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解析大学生的家庭成长背景,从家庭环境和教养模式两个方面阐述大学生不同背景家庭对当代大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姚岚 《民营科技》2011,(12):90-90
孩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来源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可见,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成长的至关重要。因此,为了提高家长的认识,现从家庭环境所包括的几个要素分析了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纯洁无瑕的孩子如同一块未成形的毛坯,装进什么样的模具,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形状。孩子的性格也是如此,受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气氛熏染,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在和谐型的家庭里,家庭成员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体贴。这种家庭的孩子大多数会形成讲文明,懂礼貌,充满爱心的性  相似文献   

4.
家庭环境是造就人才的第一环境.家庭物质环境、文化氛围、心理环境等对人才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当今"人才为本"的背景下,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造就更多人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采用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优化家庭心理环境是构建和谐家庭环境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以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的方式深入了解陕西育龄人群对"全面两孩"政策的态度和人们的生养意愿.在收回的1361份有效问卷中陕西育龄人群想要生养两个孩子的比例为54.81%,同时育龄人群的生养意愿主要受职业状况、现有孩子数、家庭年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其中育龄人群的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力较小.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国家将更多关注的目光锁定在大学校园,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成长问题。而在大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学生,由于家庭的特殊境遇,他们与其他孩子有着不同的心理和处世态度,而其中一些学生渐渐引发了畸形的人生处世观点,导致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当今时代与时俱进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应该更加关注这一学生群体的良性发展与健康心态。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大学校园内较多人数的三种特殊家庭大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阐述了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对特殊家庭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现,由于心理问题出现的休学、自杀、辍学等恶意伤害时间不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其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个人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自己的家庭环境如家庭人员结构、成员关系和行为、家庭物质条件等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谭碧 《价值工程》2013,(36):287-288
高职院校单亲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环境的特殊性,表现也更为多样化,其在心理、性格、行为及生活情感方面也呈现出一系列问题,本文试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角度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孩子步入社会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勿庸讳言,爱孩子是人类的本能和天性。事实上,我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爱着孩子,甚至把童年未实现的梦想和成年未竟的事业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我们绞尽脑汁为孩子安排了一份自以为完美的生活,钢琴、舞蹈、绘画、英语、奥班、微机……等等,使孩子失去了自由选择、独立思考的机会;安排了一份成人也无法承担的学习计划,使孩子不得不忍痛放弃了感知自然和与社会交流的可能。遥想我们的童年,是在一个艰苦甚至贫困的年代中度过的,与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问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关键的影响,本文不同角度说明家庭人员的不同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所在,对如何更好培养孩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顾孟生 《活力》2005,(12):125-125
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保证,它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和教育过程的质量。当前有一些家长受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在如何帮助孩子成长方面面临种种困惑:不知道怎样去爱孩子,怎样去教育孩子。有的家长只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人格;有的家长没有把孩子看成一个正在成长发育中的人,或者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放任自流,或者是大惊小怪;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盲目攀高,把追求孩子考试得高分摆在家庭教育的首位,而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求知、生存、合作、发展的能力;有的家长对素质教育认识偏颇。逼迫孩子非要学会几种乐器,通过几级几级考试。在这些错误的家教压力之下,孩子怎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呢?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必须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先导,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家长一定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人才观、亲子观、评价观等新观念。教育子女要讲求客观规律,要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结合起来,教育他们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2.
张琳 《企业导报》2012,(11):244
志贺直哉在相当混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本文从心理、家庭环境、社会文化三方面就父子不和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直销是一个不断与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不同的人, 拥有不同的心理和性格。所以,要做好直销,要服务好顾客,必 须要了解人。  相似文献   

14.
从汽车装配的小毛病引出就业学生的职业素养问题,追溯到职校的课堂教学、生源质量、家庭的启蒙教育影响.家庭一学校一企业的教育是连续的加法程序,不能疏忽培养孩子基本性格,课改要照顾职校生已存在的心理状态,逐渐恢复学生的自尊和信心.  相似文献   

15.
<正>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一个孩子能否拥有健康的心智、品格并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与其所在家庭的家教家风是密切相关的,父母的言行举动都会带给孩子深远的影响。农村是家庭教育的薄弱区域,本文主要选取保定、沧州、石家庄等地的一些农村进行抽样调查和个别访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一、农村家长之家庭教育观取向的调研分析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分析来看,性别上,被调查者中男家长所占比例为52.5%,女家长所占比例为47.5%;职业上,其  相似文献   

16.
独特的中华文明滋养了独特的中国性格,中国人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含蓄、内敛而温润的民族性格倾向,主要表现为遵从人伦、服从权威、主张中庸、讲求现实四个特征。作为国民固有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内在的民族性格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实践,提出了尊重家庭、借助权威、面向就业等具体要求。由此,了解民族性格,尊重性格差异,顺应性格特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必然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人力资源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独特的中华文明滋养了独特的中国性格,中国人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含蓄、内敛而温润的民族性格倾向,主要表现为遵从人伦、服从权威、主张中庸、讲求现实四个特征。作为国民固有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内在的民族性格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实践,提出了尊重家庭、借助权威、面向就业等具体要求。由此,了解民族性格,尊重性格差异,顺应性格特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必然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人力资源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曲香 《管理观察》2011,(6):205-206
网络的普及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极大的影响.如何引导青少牟对网络趋利避害,家庭、学校和社会担负着极大的责任,其中家庭的教养方式是关键,学校、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对网络趋利避害,不_仅仅是孩子的事,也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必须承担的责任.其中,家长的任务和职责更加重大,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会面对新事物.同时,培养孩子自爱、...  相似文献   

19.
《中外企业文化》2003,(138):U001-U002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最多,父母真挚的爱伴随着孩子的点滴成长。因此,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课堂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孩子共同成长,与孩子一起面对生活的挑战,是目前父母广泛达成的共识。但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父母懂得如何把握他(她)们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才能一手掌控教育孩子的先机。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然而母亲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青少年心理、生理的发展特点,探究母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