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质之思     
段雪姣 《魅力中国》2011,(10):335-335
“文”与“质”一直是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起初“文”可指外在表现,“质”指道德品质,后世文论在很多情况也用“文”“质”指语言风格范畴的华美和质朴,运用到后来,“文”指词采表现,大体相当于今人所说的作品的形式,“质”则指内容或功能。在我国古代,文与质有着密切联系,文也与文采、纹饰等相关,不论是从穿着打扮到文化制度,还是器物纹饰到哲学理论,它包含甚是广泛,但归纳来看.“文”就是一些形式的;外在的东西,与文相反的概念就是“质”。  相似文献   

2.
丁鼎 《魅力中国》2013,(26):95-95
没有继承艺术就没有发展。戏剧对戏曲艺术的继承从内在意义到外在形式都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科学融合。本文研究了中国戏剧对戏曲艺术精神的继承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李拙并不拙,很巧。他笔下的花乌、山水既大气又文气。粗看似乎传统了些,构图平平,但细粉之下却耐人寻味。李拙有书法功底,所以他画的每一笔都是写出来的,这使我想起王簃先生的一段话:“画和做人一样,不该让人初交热情,继而索然,应该使初交平平,再品味醉厚,经久不衰,”我是很少画花鸟和山水的,但是看了李拙的画儿,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的艺术品是用钱买回来的,但买回来的艺术品不仅仅在于价格,更在于内在的艺术价值。也只有认识到艺术的价值,才谈得上艺术品收藏的意义。看如今艺术品市场,一些伪劣艺术、商品画却充斥和占领着艺术市场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5.
宋圭武 《发展》2014,(1):5-5
正如何公正评价领导干部的"德",意义重大。"德"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形式。"德"的内在形式是良心,"德"的外在形式是一个人良好的言与行,从社会角度看,"德"的外在形式更重要。如果"德"不在外在实践层面上积极展开,"德"就只具有抽象意义,而无任何社会意义。"德"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外在形式上。如何考核"德"?内在形式的"德"是内隐的,很难考核。所以,考核"德"应重点考核外在形式的"德",也就是要重点考核一个人是  相似文献   

6.
逯雪梅 《理论观察》2007,(6):143-144
春秋时期,“文“与“质“作为词语已广泛使用,但文质对举,最早是由孔子提出来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在这里文质虽是用于品评人物,是就人的内在品德修养和外在言谈举止而言的,但孔子的文质观,从它一出现,就由于其自身所带有的丰富的审美意蕴和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而意味着将会支配和制约着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使之形成异于世界其它民族的审美追求,对未来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派生出来的一整套文质理论构成了我国古代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由"卡通"衍生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独立性",是运用这类语言艺术家们的共性。对自我的追问,亦是对时代的追问。在对于自我的解构中,艺术家们结构了当代青年的情感世界。人类终究要成长、衰老,卡通却不会,卡通是一个梦,梦中居住着我们最真实的记忆。借用"他人"的"卡通艺术"来营造"我"的"卡通语言"。这里的卡通,已然是一种象征性符号,一种表面的艺术语言,是艺术追求过程中内在精神世界个性化的外在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8.
蒋勋 《西部大开发》2015,(3):130-132
一味跟他人比,迟早会走向"物化"人有时候也很奇怪,会倚靠外在的东西,让自己有信心。譬如说我小时候,大部分的孩子经济条件不好,营养也不好。但有一个同学长得特别高大、壮硕,他走起路来就虎虎生风,特别有信心。人类的文明很有趣,慢慢发展下来,你会发现,人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使自己有信心,但前提是要有一个比较成熟、比较丰富的文化支持。譬如说我虽然很矮,可是我在另一方面很高大,可能是在心灵方面,或者精神方面,或者有某一方面特殊技能。  相似文献   

9.
刘宝纯 《走向世界》2009,(22):82-84
我看了刘宗汉的画很高兴,也很感动,从来没见他这么多画,很整体,也很有新意,下了很大工夫,积十年心血,出了一大批好作品,应该给他在学术上定位. 我认为他是山东上世纪50年代诞生的"新山水画"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延续、传承和发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山东是不多的,在全国也是立得住的.新山水画是指上世纪50年代,一批画家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加上时代生活的意境和笔墨,形成的一个新画派,但初期还很幼稚.而刘宗汉的画从构图、造型,到语言,到主题、意境,都是新的,是极富时代感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周刊》2012,(41):70-71
当很多人都疑惑一个演员为何不选择更高片酬的影视剧,而是"窝"在剧院,我会回答,这里不是剧院,这里是一个浩大的精神殿堂!我一直有个很深刻的对父亲的印象,就是我坐在台前,看到他在人艺的舞台上排戏的身影。他手里常常握着一本被圈了画、画了圈的剧本,一会儿心平气和地说着话,一会儿和其他人大声嚷嚷,一会儿又进入角色,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念起台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