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在对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特征分析基础上,用科技研发投入费用、科技人员投入、区域科技活动经费和知识产权作为高技术产业在该模式下的创新资源投入,以省际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产业投入(包括人员投入和内部科研经费的投入)对产业创新产出有很大促进;代表开放式创新外部知识网络情况的科研活动经费投入效果与科研人员效果相近;作为开放式创新下的另一种创新资源知识产权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商业化利用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创新链视角探究税收优惠政策如何激励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链的投入、产出以及效率环节均有显著激励作用。通过更换估计模型、构建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在创新投入端对非国企研发资金投入激励效果更强,对于国有企业研发人员投入以及企业创新链产出端激励效果更强;对于处于高技术行业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创新链各个环节的激励作用都比非高技术行业企业更强。研究为企业创新决策、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增加了新的认知,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经费配置效率问题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采用8个多民族省(自治区)2007-2012年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产出数据,使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法对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配置效率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发现:我国2011和2012年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纯技术效率普遍较高,规模效率呈现下降趋势.2007年-2012年8个省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探讨了邻近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对本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作用效果及RD空间效应,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呈现正相关特征,高技术产业RD活动人员投入表征空间竞争效应,而RD活动经费投入表征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3):39-40
首先基于创新效率的现有研究成果,构建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然后结合所获取的数据,运用DEA方法,对云南省2009-2014年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中等偏上,在六年的效率评价中,有四年是有效的,云南省的高技术企业有两年的投入冗余,而研发工作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比例不合理是导致云南省高技术企业非DEA有效和创新效率偏低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物流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时滞效应,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DEA模型处理非期望产出的聚合问题、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时滞效应问题,有效测算出2014—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区)物流业绿色效率。结果表明:从整体角度看,八年间绿色效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整体效率水平较低;从省域角度看,北京、上海和海南的绿色效率排名最好,河北、内蒙古、山东和新疆的绿色效率排名较低;从地区角度看,不同区域之间绿色效率水平差距较大,其中黄河中游地区、东北地区绿色效率排名居于后两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改进物流业绿色效率现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在区分企业规模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结论:我国高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投入效率低下,而中型企业创新型人力资本不足;大中型企业间的竞争效应抑制了双方创新水平的提高,而相互间的示范模仿效应促进了双方创新水平的提升;两类企业技术创新对外资的依赖都很大,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我国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注重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政府也应着力于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为高技术产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外部环境,促进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有限的前沿技术公开度之下,巨大的技术势差是制约中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原因。从宏观上讲,经济和技术政策均会对技术变革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微观上讲,核心技术突破所获得的持续利润增长决定了企业技术研发的创新投入动机。利用产品质量模型并借鉴L-V理论,引入前沿技术势差、要素替代弹性等关键变量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较为宽松的技术竞争环境能够带来更高的研发产出效率,而降级技术势差初始门限值则能激发企业较高的研发投入动机;相反,要素替代弹性的上升则不利于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增加。为此,中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不仅需要宽松的技术竞争环境,还需要降低与国际前沿技术之间的势差。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国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1995年到2011年17年间创新投入(研发经费或新产品开发经费)对数和创新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或专利申请数)对数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本文尝试运用一种基于似不相关回归系统和自举临界值沃德检验的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结果表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明显存在从创新产出到创新投入方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尤其是存在新产品开发经费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之间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医药制造业”明显存在从创新投入到专利申请单向因果关系。“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仅存在从新产品开发经费到专利申请的单向因果关系。“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本研究为制定重要政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标:遵循“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的原则,系统梳理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历程,并对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重大成就开展量化分析。研究方法:基于全国、区域、省际等多个空间层面,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三个维度出发,采用描述性统计、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多维立体全面地展示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重大成就。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产出快速提升,创新效率明显改善,由2012年的0.48提高到2020年的0.77,累积增长61.05%。东部地区在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创新发展的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同时涌现出多个创新发展领先省份,为新时期创新高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分布动态及演进趋势上,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分布曲线右拖尾形态明显,创新高地快速崛起,创新效率分布曲线呈右移趋势,创新效率整体提升。随时间推移,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向高水平转移的概率不断增大,呈现跨级跃迁特征。研究创新:将量化分析与新时代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实践相结合,真实立体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022011年十年的行业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的研发效率变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从年份来看,整个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4.7%,TFP和TC(技术进步指数)变化曲线高度相似;技术进步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从行业来看,不同行业近10年的TFP、TC值均大于1,不同行业的综合技术效率(EC)和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12.
类骁 《价值工程》2019,38(18):1-4
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划分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三个维度,利用Theil指数方法,测算2013~2017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值和不均衡度;在此基础上拓展空间邻近概念,引入经济距离权重和信息化水平距离权重,研究创新集聚特征。研究发现:经济邻近和信息化邻近下高技术产业创新集聚效应显著,地理距离已不再是集聚的主要限制因素;长三角地区的创新综合评价值较高,不平衡度较低,集聚效应显著;京津冀地区综合评价值差距较大,不平衡度明显,但呈减小趋势,集聚效应不显著,创新均衡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内在特征,阐述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机理与要素,构建了包括产业承接载体、承接科技、承接成本和承接环境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西部18个省(市区)承接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整体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和评价。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大研发资金和研发人才投入,优化产业承接科技环境;扩大地区开放水平,增强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地区"短板"影响,提高产业承接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生产投入可处置性测度理论及其非参数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可以分为产出不变条件下基于成本最小化目标的投入效率和投入不变条件下基于收益最大化目标的产出效率。一般意义上,投入资源配置效率的分解往往考虑规模经济性好坏的规模效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纯技术效率以及投入要素组合比例变动的投入组合效率。事实上,在配置生产资源时我们对投入要素的配置能力是有限的,常常会由于要素可处置性程度的限制而导致要素拥挤现象。本文对此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基本生产过程的描述模型 基本生产过程是将投入向量(M维非负生产要素投入)x=(x1,…,xN)R+N转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1999—2011年中国省际高新技术产业层面的研发数据,综合运用生产要素产出弹性模型和格林(2005)提出的真正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化改革对企业研发效率动态演进的实际影响效应,并进一步探析国有经济和行业保护政策在市场化改革塑造企业研发效率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基于产业维度的核算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整体研发效率大约偏离最优效率37%~44%,但其在市场化进程中表现出稳步提升的动态演进趋势,研发中间产出效率和最终产出效率分别从1999年的0.403和0.523(0.490)提高到2011年的0.713和0.766(0.755)。更为重要的是,经验证据表明市场化改革确实是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效率持续动态增进的背后驱动力量;但国有经济和行业保护政策显著抑制了市场力量对企业研发效率塑造能力的充分发挥,具体表现为市场化改革在国有经济和保护性行业中不仅无法起到提升研发效率的作用,反而还可能具有损害企业研发效率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创新能力指数分析表明,我国制造业和相关行业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必要深入到行业层面,对不同技术密集度行业的科技投入、技术积累、知识产权与创新效率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不同行业创新的特点、问题及其变化趋势。科技投入、积累与产出比较(一)科技投入水平比较1.科技经费投入强度第一,中高技术产业科技经费强度最高。2008年科技经费投入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高技术产业、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1~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面板数据,构建基于Feder思想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贡献的空间效应,并对研发投入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行门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产业存在显著空间扩散效应;港深莞惠都市圈和澳珠中江都市圈高技术产业直接贡献呈现显著空间扩散效应,间接贡献分别呈现空间回波效应与空间扩散效应。此外,基于研发投入的直接贡献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当研发投入突破第二门槛值时,直接贡献的正效应由强变弱;基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间接贡献具有单门槛效应,当产业结构高级化突破槛值后,高技术产业间接效应才呈现显著正效应。据此,应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高技术产业的空间扩散作用,提升周边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高技术产业与非高技术产业协调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统一的分析框架下构建了融资结构、制度环境与创新能力关系的两阶段数理模型,并基于2007—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利用负二项面板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分析了制度环境、所有制及产业技术的异质性影响。本文的经验研究表明:债权融资及债股比通过研发投入抑制了创新产出,表现出了部分中介效应,其中高技术企业更不善于利用债权融资进行创新。与之不同,股权融资对高质量创新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此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在债权和股权中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同时,制度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促进创新产出。进一步,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缓解债权融资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且在良好制度环境下股权融资可以通过研发投入促进创新产出。这为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02~2007年间,中国制造业的原材料、工资等成本出现大幅度上涨,但与此同时,制造业的利润总额与利润率仍然呈增长趋势。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上涨与利润增长并存”之谜给予解释。本文的研究表明,投入(特别是原材料)价格与工资上涨造成制造业利润的减少,但通过提高产出的价格以及调整投入的结构、提高投入的使用效率能够消化成本上涨的影响,从而保持利润的增长。对成本上涨做出调整的过程也是产业升级的过程,2002-2007年间,中国制造业绝大多数行业的资本劳动比、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都有了显著提高。由于应对成本上涨空间的有限性,应进一步加快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不同渠道经费来源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研发经费与创新产出互动效应显著;银行科技贷款对创新的贡献较大;政府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绩效较低;企业研发经费与政府研发经费良性互动;企业研发经费与银行科技贷款具有互动效应;政府研发经费与银行科技贷款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均具有"倒逼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