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国际会计准则简介(六)国际会计准则26──退休金计划的会计和报告退休金计划分为规定提存金的计划和规定退休金的计划两类。规定提存金的计划是指根据提存的基金及其投资收益来确定退休金支付额的退休金计划。规定退休金的计划是指根据职工的收入和服务年限能够直接确...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以下简称“租赁准则”)对未担保余值的初始确认及租赁期内的会计处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对租赁期届满时未担保余值的会计处理尚未做出明确规定。本文用实例说明租赁期届满时未担保余值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3.
西方各国对养老金的会计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已建市了与其养老保险制度相适应的会计准则,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养老金会计体系。规定缴费制是企业根据各期提存的金额及基金的投资收益来确定养老金支付额的养老金计划。该计划下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企业各期所承担的养老金义务一般就是该期应提存的金额,规定受益制是企业承诺在职工退休后支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相似文献   

4.
一、确定提存制计划下的会计处理 确定提存制,是企业根据各期提存的金额及基金的投资收益来确定养老金支付额的养老金计划.企业各期所承担的养老金义务一般就是该期应提存的金额,当每期实际提存时,其现行义务就得到履行.  相似文献   

5.
2011年6月16日,IASB正式发布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其中对于雇员福利中的设定受益计划规范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在此背景下,2014年1月27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我国原准则只规范了设定提存计划,增加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计量规范是此次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在相关确认计量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关账务处理方案。在我国目前的会计实务中,企业的养老金基本是设定提存计划,采用设定受益计划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很少。基于这种情况,修订准则引入设定受益计划会计规范从整体上看不会对目前的会计实务产生大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促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采用设定受益计划会计规范的方法进行操作,并使得目前已经采用设定受益计划的企业的会计处理更为合理,从而有利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2014年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引入"离职后福利"内容,本文在分析离职后福利引入背景的基础上,对新准则离职后福利的复杂规定进行梳理解读,最后结合具体案例,阐述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下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期对企业执行新职工薪酬准则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2014年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引入"离职后福利"内容,本文在分析离职后福利引入背景的基础上,对新准则离职后福利的复杂规定进行梳理解读,最后结合具体案例,阐述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下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期对企业执行新职工薪酬准则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针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和报表编制作了具体规定。许多上市公司应用会计准则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碰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会计准则未予以明确规定导致实务处理中存在随意性,有的则是虽然在会计准则中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执行时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违背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本意。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2014年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版)对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进行了全面规范。文章在对离职后福利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科目设置及其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进行了相应探讨,以期为准则实施后的会计实务操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针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和报表编制作了具体规定。许多上市公司应用会计准则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碰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会计准则未予以明确规定导致实务处理中存在随意性,有的则是虽然在会计准则中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执行时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1.
增值税会计主要是根据增值税法规的有关规定计算应缴增值税额,并对其应缴、交纳、补退税款等业务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与报表列示。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我国增值税会计处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增值税会计科目变得简单了;二是视同销售业务要求核算收入,结转成本:三是缴纳增值税时不再区分当期还是前期的增值税,做同样的会计处理。本文就针对这些变化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外币交易记账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主要从记账本位币的确定、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以及披露等方面来对外币事项进行规范。在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上,《外币折算准则》仅介绍了统账制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我国金融保险企业由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通常采用的是分账制。因此,《外币折算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对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的金融企业,也可以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虽然两种记账方法的程序不同,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记账方法,外币交易折算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该一致,并均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最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在第三章全面规范了离职后福利的相关问题,将离职后福利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设定提存计划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和操作。文章试图用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来说明设定受益计划职工薪酬的计算和相关的会计处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国际比较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明确的规范.但并未对永久性差异所得税会计处理做明确的规定。而永久性差异带来的会计收益与所得税费用的不配比等问题,要求必须对永久性差异所得税会计处理加以规范。本文拟对永久性差异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改进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涉及四个方面的会计处理,即:单项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总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和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本拟对以上相关会计处理进行分析,并适当与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贵刊2007年第7期(综合版)登载了刘秋玲同志的文章”分期收款销售所得税会计处理”(以下称刘文)。文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和税法的相关规定对分期收款销售收入所得税会计处理进行探讨,并举例进行说明,阅后深受启发。受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通知》(国税发[2006]156号)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有红  谢萍 《会计之友》2007,(6X):76-78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大部分采用股票期权计划这一特点,为使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有助于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本文在评价《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有关股票期权会计规范的基础上,从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的计量、股票期权的确认、为行权而回购股票的会计处理三个角度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简称“新准则”),对各种类型的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明确规定,新准则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下面对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个账户,同时,我国《中期财务报告准则》倾向于独立观、即将每一个中期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各中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方法均与年度会计报告一致。《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中》规定,“企业在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不应在中期财务报表中预提或者待摊,但会计年度末允许预提或者待摊的除外。”上述规定使得原来对月末计划制造费用余额处理方法不再适用。对这一账户余额在中期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处理建议:一是将“制造费用”余额计入“存货”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列示;二是将“制造费用”余额计入“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列示;三是将“制造费用”余额计入“管理费用”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列示。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制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债务重组》,曾与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澳洲会计准则和我国台湾会计准则作过考据和比较。分别相当于: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号—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困难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114号—债权人对贷款减值的会计处理; 澳洲会计准则指南第11号—债务人对困难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台湾的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的第13号—财务困难债务整理的会计处理准则。 在债务重组定义上的中外差别在于: 美国准则的差别,仅在于其引入现值计算来判断债权人是否作出了让步; 澳洲把债务重组的定义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