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究多情景休耕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为耕地保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因子评价、意愿调查和情景模拟分析。研究结果:(1)休耕迫切性、规模和空间分布受耕地资源环境本底硬约束控制,重度污染、中度污染、一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地下水重度超采和质量劣等耕地分别占1.23%、2.31%、3.57%、0.68%和3.69%,应全部纳入休耕。(2)当前农户休耕意愿偏低,全国仅2.17%农户参与意愿高,84.92%的农户休耕意愿低或不愿意。不同情景下休耕需求差异显著,表现为生态安全优先情景(PES,20.57%)>农户意愿优先情景(PFW,18.98%)>食品安全优先情景(PFS,15.30%)。(3)不同情景下休耕导致的产能损失显著差异,全面执行休耕潜在的粮食产能损失率为PES(17.32%)>PFW(14.36%)>PFS(13.66%),对粮食安全有负面影响。遵循农户意愿合理安排时序,可确保近期、中期、远期休耕造成的粮食产能损失完全不影响中国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实现粮食高度自给。研究结论:实施休耕既要考虑耕地资源环境本底状况和农户意愿,...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人口结构对粮食需求的影响纳入到粮食供需分析当中,基于不同人口增长情景以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形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短期内中国粮食供需平衡,但全面二孩政策在中长期将显著增加粮食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考验未来粮食供给保障能力。若未来粮食供给能力只能维持在目前规划设计的5.5亿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那么全面二孩政策下将出现严重的粮食供需缺口,预计2029—2030年供需缺口最高峰将达到7800~8500万吨,缺口率为12.5%~13.3%。2025—2030年是粮食消费需求和供需缺口的峰值阶段,应该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平稳度过最具挑战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耕地轮作休耕的实践比较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耕地具有农业生产、生态景观和生态服务等多种价值和功能,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保证,也是发展绿色农业、发挥土地生态景观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面临耕地质量下降、耕作层变浅、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能够"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耕地质量,保障长久粮食安全。国外有关耕地轮作休耕的实践研究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国内外轮作休耕制度和政策,期望为我国轮作休耕制度的建立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通过总结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耕地轮作休耕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轮作休耕相关政策,对比我国轮作休耕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点。[结果]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在政策目标、粮食安全压力、补贴机制、轮作休耕类型方面与国外不同,因此应该在符合我国国情和现实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提出休耕轮作政策实施应注意的问题。[结论]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应注意市场机制与政府决策的结合,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和基层政策实施机构的建设,争取以轮作休耕为契机推进农业理念和技术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4.
欧美及东亚地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践:对比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归纳和分析欧美规模农业经济体和东亚小规模农业经济体轮作休耕的制度实践,为中国大陆地区建立和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分析比较法。研究结果:欧美国家和东亚地区均基于私有产权的体系框架,但实行轮作休耕的背景条件有所差异,制度目标也各有所侧重;轮作休耕政策较有弹性,其组织实施及管理与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欧美国家主要依据土地生产率、租金、农业补贴等市场要素制定补偿标准,东亚地区则主要依据耕地等级和后继具体用途等资源要素制定补偿标准;欧美国家多有后期监管,东亚地区相对缺乏。研究结论:(1)中国大陆地区应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合理确定轮作休耕的规模与布局;(2)结合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设计差异化的区域休耕模式;(3)轮作休耕制度应与农地基本制度和改革要求相适应,充分尊重农户的主体地位;(4)立足平衡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的收益损失等建立和完善补偿标准;(5)建立健全轮作休耕监管监测评价体系,保障轮作休耕制度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将“极化—涓滴”理论引入耕地休耕研究,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耕地分区管制策略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PSR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利用极化度整体较高,需加强耕地养护。(2)以耕地保有量为休耕规模约束条件,得出目标年可休耕规模共397.66万hm2,占研究区耕地总面积的35.11%,呈“中”“东”两大主要集聚区。(3)根据综合休耕指数,将研究区划分为优先休耕区、重点休耕区、有条件休耕区和后备休耕区,针对不同类型区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休耕模式及实施机制。研究结论:休耕地分区受“极化度”和“休耕规模”双重约束,未来应关注耕地健康状况,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分区开展休耕。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耕地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分析湖北省由于城镇化而导致的耕地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结果:(1)近年来,湖北省粮食供给余额以及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逐年减少.(2)湖北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城镇化导致的耕地减少.(3)在未来20年,随着湖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将呈现下降的趋势,粮食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作为粮食主产区不仅不能外调粮食,而且还需要调入粮食,这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极为不利的.研究结论:在城镇化进程中,为了保证湖北省的粮食生产能力,要转变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大力发展大中城市;转变传统的城市发展方式和用地观;加强土地整理,集约用地,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我国人口、耕地与粮食单产数据,运用ARIMA模型,对我国人口、耕地与粮食单产发展进行定量预测分析,为制定未来粮食安全政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按现阶段中国人口、耕地与粮食单产发展形势至2020年用于种粮的耕地面积10.74亿亩,粮食单产5518.60公斤/公顷。人均粮食占有量441.56公斤。用于种粮的耕地面积比《全国粮食安全发展纲要》11亿亩的指标少0.26亿亩,人均粮食占有量较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395公斤的粮食安全指标高46.56公斤。建议通过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制定严格的土地审批制度,实现人口、耕地、粮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分析了近年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底线保障情况;然后,通过对未来一定时期谷物需求量的预测,测算满足未来谷物需求量所需要的最低耕地面积,通过比较,测算出我国理论上的休耕地规模。认为我国休耕的耕地空间约为400万公顷,比例约为3%;最后,基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稳步扩大休耕面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耕地休养”综述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耕地休养"的政策背景、政策执行方式和政策影响以及对中国"耕地休养"政策的启示。美国休耕政策通过农民自愿申请、政府审批、合同管理等手段实施休耕,达到了既控制粮食产量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目的;欧盟在世界贸易的压力下,根据世界粮食市场供需情况决定是否推行强制性休耕。日本通过休耕转作降低水稻种植面积减少水稻产量以保护大米高价格保护稻农利益。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中国推行耕地休养应以粮食安全为前提;应以"藏粮于土、藏粮于水"和环境效益为基本目标;应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应采用农业补贴方式,促进休耕和保障休耕后耕地管理;应加强休耕地的管理,避免土地抛荒引起新的生态破坏;应有利于农业的专业化和适度规模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粮食缺口0.2×108t,如果按人均粮食消费400kg来计算的话,全国有将近5000万人口的粮食需求得不到保障.虚拟耕地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研究粮食安全问题,虚拟耕地研究是把生产粮食所要的耕地资源作为一种虚拟的形式存在于粮食中,通过研究区域之间虚拟耕地的流动来实现区域的粮食安全,并据此对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进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1.
China has been conducting massive land consolidation (LC) projects since the late 1990s to ensur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which has been one of the common issues in the world. How the implementation of LC projects affects grain production stability is a question should be answered. Basing 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at the county level in Hubei Province, China, this paper separates the trend component and the fluctuation component from a time series of grain production over 1991-2016 using the H-P filtering method. Then we estimate the impacts of LC projects and climate change on the trend and fluctuation rate of grain production for the entire Hubei Province. Moreover, the effects on the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major crops for the central, eastern, southwestern, northwestern and northern areas are also examin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production trends for five subareas and the whole area all have followed a trajectory of “increase-decrease-increase” from 1991 to 2016. The magnitude of fluctuation rate was large but became smaller in recent years. (2) The contribution of LC to the long-term trends of grain production for the entire samples in Hubei Province mainly benefits from the growth in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through LC; more LC investment and newly-added arable land area promote the sudden increase in grain production above the long-term trends, while the impacts of LC area are negative. (3) The impacts of LC on the major crop production vary across areas. LC exert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production of major crop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Hubei, and this effect persists to the following year. Similarly, this influence also exists in the southwestern and northern area, while becomes insignificant in the following year.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LC variables is found in the northwestern area. These findings may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address LC inefficiency and food security problems, and an effective and innovative mechanism combin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and long-term and st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dditio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in natural conditions and LC orientations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预测耕地保护规模,主要是通过粮食作物需求量来预测耕地的需求量,然后根据耕地的供给量来分析供需平衡,确定耕地保护的规模.测算方法存在方法单一、科学性不强、预测性不够等缺点,不能较好的预测未来耕地变化趋势.在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专题研究中,为了避免上述方法带来的缺陷,采用了基于粮食安全需求预测方法、趋势外推法、剩余法和社会经济目标预测法等来测算耕地保护的规模,然后定性的分析各种方法的准确性,并分别赋予每种方法预测结果不同的权重综合确定耕地保护规模.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索休耕政策实施偏离风险新命题,客观认识休耕政策实施的偏离风险源与形成路径,以期为保障中国休耕政策推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生命周期法、归纳总结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基于生命周期发现休耕政策实施存在耕地权益、社会保障、实施组织和后续利用等偏离风险;(2)偏离风险源与产权界定模糊、目标定位差异、组织管理不足和激励约束缺失等密切相关;(3)休耕产权公共域、休耕主体行为空间和休耕负外部性形成了偏离风险的内在路径;(4)休耕偏离风险实现负外部性内部化还需借助权益认知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和利用预警体系等外部规制与激励。研究结论:在休耕政策实施后续完善与推广应用时,应当考虑休耕周期内休耕政策实施过程存在的偏离风险,构建合理的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4.
2035年中国人粮关系情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以2035年作为典型年份,研究根据耕地、复种、粮作比例、播面单产、人均消费需求等不同条件组合,讨论不同情景下中国分县的粮食产量和人口承载力,向国家层面汇总,对2035年中国人粮关系的未来前景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不同情景下中国人口-土地-粮食的互动关系,为中国人粮关系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耕地、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播面单产组合下,我国2035年人口承载力在8.79亿人和16.98亿人之间,不同的生产经营和消费方式对中国是否能实现人、粮平衡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梳理新时期中国粮食补贴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分析政策体系存在的政策主体多元且程序繁琐、补贴标准偏低且范围偏窄以及补贴依据不合理且对象错位等问题.针对新形势,本文提出了粮食补贴政策与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农业市场化、农业规模化、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开放型农业等战略的协同布局;并且,本文提出了新时期粮食补贴政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措施,在粮食安全问题重要性凸显的背景下,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意义非凡。通过分析机构改革后农田建设管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将为政策完善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 文章选取4个粮食主产省的8个粮食大县进行调研,组织省、市、县各级农田建设管理部门人员、新型经营主体等,采用半结构性方式进行访谈,研究分析农田建设政策落实及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农田建设在提高粮食产能、促进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收入、新增耕地指标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成效,但机构改革后的农田政策执行中还存在机制不全、体制不顺的问题,在组织协调、资金管理、项目内容管理和制度标准方面都有体现。问题根源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及相关主体存在的“路径依赖”“重管理、轻服务”“一刀切”等倾向。结论 需从体制机制上完善农田建设管理政策,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更高效,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实施土地流转补贴政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通过实施土地流转补贴政策,扩大农户经营规模,保证农户增收。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流转补贴政策的内容包含政策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范围、对象、规模、标准、申报审核、资金发放、监管等10个方面。研究结论:中国现行各项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效果较为明显,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效果不大。实施土地流转补贴政策,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利于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利于解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促进劳动力转移。实施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必须克服过度扩大经营规模和引入非农经营主体的错误倾向,由国家进行规范,并通过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来推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评估粮食安全状况、分析粮食安全形势,可为科学选择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路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屏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文章以粮食产销省份甘肃省为区域,选择粮食产消、粮食供需、口粮保障、粮食储备、粮食流通和粮食生产等6个指标,系统评价2010—2020年区域粮食安全状况;运用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预警模型,评估近10年甘肃省粮食储备、流通和供需等结构体系的安全性;采用GM (1, 1)模型和线性回归组合模型预测粮食生产趋势,评估近10年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稳定性。[结果](1)甘肃省粮食自给率高,人均粮食生产占有量达到了FAO要求的安全水准以上,粮食储备充裕并逐步向合理的储备规模调整,省内外粮食购进和外销保持稳定的流通态势,粮食总供求个别年份出现短缺轻警,总体保持紧平衡态势。(2)2021—2030年甘肃省粮食产量趋势增加,变化范围在1 159万~1 335万t,粮食生产实际产量高于趋势产量,但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年际间变幅较大,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欠佳,且主要的口粮作物小麦呈隐性减产态势。[结论](1)政策支持、财政资金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