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运用合作博弈理论中的资本资产纳什议价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分析了在我国企业中实行"多边治理"的可行性,指出我国企业应当分阶段地推行"多边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股东单边治理逻辑取向——论中小企业忽略利益相关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近几年来,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公司治理的两个关键要素——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孰轻孰重;公司治理的机制——是“股东至上”还是利益相关;公司治理的模式——是坚持多边治理还是坚持单边治理等方面长期以来都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派别。  相似文献   

3.
多边治理是与单边治理相对的公司治理逻辑。从理论分析和中国现实来看,多边治理是我国公司治理的理性选择。在多边治理逻辑下,公司财务目标不再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应是利益相关者整体价值最大化,实现财富创造效率和财务分配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李占国 《会计之友》2007,(7X):26-27
笔者认为,确定利益主体在财务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财务治理权配置中最重要的一环。本文从利益主体角度分析了我国财务治理的现状,提出采取多边治理制度安排是改善我国财务治理现状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5.
党合国机构和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和多边协议,并不是全球治理的唯一依据。所谓“全球治理”,同任何社会的秩序一样,建立在人们的共同信仰和实践之上——这里所说的“人们”指的是全世界人民。因此,中国治理模式的榜样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网络治理和知识治理是网络环境下高技术企业多边治理的两大主要问题。高技术企业要保持网络创新治理的有效性,必须提倡信任,努力积累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经进入药品安全事故高发的阶段,现有的政府监管和媒体监督具有滞后性,使得消费者的利益无法得到充分保护。本文分析了我国药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制度背景和现行治理缺陷,并提出改变"股东利益至上"的单边治理模式为"利益相关者"的多边治理模式,将消费者的利益诉求植入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的构建中,以有效地制衡企业片面追求股东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我国关于财务治理理论的研究大多未能脱离西方研究“公司治理”的范式,未能全面认识财务治理的动态性和可操作性。我国现有研究侧重于财务治理静态层面的探讨,强调企业公平,却忽视了企业效率。拓展财务治理动态层面的研究以提高财务治理效率,进而最大化企业组织租金是今后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
多边平台凭借其信息传递迅速、资源配置高效、协同治理同步等特点,在应对诸如自然灾害、疫情、恐怖袭击等突发公共事件时显示出巨大的潜能,因而多边平台治理模式已然成为各国政府动员社会力量、优化公共服务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战略选择。尽管该模式本身仍存在需要克服的劣势,但无法否认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各方要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多边平台的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应对潜在威胁,才能提升多边平台模式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效能,在创新治理手段、加强协同合作的同时,为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企业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权变的管理思想,对美国、德国、日本、亚洲“四小龙”的企业治理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影响企业治理的权变因素,建立了企业治理的权变模型,提出了国有企业治理模式优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近些年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内容,目前多数国有企业根据国家对企业的治理规划,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以此来构建与现代化企业相符的制度体系,为二十大的顺利召开和未来企业发展方向的制定奠定基础。本文主要从“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在完善公司治理中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等方面,研究分析国有企业如何更好地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筑牢“根”和“魂”。  相似文献   

12.
汪长江 《价值工程》2006,25(4):114-116
不同融资模式决定了企业不同的资本和股权结构,影响到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有证券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美英企业以证券融资为主,日德企业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各有优势,符合国情,形成了在公司治理上各有特色的制度安排,均取得了成功。我国国有企业目前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辅以证券融资;但由于国家经济管理职能与资本所有者职能没有分离,形成了一种“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的治理特征,无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或“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根据我国国情,我国企业应致力建立以证券为主导的融资模式及侧重市场控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以保证公司治理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公司治理框架正处于完善与变革阶段,在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WTO的今天,完善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需要从国情出发,也需要借鉴国外经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澳大利亚公司治理的经验将对我国公司治理框架的确立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结构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一个关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概念。尽管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差异,但最近20年来,人们在对西方大公司的研究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国际社会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把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绩效的基本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激励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目标。但公司的目标,也就是进行财务决策时的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还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上,遵循不同的逻辑。将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角度来说,前者不妨称之为“股东至上”模式,后者或可叫“共同治理”模式。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公司的目标是只为股东(SHEAREHOLERS)的利益服务,还是为全体利益相关者(INTEREST GROUOPS)或当事人(STAKEHOLDERS)的利益服务。“股东至上”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一直广泛流行于西方国家。在这样一种治理逻辑下,股东作为物质资本所有者,其地位是至上的,而人力资本则利小势微,为了克服这种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就需要实现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扬弃“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并非惟一地追求所有者的资本收益最大化。企业本质上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或者说是一张由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组成的“契约网”。契约本身所内含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应该是平等、独立的关系。这些相互关联的主体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供应商及其他有关利益主体,组成了利益相关者,而企业的效率则需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平等的基础之上。在这样一种新的公司治理逻辑上,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利益。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控;不仅要强调经营者的权威,还要强调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这样的公司治理逻辑就是“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环境的日趋复杂多变,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本文从产品市场、资本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和企业外部法律法规等几个方面出发,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以期对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失控、效能低下无疑是我国当今证券市场表现欠佳诸多问题的综合致因。为改善公司治理,从监管者到市场活动主体似乎都有些心力交瘁。其实,公司治理作为“舶来品”,必然因土壤相异而变异,这种土壤相异主要取决于多种因素。问题是我们要走市场经济之路却不可不移植公司治理的文明。笔者从监管的实际出发,将公司纷繁头绪加以清理,拟建立一个优化公司治理的模型,力图使看者抓住一个“牛鼻子”,捕捉解决问题的逻辑层次和要素。这个模型就是“董事主导型的公司治理”模型。  相似文献   

17.
经营者激励的六条基本线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应将健全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践奠定在以下现代企业激励理论的指导之下:一是企业控制权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应该相对应、对等,对于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经营者只能通过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形成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将其努力诱导出来,从而克服道德风险;而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必然要求企业所有权的分享。二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现代企业已经不仅是一个物质资本的合约而是一个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的合约,从而现代企业治理应从原有的“单边治理”转向“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三是企业产权激励机制作用有…  相似文献   

18.
肖东生 《公司》2000,(10):21-22
我国已有相当多的企业进入老化阶段,而目前治理方式的本质是借助外力。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无法普遍实施。本文在分析企业老化阶段不同时期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依靠内力的各项治理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正如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一样,有相当多的企业也呈现老化趋势。目前,我国对老化企业的治理,主要是借助外力,归结为:股、售、租、兼、破,而忽视内部力量的效能。当然,引进外力是拯救老化企业的一条捷径,但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无异于画饼充饥。一是改制上市,“门槛”太高;二是具有投资意愿者少,“买主”寥寥;三是改制的中介成本昂…  相似文献   

19.
刘平青  郑丽 《经济界》2006,(2):51-54
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和职业病危害面扩大是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实现企业健康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健全从宏观到微观且运转协调的治理机制。而治理机制发育不全将导致“制度形式主义”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邵云  袁龙龙 《会计之友》2012,(27):90-92
要素资本假说认为,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创造企业价值不再仅仅依靠财务资本,更多的依靠技术、信息和知识资本等,基于要素资本假说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按照不同要素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大小谈判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文章通过分析现有的公司治理理论——股东所有权的单边治理、利益相关者共同产权的多边治理以及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对现实解释力的不足,阐述了基于要素资本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实施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