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因子分析,对江苏农村地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预防性储蓄动机、生产动机、投机遗赠动机及无意动机是影响农村居民储蓄的几个重要因素。而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及历史人文因素又是导致农村居民各种储蓄动机增强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降低农村居民的储蓄率,转而提高即期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关键在于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村居民投资渠道,完善农村遗赠税收制度,向农村居民普及基本理财知识等渠道。  相似文献   

2.
1996年至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八次降低存款利率。根据利率政策原理,利率上调,存款增加;利率下调,存款减少。但结果却是利率的连续降低并未对居民储蓄有多大影响,我国居民储蓄仍在稳定地增长。制度政策、实际报酬、货币流通、投资渠道、消费信贷、年龄结构、传统习惯等因素,是造成我国利率下调反而储蓄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税收递延型养老储蓄设计及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递延型(简称税延型)个人养老储蓄是上海国际金融建设的重要金融创新产品之一,也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必然方向。国外税延型养老储蓄的具体设计及其变迁,为我国的相关制度设计提供参考。对税延型养老储蓄的经济影响,包括对常规储蓄、消费、投资以及纳税人的行为反应等的相关研究作回顾,为评估我国相关变量的变化提供研究方向。在总结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税延型养老储蓄账户的类型及其管理方式提出简要规划。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居民高储蓄一直都是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措施但仍不见成效.高储蓄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客观上的效率损失.文章主要利用1989~2004年的相关数据,通过计量建模的方法对我国的居民储蓄函数进行估计,并通过之后的一系列检验,如自相关、异方差、多重共线性等,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得出了居民储蓄与国民收入和名义利率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5.
加快居民储蓄向有效投资转化促进经济新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储蓄急剧增长,投资所产生的供给又不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看待这一系列看似悖论却实际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储蓄增长原因,剖析我国投资结构现状及投资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后,结合有效投资理论认为;我国应加快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加快居民储蓄向有效投资的转化,确保我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  相似文献   

6.
储蓄,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储蓄总额、储蓄增长额、储蓄增长率等指标已经成为衡量某个国家经济稳定程度及其发展势头的重要标志。储蓄,关系到金融机构的经济活动,城乡居民存款是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吸收储蓄是金融机构组织信贷资金的重要途径。储蓄,还当然地关系到储户的家庭生活,存折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储蓄数额则是衡量一个家庭生活水准的标准。因此,储蓄无论对国家、对银行,还是对居民家庭都是重要的,研究储蓄行为是有必要的,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OLG模型框架下研究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关系,结果表明,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跨期效应,上一期的储蓄对当期的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在实证层面,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发现,1979—2011年我国的居民储蓄能显著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原因,并且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基本一致的特征。文章研究表明,过去30多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节俭行为实际上为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4年期间的样本数据,对我国储蓄与投资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VEC模型的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与投资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的均衡关系和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同时,Granger因果检验说明了我国居民储蓄与投资之间可能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政府储蓄虽然对投资影响较大,但它与投资之间并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资本形成的真正来源最终还是要依赖于居民储蓄.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方预防性储蓄假说在理论和实证上的不断发展,国内学者也开始运用预防性储蓄假说对我国转轨时期储蓄高增长和消费不振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逐渐从早期的定性分析为主过渡到实证研究为主,成果众多。本文将主要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介绍预防性储蓄假说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几点与实证研究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储蓄高速增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消费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