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边际产业内贸易角度,分别运用A指数和S指数对1992-2008年间中美19个行业的工业制成品贸易调整成本进行研究,并进行Daniels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工业制成品绝大多数处于产业间贸易,总体调整成本较高;高技术产业的贸易调整成本相对较低;中等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呈逐渐减少趋势;低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这些结论为国家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关注工业用地相对成本对城市创新的异质性影响。基于2008—2016年216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工业用地相对成本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在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工业用地相对成本下降主要源于市场对住宅用地的投资投机性需求而引致的价格上涨,工业用地相对成本下降对城市创新产生促进作用;在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工业用地相对成本下降则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引资竞争下形成的无差别低价供地策略,工业用地相对成本下降对城市创新产生抑制作用。(2)在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工业用地价格的上涨会进一步抑制城市创新;而在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住宅用地价格的上涨对城市创新反而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立 《经济经纬》2006,(6):94-97
由于农民合作社实现了以较低的内部合作成本对较高的外部交易成本的替代,使得农民通过社区内部多领域的合作,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益,还获得了许多非经济收益,因而农民愿意支付合作成本,将合作社继续办下去。实际上,农民合作社的组织成本相对于外部人对农村资源的利用和价格支付是微乎其微的。只是由于显性收益(经济收益)太小,才导致了对显性成本(已经支付的物质成本)支付的捉襟见肘。而巨大的隐性收益(非经济收益)的获得,在支付隐性成本(机会成本)之余,也抵偿了部分显性成本支付上的不足。继续扩大隐性收益,并努力提高显性收益,才能解决合作社面临的成本支付问题。  相似文献   

4.
将制度性交易成本纳入传统的创业选择理论模型,厘清"行政审批改革-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创业活动增加"的理论逻辑,并基于CGSS 2008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行政审批改革对个人创业活动的影响.结果 表明:行政审批改革能够带动创业意愿平均上升3.8个百分点.区分创业主体时,低个人收入组、低家庭收入组和低社会网络组等高制度成本群体的创业倾向显著提高;区分创业类型时,行政审批改革同时提升了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的意愿,但对前者促进作用更大;区分创业行业时,低端服务业创业显著增加.机制检验显示,集聚水平提升有助于行政审批改革创业促进效应的释放,且制度成本较高的城市推行行政审批改革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创业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缓解就业紧张、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创业活动也日渐为广大学生所认同。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水平还相对较低,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经济学和现代管理学开阔的视野来分析企业成本,会发现许多成本尚未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容易被管理者忽略,这就是隐性成本.它是一种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目前,我国企业将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控制显性成本中,但显性成本只是成本的一部分,另一部分隐性成本则无法一眼看见或难于挖掘.它们并不在传统成本考虑之列,但对企业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笔者对如何控制企业隐性成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峥  刘杨  杨建梁 《技术经济》2019,38(1):112-120
选取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创业孵化器的相关数据,利用综合指数法、超效率DEA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别探索了城市的创业孵化能力、孵化效率及空间集聚问题。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的创业孵化能力差异非常明显,呈两极分化格局,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城市的创业孵化能力相对更强;我国城市的创业孵化效率整体水平较低,能达到资源配置有效的城市屈指可数;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目前我国各城市的孵化能力与孵化效率不具有相关关系,即没有出现效率与能力的同步提升;城市的创业孵化能力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位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21座城市形成了创业孵化能力的高高聚集区。  相似文献   

8.
浅谈企业隐性成本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经济学和现代管理学更加开阔的视野来分析企业成本,就会发现许多成本尚未被管理者重视.目前,我国企业将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控制显性成本中,但显性成本只是成本的一部分,另一部分隐性成本则无法一眼看见或难于挖掘.它们并不在传统成本考虑之列,但对企业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对如何控制企业隐性成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收集2000年到2010年双边总产品、制造业产品及农产品成本自然对数发展趋势,利用间接成本测量方法对影响全球双边贸易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进行研究.具体结果为:在显性因素当中,运输成本、关税成本、基础建设设施的便利度及自由贸易协定成为影响双边贸易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隐性因素当中,国家制度距离和国际贸易信贷对于双边贸易成本有重要影响.最后分别从降低关税、物流成本和减少国家制度距离、完善国际信贷法律法规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实证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要付出客观成本和主观成本,其预期收益包括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这些成本-收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其隐性成本的付出高于显性成本付出、隐性收益高于显性收益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此,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在于降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受成本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预期收益。  相似文献   

11.
利用fsQCA方法,以22个经济体为样本分析个体、制度环境以及文化层面的5个条件联动匹配对社会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机会感知、失败恐惧感、制度环境以及人文导向文化维度无法单独构成高或者非高社会创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第二,高社会创业活跃度路径有3种:高人文导向下的环境—能力型、低人文导向下的环境拉动型与环境推拉型。第三,非高社会创业活跃度产生路径有两种:低人文导向及拉动型制度环境缺失条件下,与其它要素联动匹配;高人文导向文化、低机会感知以及低失败恐惧感条件下,与不同类型制度环境联动匹配。第四,社会创业活跃度影响路径具有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2.
创业活动日益活跃的同时,“创而不业”现象也随之增多,此类创业与传统意义上的创业在行为表现、创业动机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未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基于此,运用扎根理论选取13个案例,探讨象征性创业类型、形成路径与机理。研究发现:①象征性创业与实质性创业行为表现差异源于创业动机不同,后者追求创业的实质意义,即通过机会识别与开发实现价值创造,而前者则是在象征意义驱动下的行为选择;②根据外部诱因与动机不同,象征性创业具体细分为传染型、策略型和表演型3类,可分别采用社会比较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印象管理理论加以解释;③3类象征性创业形成机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传染型创业是由同群创业唤醒负面情绪而引发的模仿行为,其主要目的是修复心理落差,策略型创业是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政策“套利”的一种手段,表演型创业则是为缓解社会规范压力而开展的印象管理行为。研究结论为深化创业动机研究和理解创业行为差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三年的连续调查表明,北京高校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不高,创业大学生的经营状况也比较困难,没成为我国创业型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大学生创业率较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具有生存型创业意愿的分别占43.9%、45.8%、42.9%,宁可失业也不选择创业的占32.2%、20.6%、25.7%;二是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90%的大学生不具备足够的创业能力;三是创业环境较差.应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大学生要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高校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加大宣传,扩大创业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政府要形成尊重创业的社会氛囤,建立创业基金,成立专业化服务机构,深化户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以推动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  相似文献   

14.
综合考虑政治法律制度环境和金融环境,实证分析制度环境对企业家精神配置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政府行政管理质量对企业家创新精神、企业家创业精神和生产性企业家精神综合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企业经营法制环境、金融环境质量与企业家创业精神存在负相关关系;金融环境在政府行政管理质量与企业家创新精神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企业经营法制环境与企业家创业精神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创业教育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将高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成功开展创业教育的难点和重点。目前大学创业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受到重视但目标尚待明确、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有待突破、创业实践教育方法单一、创业教育研究还需要重视本国的文化背景、灌输创业的理念、强化创业团队教育以及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等问题。台湾中山大学在华人创业教育中具有较早的历史和成功的经验。台湾中山大学采取以项目为依托、创意是关键,在干中学、整合教师资源与转变角色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大学创业教育的效果。本文将在分析大陆地区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炼台湾中山大学成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提升大陆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当前,科学家创业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热点。聚焦科学商业情境下科学家创业过程规律,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构建科学家创业过程模型。该模型将科学家创业过程划分为创业基础、组织生成和成长绩效3个阶段,包括科技成果、创业意愿、制度环境、技术禀赋、创业素质、价值放大、创业绩效7个关键要素。结果发现,科学家创业组织生成涉及4个核心环节:机会识别与获取、创新活动、公司治理、市场开拓;科学家创业对技术创新具有强烈偏好,科学家创业资源禀赋优势强于一般创业;科学家创业过程伴随着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步进行,创业组织生成和现代公司治理是科学家创业成功的关键,其中发展策略和资本融资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创业者机会认知研究已逐渐成为创业领域、企业管理领域学者关注的重点。此外,企业家精神是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应用Nvivo软件对SD(Science Direct)中以创业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形成词云图和关键词关联图。结果发现,创业活动是以机会为主轴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创业者创业机会识别、机会转换及机会商业化过程,创业机会很难独立于创业者或企业家而存在;机会转换过程充分体现了创业者对外在信息或潜在机会的处理方式;机会商业化过程中商业模式本身是创业者对价值创造活动体系的优化过程。基于分析结果发现,创业者和创业团队所表现出的企业家精神对创业活动选择及创业过程行为决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新常态下,创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业过程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及正外部性需要政府给予积极支持。基于2007-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除西藏外)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地区财政支出和创业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规模对创业活动数量及创业活动质量具有滞后的积极作用;财政支出规模的滞后效应源于财政支出结构的滞后效应,不同财政支出结构对创业活动质量影响的差异较大;同时,创新是提升创业活动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应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地区财政创业扶持资金应该从规模和结构上进行调整,重点优化有利于创新的支出结构,为创业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19.
区域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的健康性有赖于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有机、高效协同发展。以我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单位,在构建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2013—2019年各省域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的动态协同效应,基于泰尔系数和变异系数法分析省际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协同水平,结合各省域协同水平进行类型划分并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省份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水平较低,仅有极少数省份实现良好协同;排名靠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出我国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存在较严重的区域失衡现象;区域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协同水平呈现出东—中—西—东北部的阶梯式下降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2014年以来,中央及各级政府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大量政策,以鼓励和支持创新型创业。创新型创业,往往需要参与者拥有一定水平的知识或技能。基于2012年、2014年、2016年全国劳动力动态调查个体数据,在政策范式转换背景下检验劳动者技能对其创业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不同技能类别的差异。结果显示,“双创”政策对于劳动者创业具有促进作用,但有技能的、技能水平较高的劳动者并未受到充分激励,其更倾向于受雇而非创业。由此,为了真正驱动经济创新转型,国家应当为有技能的劳动者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支撑条件,从而有效激励创新型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