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中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是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土地二元所有制结构下的特有产物,"城中村"土地产权结构复杂、流转极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国家对集体土地权属的管理.针对我国"城中村"土地产权流转结构与特征,以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为实例,提出了"集体土地国有化转制"、"保权让利"、"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三种模式分别对武汉市A、B、C三类"城中村"土地流转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完善"城中村"土地流转配套法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吕翾 《南方农村》2013,(2):31-38,44
当前广东"城中村"改造主要存在如下政策与法律风险:实施主体及权限不尽统一;"公共利益,,范围难以界定;集体土地征收与房屋征拆补偿缺乏法定标准与争议调处机制;转制社区长远发展依托与福利难有保障;"违建"处置欠缺法律依据;以行政裁决争议为主,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缺失等。需要从完善"城中村"城乡土地整理的宏观调控法律机制的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兼顾利益,针对不同对象及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按公正程序依法处置集体土地上的"违建";整合部门职能,发挥合力效应;配置土地发展权制度,完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切实保障村居民利益及弱势群体土地产权利益等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机制,实现"城中村"和谐改造。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城乡土地二元制结构下的"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因为其事关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城中村现象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如何破解"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题,如何规范"城中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要素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的基础上,拟对相关难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谈『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改造问题是当前加快城市化发展的热点问题,而城中村的土地问题乃是制约城中村改造和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解决城中村的土地问题,适应城市化要求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搞好城中村改造,解决土地问题,是引领城市向城市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制度的利弊分析,试图探索建立一个有效的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制度,并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城中村改造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为我们实施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城乡土地二元制结构下的"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因为其事关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城中村现象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如何破解"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题,如何规范"城中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要素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的基础上,拟对相关难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以“土地租金剩余”为切入点,从促成城中村形成的三个行为主体的角度,探究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城中村问题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力量共同追逐“土地租金剩余”的结果,是相关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城中村“土地租金剩余”的产生,源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研究结论:城中村问题的解决,需要逐步改善城乡土地管理中的二元结构状况,实行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同地、同权、同价”,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的征收范围,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物权保护,让农民以土地财产权利参与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艰巨挑战。在政府、开发商、原住民三方主体的利益博弈和成本效益计算下,改造行为必须协调各方利益。城中村改造的最大难题是资金平衡难以满足,而土地既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又是破解难题的主要资源。制定好的城市规划和项目方案,在政府的主导和开发商、原住民的参与下,可以找到城中村改造的土地经济学答案。  相似文献   

8.
公共利益制度是土地征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现行法律对公共利益的内涵外延缺乏明确规定,使得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判断主体、判断标准十分模糊,界定程序、补偿标准不尽合理.应尽快完善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制度.具体措施包括:(1)采用"列举和概括式"模式界定公共利益;(2)完善公共利益审查、救济程序和征收补偿制度;(3)确立被征收方买回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发展权配置模式,可以为城中村改造中农民权益的补偿制定相对公平合理的标准。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土地发展权作为理论基础对深圳市两个城中村的土地发展权配置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提出农民享有的合理发展权的计算方法。研究发现,"自由改造模式"中村集体与村民分享的土地发展权比例高于"征地模式"的比例,前一种模式村集体与村民获得了64%,后一种模式则获得了51.4%。现实中不同改造模式村民的利益没有达到均衡;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干预越少、市场化程度越高,村民享有的发展权越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地城镇化道路最重要的特征是土地国有化.我国土地国有化带来诸多重大问题:私有产权保护不力损害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土地国有化与市场化的冲突;强制征收和廉价补偿妨碍和谐社会建设;导致土地过度城镇化,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完善中国特色的土地城镇化道路就是要采取"市场化十国有化"的土地城镇化道路:政府要转变观念与职能,确立科学发展观主导地位;国有与私有土地产权平等保护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征收和城镇国有土地出让中利益分配作用;健全公平和谐征收法律制度;发挥土地产权自我保护耕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成熟的西方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地理学等有关理论,探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土地价格调节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城市土地价格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调控土地资源的总量配置、结构配置、各区配置、时序配置及微观配置等,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征地制度已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对被征地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分析,从征地类型的界定、农民的补偿安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法制监督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征地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价格膨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土地价格已经很高且上涨速度很快,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经济泡沫,危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研究方法:联系实际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城市地价上涨,加深了土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研究结论:土地价格持续、迅速的增加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不采取有力措施遏止土地价格上涨的趋势,势必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国家有关部门及相关专家应密切关注这一问题的发展动向,及时出台相关合理的、科学的土地政策,消除隐患。  相似文献   

14.
关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目的:探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属性和编制方法。研究方法:依据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借助表上作业法,完成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编制。在各类用地规模和区位确定之后,规定每块土地的用途,开展各类用地内部规划设计。研究结果: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可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研究结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是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完善和深化;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开展,有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土地资源管理各项政策的落实,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和宝贵资源,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文明得以延续的基础。本文从时间、空间、用途或价值、制度四个维度阐述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并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非持续性利用问题,力求达到对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其实现途径的客观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研究合理的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方法:分析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及潜力指标的内涵、关系,设计土地利用状况描述的4元组模型、单项潜力评价的指标增量模型,综合潜力评价的分析模型及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技术流程,并对基于加权距离的指标空间聚类、基于用地依赖的功能分区聚类、应用叠置法划分潜力评价单元、土地潜力分级与挖潜改造决策等关键环节进行阐述。研究结果:研究方法能保证评价过程透明和评价结果科学,在实践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7.
基于村庄类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从功能视角揭示村庄类型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形成“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下村庄分类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在逻辑建构框架,提出基于村庄类型的差异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路径,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法、归纳演绎法、空间叠加分析法、案例法。研究结果:(1)中国乡村可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生态保护类5种类型,不同类型村庄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在逻辑有很大差异,需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结合,考虑村庄的自然本底供给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差异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分析整治潜力与整治需求空间匹配,生成基于村庄类型的差异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路径,包括土地整治+融合发展、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土地整治+乡村旅游等。研究结论:不同类型乡村实施差异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考察城镇国有土地制度如何影响微观城镇用地主体的土地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城镇经济发展。研究方法:基于一个发展的两时期投资决策模型进行理论探究。研究结果:(1)具有“稳定性制度预期”的城镇国有土地制度能吸引微观城镇用地主体的土地投资,进而促进城镇经济发展;(2)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随着城镇后工业经济的发展,残缺的城镇国有土地制度将导致微观城镇用地主体对其土地投资的“后悔效应”, 进而对城镇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以城镇国有土地市场化改革为指向,完善中国城镇国有土地制度对吸引城镇土地投资存在直接且积极的心理预期影响,也将有利于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构建城市地价均衡模型,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研究金融发展对城市商业地价和住宅地价的影响作用,为国家地价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岭回归分析。研究结果:人均贷款规模对城市商业和住宅地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强度基本相同,而人均存款规模只对住宅地价产生影响,但对地价变动的贡献小于贷款规模;金融相关比率对城市地价的影响效应尚不显著;工资水平对地价的影响强度要明显大于贷款规模。研究结论:当前阶段,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是地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但金融发展规模特别是贷款规模对城市地价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金融结构尚未对地价产生明显影响之时,控制货币供应对稳定地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