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索农地转出中农户满意度的形成过程与机理,从农户主观感受视角来定量分析农地流转政策的制约因素。研究方法:基于顾客满意度指数(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CSI)理论框架,构建农户农地流转满意度指数(Farmer Satisfaction Index,FSI)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农户对农地转出的感知质量是影响其满意度的决定因素,可靠性是关键因素,政府形象与印象感知是重要因素,人员互动是有效因素。研究结论: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确保农民获得公平的社会保障,规范流转程序、健全流转监督机制、保护农民利益,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以改善政府形象以提高农户满意度,促进农地转出。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讨参照依赖、公平感知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自我参照和他人参照是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两个重要心理参照点,相比于期望和亲戚、朋友的农地转出状况,自身实际转出状况越好,农地转出满意度越高;他人参照中,与朋友农地转出状况参照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效应最大。(2)公平感知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在参照依赖对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农地转出主导方(政府或村集体)在农地转出前要与农户充分地沟通与交流,了解农户各方面合理诉求和心理预期;要保持农地转出实践中相关政策空间上的平衡与统一;加强农地转出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给与农户更多的人文关怀等提升农户公平感知度;发挥好参照依赖和公平感知的叠加效应;除此之外,也要为农户提供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完善农地转出租金管理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地转出效益相关政策宣传等;共同增强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成都市和重庆市农村地区农户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农户农地转入意愿和转出意愿的因素不尽相同:农地流转价格、有无农地流转中介、有无政府补助购买社会保险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对农户农地转入意愿影响显著;家庭收入及构成、农地流转价格、有无农地流转中介和有无政府补助购买社会保险等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江苏省村庄和农户两个层面的调查数据,分析农地不同流转去向(流转给小规模农户还是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对转出户收入的影响,进而考察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相较于流转给小规模农户的增收效果。研究发现:与流转给小规模农户相比,将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未能显著提高转出户的收入。具体而言,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对转出户的增收效果仅体现为增加农地租金(进而增加农业收入),但其增收部分缘于农业补贴被人为地计为农地租金而非转移性收入,这使转出户报告的转移性收入反而更低。而且,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虽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但并未起到促进转出户提高非农收入和总收入的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转出户的非农就业整体上已经较为充分,非农收入占比普遍已较高,且部分地区农地向规模经营主体流转是地方政府以行政方式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分析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社会互动效应,以期更好地解读农户的行为决策,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离散选择互动模型,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转出行为存在显著的内生互动效应,同村庄其他农户的转出行为正向影响个体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2)内生互动效应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的农户对他人转出行为更敏感,流转决策的依赖性更强。(3)非农经营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经营非农产业不仅影响自身的农地流转决策,还会提高其他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研究结论: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并非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的,相关政策可以通过优先干预部分农户、鼓励非农创业的方式促进农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对比分析政府主导和农户主导型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影响差异,衡量不同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应。研究方法:DID模型,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与政府主导下的土地流转相比,农户主导型土地流转更能提高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转出户的人均非农业收入比政府主导下高出1266元。而土地资源配置效应因农户类型和流转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土地流转前以非农业为主的农户,政府主导下土地转出户人均土地资源报酬显著高于农户主导型土地转出户387.74元,但是对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政府主导下农户转出土地面积过大,人均土地资源报酬低于农户主导型土地转出户。研究结论:(1)应当尊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使得土地流转符合农户资源配置收益最大化目标;(2)鼓励农户通过政府建立的平台进行土地流转,显化土地租金价值;(3)针对不同类型农户采取多元化的土地流转和劳动力扶持政策,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7.
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浙、川、皖3省18县调研资料,对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农地转出是以劳动力转出为前提的。非农就业机会越多、劳动力转移障碍与摩擦越小、保险市场越完善越利于农户劳动力转出,从而越利于农户农地转出。农户农地转出主要受实际租金率的影响。在非农就业不稳定和保险市场不完全情况下,农户会倾向于保留或短期流转超过最佳经营规模的部分农地以建立家庭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时期风险分摊机制。现阶段农地确权的不到位、流转信息平台的缺失和不完善、农户规模小且分散、政府对基层政府和村集体的激励不当都增加了农地交易成本,从而不利于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地流转市场是情感市场和要素市场的特征,结合集成行为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构建"农地确权→心理认知+交易成本→农地流转"的分析框架。利用广东省9个市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研究得出:确权使农户农地转出的参与性提高15%,户均转出面积增加0.34亩,转出年租金率每亩提高230元,转出签订书面合约的可能性提高52.9%;确权通过转出态度、社会规范、控制认知、交易成本四个中间机制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参与性产生影响,其中,转出态度的传导效果最大,交易成本的传导效果最小;心理认知机制和交易成本机制具有交互效应,确权后,交易成本的降低能够提高农户农地转出态度的积极性、增强社会规范的影响力、加强农户农地转出的认知控制,从而促进农户农地转出。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讨农地流转中的政府作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贵州省608户农户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政府作用对转出户的收入效应,并进一步对比不同干预形式影响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1)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作用可以分为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受到两种干预的转出户分别占比82.21%和13.70%,当前以直接干预为主;(2)直接干预影响交易实施,促成农户与企业、合作社之间的流转,间接干预影响交易环境,促成农户与种植大户之间的自主流转;(3)政府干预农地流转中,转出户的租金收入未能完全补偿农业收入的减少,非农收入和总收入均未明显提高,即使将租金提高到农户期望水平,转出户土地报酬不再显著减少,总收入仍未明显增加;(4)与间接干预相比,政府直接干预下农户的农业收入更高,租金、非农收入和总收入的差异为正但不显著。研究结论:政府作用虽已内嵌于农地流转交易中,但政府干预下的对转出户的增收效应尚不显著,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果差异不大,仅依靠合理显化租金不足以促进农户增收,实现农户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社会嵌入理论分析了乡村社会嵌入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可能影响,并利用吉林省30个市(县)102个村的936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治、认知、文化和网络四个维度的"嵌入因素"均对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其中政治嵌入、认知嵌入、文化嵌入、关系强度、关系质量、网络密度和网络规模正向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决策;而网络异质性则存在负向影响。政府因地制宜的构建有利于农地流转的乡村社会嵌入环境可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分别基于规模经济视角和农户经济福利视角,考察典型中部地区湖北省的农地流转经济效益。研究方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从规模经济视角来看,农地流转形成的规模经营存在规模效益,说明农地流转存在经济效益,可进一步通过农地流转扩大农地生产规模,提高农地利用效率。(2)从农户经济福利视角来看,农地流转促进了转入户农民收入的增长,此外,随着农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其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也越大,表明农地流转存在经济效益;然而,农地流转对转出户的家庭收入并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转出户多为常年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地流转前后其家庭收入均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且从事非农劳动的时间未发生显著变化有关。研究结论:在促进农地流转和集中的过程中,应根据政府不同的政策目的,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的农地流转推进政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农地质量对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质量对农户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但对转出和转入影响方式不同;对于同一转出户,农户将优质农地留作口粮田,愿意先转出劣质农地;对于同一转入户,农户处于经济收益的考虑,更愿意转入优质农地;受农地质量的影响,农户转入、转出意愿差异较大,改善农地质量有利于减少农地撂荒形象。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上来说,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抑制了农地转出,不利于规模经营。从21世纪开始政府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激活了农地的财产性功能,部分替代了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有利于农地转出,从而促进规模经营。本文利用2014年和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对此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无论是老年农户还是年轻农户,农业补贴皆表现出一定的养老保障功能,促进了农户转出农地。(2)总体上看,农业补贴的养老保障功能更为显著地提高了老年农户转出农地的概率,但是在转出规模上,对年轻农户的影响程度更大。(3)2015年开始的农业补贴改革,由于减少了收入型补贴额,使得补贴的养老保障功能对农地转出的作用有所弱化,但对老年农户的弱化程度相对较小。本文认为,今后应适当重视收入型农业补贴的养老保障功能,加大对老年农户的补贴力度,继而为促进农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农地流转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较为丰富,但既有文献大都关注其平均效应,忽视了农户个体异质性结果。基于2010年和2014两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下的"反事实"检验思想,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农户异质性。进一步,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相关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无论是转入户还是转出户,农地流转的收入效应都比较显著;但是,农地流转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效应高于低收入群体,农地流转市场的出现扩大了农村收入差距,这意味着农地流转政策面临着"效率"与"平等"两者的权衡。政策启示是重点关注并帮扶低收入农户,在乡村振兴中做好精准扶贫,发挥好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上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成本收益理论、Logit与Tob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理论上,农地整治能提高耕地生产性收益与非生产性收益,降低劳动成本,但可能会增加土地和农机的使用成本,使得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2)实践中,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转入行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非农就业状况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研究结论:现阶段,为活跃农村耕地流转市场,应加快推进农地整治、提高农地整治质量、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定耕地流转价格,以增加耕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此外,应增加城市非农就业机会,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登记发证工作,以增加耕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系统分析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农地确权促进农地流转数量的增加,使农户参与农地转出的概率平均提高6. 36%,同时使农户农地转出面积增加0. 538亩;在农地流转质量上,新一轮农地确权促使农户将农地有偿流转给非本村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促进农地流转的市场化,但确权并未促进农地流转期限的长期化。因此,应继续推进新一轮农地确权,做好收尾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相关配套措施,为有效发挥农地确权效果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江苏、湖北、广西、和黑龙江四省(区)111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地产权安全性会形成生产性效应、交易价格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进而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农户最终是否流转农地以及流转农地的规模取决于农地产权安全怀所产生的三种效应的叠加影响。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土地承包合同提高了转入户转入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但并不显著影响转出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签订农地流转合同提高了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而农地流转纠纷并不显著影响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应该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强化农民农地流转合同意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广东省农户的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了农户的交易费用认知对农地流转(转出)的影响。分析表明:农户的农地转出与农户禀赋具有状态依赖性;未转出农地农户对交易费用的事前认知明显高于有转出行为农户的经验认知;农户在流转流程、外部环境和第三方组织三个角度的交易费用认知,不利于农地的流转,而对合约安排产生的交易费用认知则有利于改善农地的转出行为。从鼓励农地流转的层面来说,讨论尚未转出农地农户的交易费用认知,以揭示农地流转难以发生的内在约束,更具政策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激励农户转出农地是增加农地流转市场供给活力的重要保证,对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现实中,村集体对农地进行调整或对农地流转进行管制是常见的产权干预,本文利用山东、河南、湖南和四川4省56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这种村级产权干预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存在村级农地调整与流转管制使得农户转出农地的概率分别下降了8.4个百分点和9.0个百分点,同时只要存在农地调整与流转管制会使得农户农地转出的面积分别平均减少0.287亩和0.378亩,这是因为村级产权干预会造成农地产权的不完整,增加流转的交易费用,对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为促进农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应继续严格落实中央限制农地调整的政策,减少村级对农地流转行为的管制,进一步提高农地使用权、收益权和交易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在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并存的背景下,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分析农地流转中政府干预力量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效果,为政府制定农地流转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市场主导型作为参照,利用两期截面数据,采用DID模型方法将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与之比较。研究结果:在关中—天水经济区,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在提高农户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和人均非农就业收入方面都显著优于市场主导型农地流转,但家庭中非农务工者的人均非农收入却比市场主导型低了2251元。研究结论: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确实能够推动非农就业,但就业质量不高,反映出政府主导农地流转的"强推力"导致农户"强制外出"后非农就业技能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