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牌与文化     
现在许多地区或企业都在实施“名牌工程”、“名牌战略”。何为“名牌”?“名牌”的内在价值包括哪些因素?一般人以为,所谓“名牌”是“牌”与“名”两部分组成。“牌”实际上是商标的俗称,“名牌”即是著名的商标或驰名的商标。而“名牌”的“名”笔者认为还包涵着另一层含义,即牌子的“名”要正,“名正”才能“言)顺”。要有“名分”,要取得法律的承认和保护,才能在一个国家扬名,进而在世界扬名,成为真正的名牌。按照国际惯例,广义的商标不仅保护各类商品商标,还保护各类服务,如金融、法律、广告、会计、咨询、设计、教育培…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4,(10):i011-i012
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体现——如利金公司生产的利达牌面粉——天津名牌——中国名牌。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企业的沧桑史上,不少著名品牌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往日的光环,或昙花一现,或龙头蛇尾,从此一蹑不振。导致名牌倒牌“变味”的原因很多,但更多的是来自企业自身。总结得失其主因有九:1.守牌失新。躺在名牌上吃老本是一些名牌产品“变味”,失去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原因。有些品牌成名之后,丧失了技术创新动力,品牌的科技含量踏步不前;还有一些名牌厂家的新产品开发缓慢,缺乏不断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消费潮流不断变化的意识,“守老不思新”,循守旧框,最后遭到淘汰。2.质量滑坡,一些企业在品牌成名后,片面追求产量,放松了…  相似文献   

4.
1999年以来,青岛名牌战略,由发展名 牌产品扩展到发展名牌企业,争创国际名 牌,首次提出由工业品牌扩展到交通服务行 业,构筑名牌群体优势。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前两期讲述了几个世界顶级百年老店走“精专”之路,打造传统品牌的故事,无疑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这些具有家族特征的传统品牌,时间长的上千年,短的上百年,它们所以能从各自的区域走出来,有的甚至成了国际名牌,论产业产品大抵为“过去时”,它们大都处在工业革命产业结构波的早中期阶段;论经营规模,即便是瑞士这样的“钟表王国”,  相似文献   

6.
品牌的力量     
在中国有一个片面的认识,认为西部经济不发达,搞名牌困难。可现实不是这样。我们西部有好多大名牌,而且是国家级的,有的可能也接近了国际级,像曾经的“红塔山”、现在的长虹、茅台、五粮液、蒙牛、伊利等等。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西部在创品牌上没有自卑的道理,因为实践已经证明了,全国好多最大的品牌,某个产业最大的品牌是在西部,而不是在东部。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在全球经济领域中展开高层次、高素质、高科技竞争的世纪,21世纪的市场也是世界名牌竞争的市场。因此,从现代市场竞争趋势和发展走向来说,实施名牌战略,挖掘名牌潜力,拓展名牌优势,实现名牌效应,已成为当今许多企业普遍采用并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一种发展战略。本文仅举三例,略加点评,以供借鉴。“三枪”为什么“打不倒”上海针织九厂生产的“三枪”牌针织棉毛衫,是30年代问世的老牌产品。悠悠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三枪”牌内衣在国人的心中仍然是一个骄傲的品牌,在众多的消费者心中也是一个信得过的理想品牌,…  相似文献   

8.
以思想掌控未来,用行动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价值观,这正是求真务实的重要体现。二轻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无形资产的传统产业,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十分丰富。目前,天津市二轻行业共有中国名牌2个,天津市名牌7个,中华老字号4个,津门老字号7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天津市著名商标12个。如:“春合牌”体育用品、“中华牌”体操器械、“蜂皇牌”家具、“飞鸽牌”自行车、“盛锡福”礼帽等。  相似文献   

9.
品牌的力量     
在中国有一个片面的认识,认为西部经济不发达,搞名牌困难.可现实不是这样.   我们西部有好多大名牌,而且是国家级的,有的可能也接近了国际级,像曾经的“红塔山“、现在的长虹、茅台、五粮液、蒙牛、伊利等等.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西部在创品牌上没有自卑的道理,因为实践已经证明了,全国好多最大的品牌,某个产业最大的品牌是在西部,而不是在东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怎样落实?创先争优怎样取得实绩?县域经济怎样又好又快发展?面对一系列问题,甘泉县委、县政府把智慧、力量和激情凝结成了三个“干”:紧密结合县情,科学安排部署,做到“会干”;投身工作一线,狠抓工作落实,务求“真干”;以甘泉“豆腐干、隋唐美水酒、劳山土鸡蛋、绿色放心菜”为四大龙头,全县动员,做强老“名优”,做大新名牌,创建新品牌,力争用五年时间把甘泉建成全国知名特色产品名县,促进甘泉全面腾飞,全县“大干”。  相似文献   

11.
“名牌战略”作为山东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自1993年实施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全省通过建立和完善名牌工作机制,组织和制定名牌发展规划,大力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已逐渐形成了以培育、发展、评价和保护名牌为主要内容的名牌战略推进体系,形成了一个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的三级名牌梯队。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个(海尔牌电冰箱、海尔牌洗衣机),占全国三分之二;中国名牌产品119个,位居全国第三位;山东名牌产品941个。  相似文献   

12.
面对铺天盖地的国外名牌涌入我国,我们的企业应该有忧患意识。不讲名牌战略的企业难以立足市场。在名牌战略日益火爆的商战中,我国的品牌应该有怎样的“战略”?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名牌的涵义及含金量。名牌即“鸣”牌,顾名思义,是叫得响的产品,质量叭叭叫,信誉响当当,能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占一席之地。从这种意义上说,名牌也是“民”牌,一提到某名牌,老百姓耳熟能详,深入人心。名牌不仅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大,在竞争中卓而不群,而且拥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名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这种无形的资产对企业来说价值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3.
“盐桥”牌氯化钾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是盐湖钾肥实施和推进名牌发展战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今年3月,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做出“盐桥”牌氯化钾申报中国名牌产品的决定。做出这一决定的依据是:1999年9月,“盐桥’牌氯化钾被认定为“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0年11月,钾肥公司通过了IS0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01年3月,钾肥公司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2002年2月,“盐桥”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同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相似文献   

14.
广州上名牌     
广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商埠,商品经济发育较早,据现存史料记载,它早在1918年就出现了现代的注册商标。到2000年,全市共有境内注册商标37355件,境外注册商标946件:当年全市品牌商品出口总量为52348万美元,前10名的品牌为:GSI船舶,虎头牌电池、红帆牌集装箱,五羊牌钢筋、华凌牌家用电器、珠江牌啤酒、珠江牌钢琴、万宝牌家用电器、九佛牌电器、攀达牌烟花,其合计出口39851万美元,占品牌商品出口总量的76%。到2001年,我市被国家定为“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共有5个,它们是:虎头电池、乐华电器、华凌电器、虎头电筒、万  相似文献   

15.
一、倒名牌原因分析 在众多企业的沧桑史上,不少著名品牌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往日的光环,或昙花一现,或虎头蛇尾,从此一蹶不振。导致名牌倒牌“变味”的原因诸多,但更多的是来自企业自身。总结得失其主因有九方面: (一)守牌失新 躺在名牌上吃老本是一些名牌产品“变味”失去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一是有些品牌成名之后,丧失了技术创新动力,品牌的科技含量踏步不前;二是一些名牌厂家的新产品开发缓慢,缺乏不断开发新品以迎合市场消费潮流不断变化的意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月18日,中国西部品牌人气榜大型调查活动暨西部品牌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工业联合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国名牌培育委员会等部门领导及新华社.光明日报社,求是杂志社等中央媒体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西部品牌盛会.百余名来自西部地区知名品牌企业的代表与到会嘉宾共同见证了第一个真正有西部概念的公用品牌“中国西部理想品牌”的诞生。首批荣获“中国西部理想品牌”和“中国西部品牌建设杰出贡献奖”的企业和个人受到了表彰。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政府在发展品牌经济的同时,又大力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名牌战略, 积极开展“创服务名牌、树青岛形象”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服务品 牌和政务品牌,为外来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国内交易成本最低 的城市之一,并赢得了“企业家满意奖”,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 佳商务城市”。  相似文献   

18.
边一民 《浙江经济》2004,(16):60-61
我国名牌发展和国际化,必然呈现出“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循序渐进的路径选择。“由外而内”是一个引进消化、打好名牌发展基础的过程;“由内而外”则是一个自主创新、品牌提升并走向国际化的过程。政府应在制度建设、环境培育、政策制定、法律健全、名牌宣传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服装大国,而不是一个服装强国。服装行业是中国出口的第一支柱产业,但大部分的出口都是为国外品牌订牌生产。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国内缺少国际名牌。为什么会缺少国际名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国内名牌”与“国内名牌”之间的相互厮杀过于激烈,你死我也活不好。前年,上海某保暖内衣厂家赚了几千万元。巨额利润引来众厂家竞相“入市”,“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分杯羹者”由最初的6家猛增到去年的600多家。行业膨胀“已到了疯狂的顶点”,大家的“杀手锏”由广告战、价格战发展到拆台战……“六个南极人”…  相似文献   

20.
品牌不是“广告”出来的,品牌也不是名牌。它靠得是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式的、类似电脑阻挡病毒的一道道无形“防火墙”而筑成的品牌核心竞争力,其中最重要一个“墙柱”就是服务。那么,它又是怎么样筑成的呢?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