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声音/数字     
《物流时代》2011,(10):21-21
李盛霖:中国走绿色交通道路 9月14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美国三藩市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高层官员会议时表示,中国政府已对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明确了约束性、刚性的指标要求,把绿色交通作为重要发展模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李盛霖表示,交通运输是重要领域之一,中国正在4个方面致力于发展绿色交通,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是我国节能减排三大重点领域之一,重庆市被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列为首批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根据对重庆市低碳交通建设现状调研,详细分析了重庆市交通特征和低碳交通建设成果。根据调研成果,从政策,市场,规划,科技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交通事业单位逐年新增基本建设项目.其中,由国家财政全额投资建设的项目占很大比重。为了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办法。交通运输部也颁布了系列规章,针对一些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标准。但是,由于交通基本建设项目具有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专业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近日,来自交通运输行业有关领域及高校、企业的100余位专家共聚重庆,围绕推动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次研讨会重点探讨了未来推进智慧交通的思路和方向。来自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移动研究院、百度、IBM和广州交通信息化建设投资营运公司等单位的科研  相似文献   

5.
《中外物流》2008,(5):61-61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是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战略。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发展方式上将着力实现‘三个转变’”。这是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4月24日下午在主题是“现代交通与物流发展”“2008中国交通发展论坛”上透露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交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的状况,交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增加运输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五”、“十五”期间,我国加大交通投资力度,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到2005年,公路里程达到195万公里,铁路里程达到7.5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2.3万公里,油气管道里程达到4.9万公里,港口泊位达到3.52万个,民用机场达到145个,运输装备的数量和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国交通运输业已经初步摆脱了滞后的局面,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进入“十一五”以后,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由数量增长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的概况,从科技和政策两个创新方向带动整个产业发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及智能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8.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条件。中国自古以来把衣食住行列为人们生存的四大要素。交通运输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各种需求明显增长,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成为经济生活中最活跃的方面之一。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增长的需求主要还是靠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来满足,特别是建设完善的道路网络、国道主干线、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以及铁路和航空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长期以来,中国主要沿用  相似文献   

9.
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建设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是支撑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面对这样的使命和重任,交通运输部门强化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切实肩负起当代"筑路人"的使命,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市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外物流》2008,(5):61-61
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副司长王晓川在4月24日交通运输部正式成立之后的首次大型活动一2008年中国交通发展论坛上表示,到目前为止,在一般物流和普通物流的提供方面,我们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在高端物流,专业物流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11.
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现代化交通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验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政策碳治理效果。研究发现: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政策存在环境政策红利,降低了城市人均碳排放,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试点政策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属地和邻近城市人均碳排放量均具约束力,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政策降碳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北方地区、小规模城市、高铁未开通城市、交通运输劳动力低投入城市和交通运输规模小的城市更明显。为此,要建立健全低碳交通运输制度体系,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政策扩容,推广应用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市际交通领域碳治理协作。  相似文献   

12.
赵光辉 《企业经济》2022,(10):5-15+2
依循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任务,从时间与空间维度对数字经济赋能智慧交通提出新的要求,并在新发展阶段给出了不同侧重、不同视角的变革思路。数字经济赋能交通运输,既包括交通运输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也包括交通运输企业与交通监管部门的数字融合。无论是交通运输的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其未来得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都在对“数字经济”与“智慧交通”的理解与再平衡上。以创新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及更宽领域赋能交通运输的数字化引进与落地工作,将是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创新手段与路径选择,成为引领新时代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交通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有的地区把原交通运输行业的技术服务等职能整合,成立了大交通运输事业中心;有的地区把原交通执法职能整合,成立了大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整合后新设立的单位,都涉及资产的剥离或重组。那么,在这个特定时期,基层交通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通过对交通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资产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概述、交通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资产管理工作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新时期加强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等几个方面的论述,深入探讨新时期交通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的资产管理工作,旨在让交通行业资产管理从业者互相学习借鉴,更好地完成交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燕知 《物流时代》2011,(7):26-27
物流业“国八条”出台后,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公路收费的专项清理工作拉开帷幕,物流行业的陈年旧疾得到了关注,并进入诊疗期。对于五部委的举措,业界众说纷纭,有支持、有怀疑,这些物流行业的顽疾将会有那些改善?交通部门对物流行业发展还将采取哪些有利措施?本期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发中心主任赖平伸,为您带来了一个交通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胡方俊 《物流时代》2010,(11):60-60
交通运输部金融研究所在最近几年中,承担了交通行业财政政策和金融工具的研究。现在,研究所正在关注“公共财政框架下的交通建设投融资研究”的问题。这一问题使得大到国家公共服务规划,小到物流企业规划,运用好了,都能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相似文献   

16.
木央 《物流时代》2009,(4):48-50
为响应国家物流振兴规划,贯彻落实2009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精神和具体要求,全面提升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现代化服务水平,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组织,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与物流时代杂志社联合承办的“交通行业物流信息化发展情况”和“交通行业IC卡和RFID技术应用发展情况”调研项目,于4月份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完善交通运输部门党的建设,是履行企业职能、服务广大群众、促进和谐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交通运输系统只有切实加强党建工作,才能使交通事业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使交通事业焕发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物流科技》2008,31(9):142-142
日前.深圳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式成立了深圳货运市场专业委员会。今后.该专业委员会将在深圳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从行业组织的角度对货运交易市场进行指导、监督;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组织、平衡、协调货运市场买卖双方的关系:定期向交通主管部门汇报运输市场的动态情况.为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制订交通运输计划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深圳货运市场众多难点问题有望通过货运市场专业委员会得到妥善解决。此外,货运市场专业委员会还将建立现代化的货运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9.
智能交通系统是现在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本文就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中国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物流时代》2020,(1):26-27
2019年12月12日,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和国家大数据战略部署,积扱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