场趋势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9.
10.
在理论上,外汇占款主要通过影响基础货币来影响总体货币供给,进而影响物价水平。近年来外汇占款已成为国内流动性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1998年1B至2012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方法、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实证检验了中国外汇占款增加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了中国外汇占款增加对货币供应量的正向影响较显著,以及影响的滞后性、持久性与稳定性特征,还揭示了cPI的变动主要来源于货币供应量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研究》2016,(10)
文章通过构建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两期动态模型,分析了汇率预期的存在和厂商边际成本的可变性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并使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限回归法就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显示,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受消费需求弹性的影响可正可负,汇率升值预期会降低进口价格水平,而边际成本的可变性使得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随着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变化存在门限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为负,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导致了进口价格下降,且当汇率和汇率预期变化达到一定门限值后,汇率传递程度会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论央行货币管理和短期公共债务管理、央行票据债务管理之间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汇率制度的刚性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央银行必须通过买进国债或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冲销货币供给的增加,因此协调央行货币管理和公共债务管理、票据债务管理就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主要考察怎样协调央行的货币调控和财政部的公共债务管理、央行票据债务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宏观调控健康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结算币种的选择——实证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总结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宏观前提条件和进出口商在贸易实践中的经验法则。继而通过收集全球41个国家1992~2007年的样本数据,从出口国货币、进口国货币和媒介货币计价结算三个视角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除了汇率制度、货币的可兑换性等制度变量外,汇率的波动性、进出口贸易的规模、方向和结构也是影响结算币种选择的关键因素。因而,人民币国际结算若要取得重大进展,不仅要逐步完成资本项目的开放,完善汇率形成机制,还要努力实现贸易出口多元化,并致力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采用带符号约束的因子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FSR-BVAR),检验了引入汇率预期后实际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目标影响效应的变化,对比分析了实际汇率和汇率预期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汇率预期对宏观经济调控具有引导作用,汇率升值预期对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和就业具有正向引导,对物价水平具有负向引导;引入汇率预期,实际汇率波动对稳定物价水平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性显著提升,对促进经济增长有效性无明显变化,对平衡国际收支有效性有所下降;在预期引导下,汇率预期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的调控更有效,实际汇率波动对稳定物价和促进就业的调控更有效;汇改后,预期引导下的实际汇率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及国际收支的调控能力显著提高,对就业影响效应减弱,而汇率预期对经济增长、价格水平及就业水平的调控效果减弱,对国际收支影响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16.
钉住汇率制度的可持续性: 一个基于汇率预期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仅包含贬值预期的经典理论研究表明,钉住汇率制度与经济基本面间存在着正向依存关系。本文拓宽汇率预期假定,分析框架中囊括了汇率贬值和汇率升值两种预期,结果表明,钉住汇率制度的可持续性与基本面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完全信息下的钉住汇率制度只能在一定中间区域存在,而不完全信息下的钉住汇率制度的可持续空间因投机者之间策略行为的协调难度加大而拓宽。只要基本面状态不够良好,钉住汇率制度还是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随着市场交易效率的上升,或者政府对于资本控制的放松,钉住汇率制度的可持续空间将逐步被压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目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初我国实行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了持续的,相对大规模的外汇市场干预,七年多来,经济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但是,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的定量研究还比较匮乏,本文通过对我国央行干预反应函数的估计,定量地研究了我国央行在外汇市场干预中所追求的目标和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构建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两期动态模型,分析了汇率预期的存在和厂商边际成本的可变性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并使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限回归法就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显示,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受消费需求弹性的影响可正可负,汇率升值预期会降低进口价格水平,而边际成本的可变性使得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随着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变化存在门限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为负,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导致了进口价格下降,且当汇率和汇率预期变化达到一定门限值后,汇率传递程度会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中国非公共部门债权型货币错配风险持续积累,并通过债权型货币错配的净值效应对金融安全和宏观经济稳定造成冲击,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外汇干预可以抑制净值效应,但如何确定最优的外汇干预程度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对此,文章首先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开放经济模型并基于产出和价格稳定的视角进行了福利分析。结果显示,净值效应对经济的影响是非中性的,而外汇干预对经济的影响是中性的;净值效应对福利损失函数的影响是非线性且不连续的,其影响大小取决于一国的各项经济参数及冲击的大小;外汇干预程度的调整可以有效对冲净值效应,但是渐进地调整外汇干预程度并不必然是最优的。进而,文章基于中国的经验数据估计了模型参数,测算了最优的外汇干预程度。文章发现,在当前存在严重债权型货币错配的情况下,中国应适度降低外汇干预程度。然而,在逐步降低外汇干预的过程中,货币错配净值效应对物价的通缩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为避免重蹈世界最大债权国日本的覆辙,中国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不应完全放弃外汇干预这一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