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虾稻综合种养技术是利用小龙虾和水稻的不同生长季节开展种养结合,水稻为小龙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小龙虾的粪便为水稻提供肥料;水稻秸秆还田肥水促进动植物生长,为幼虾提供饵料;种养过程中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废补缺,互利助生,化害为利,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虾、稻品质同步提升。由此可见,秸秆还田利用技术对虾稻共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3.
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现状及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虾(克氏原螯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是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充分挖掘了稻田的生产力,实现了稻米质量的提高,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解决了农田撂荒的问题,保护了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稻虾共作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分析 ——基于湖北潜江和荆州地块层面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稻虾共作地块利用的合理性并探究影响合理性差异的关键因素,以评估其快速发展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粮食安全的可能影响。研究方法:以Barlowe土地利用决策的自然生态适宜性、技术经济可行性以及制度可接受性三重框架为指导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析了湖北省潜江和荆州485个稻虾共作地块转用及利用的合理性及导致其差异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1)样本地块的合理性平均为0.423 2,其中52.4%的地块合理性不足平均值;(2)稻虾共作地块的自然生态适宜性表现最好,技术经济可行性次之,制度可接受性表现不佳;(3)导致地块合理性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势和灌排条件等自然生态适宜性,亩均水稻产量等技术经济可行性以及补贴和虾沟面积占比等制度因素。研究结论:现有稻虾共作土地利用不够合理,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粮食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应以三重框架为指导,充分考虑影响农户地块转用和利用合理性差异的关键自然、经济和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体季相差异的稻虾共作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稻虾共作因为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种养面积呈持续增长态势。如何准确获取稻虾共作的面积信息与空间分布是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文章以湖北省潜江市为研究区域,首先根据稻虾共作模式独特的水域变化特征,利用自动水域提取指数(AWEIsh)分别获取不同季节的水体;然后基于水体季相差异提取稻虾共作农田的空间分布。该研究利用Landsat 8 OLI影像提取2017年潜江市的稻虾共作空间分布。[结果] 2017年潜江市稻虾共作主要分布在白鹭湖管理区、运粮湖管理区、熊口镇和龙湾镇等区域,和实际分布情况相吻合。在验证样本的基础上,通过混淆矩阵计算提取结果的精度可达到85. 01%。与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的提取结果相比,基于AWEIsh水体季相差异提取的结果精度更高:稻虾共作农田完整性好,错分情况少。[结论]基于水体季相差异的稻虾共作提取方法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为今后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稻虾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迅速,对于这一生态农业模式的扩散机理研究,有助于推动其他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方法]文章基于湖北省、湖南省和安徽省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二元Probit计量方法分析了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模式的邻里效应,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对基准回归结果的内生性进行检验及计算出社会乘数效应。[结果](1)农户的稻虾共作模式采纳行为存在显著的邻里效应,同村邻里农户采纳行为均值每提高一个单位,个体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模式的概率将提高26.5%;邻里农户采纳行为的社会乘数效应为1.69。(2)农户的稻虾共作模式采纳行为还存在显著的情景效应;加入合作社可以显著提高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行为。[结论]在生态农业模式采纳比较少的行政村内,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政策引导部分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再通过邻里互动效应作用,间接影响其他农户,从而提高整体采纳水平,形成规模效应。优先采纳的农户通过技术示范、经济收益示范,影响和带动其他农户采纳;充分发挥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江汉平原地区1 023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探讨生态种养模式采纳者是否能拥有更高的农业劳动力质量,以期为如何缓解我国农业劳动力质量约束提供可参考的建议。方法 文章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在“反事实”分析框架下分析农户生态种养模式采纳决策对农业劳动力质量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工具变量法探究农户生态种养模式采纳强度对农业劳动力质量的影响。结果 (1)采纳生态种养模式需要更高的家庭农业劳动力质量水平,具体表现为在“反事实”假设下,采纳生态种养模式的农户比其未采纳时农业劳动力质量高23.65%。(2)从采纳强度上看,采纳生态种养模式强度越高的农户拥有的农业劳动力质量越高。结论 政府应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加大生态种养模式研发与推广的力度,引导农户适度采纳生态种养模式,吸引高质量劳动力回流,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我市虾稻共作田间改造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年初计划新增面积5万亩,而据10月的生产统计情况看,已经改造完成的面积近7万亩,把我市小龙虾产业二次升级推向高潮。首先是火爆的消费市场更加激发了农民养虾的热情,小龙虾餐饮持续火热,全省1万多家餐饮店消费的小龙虾几乎占了全省小龙虾产量的一半,同时我省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作为一个非营利纽织,其本身没有成本核算与追求成本最小化的动力。其决策准则实际上是效益最大化,加上学校各项管理一般都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管制下进行,最优化配置资源的动力不足,这往往导致学校资源配置低效。本文采用DEA方法,以连云港市7所公办高中为样本,对普通高中教育成本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比较湖北潜江“虾稻共作”种养模式,阐明其运作机制,为推进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优化建议。方法 文章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访谈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宏、中、微观层面探究湖北潜江“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的运作机制、主要做法、经验及问题。结果 (1)总结出湖北“虾稻共作”的 3种典型发展模式,分别为“家庭农场”模式、“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和“全产业链”模式;(2)剖析出“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的发展主要源于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双导”推动、产业链利益共享的建立和各主体要素互补的形成;(3)阐明了政策扶持、品牌创建和宣传、全产业链经营、技术研发与虾稻共作标准、可追溯体系建立是虾稻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与经验。结论 针对虾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全省共创虾稻品牌、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市场监管、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衔接机制和延伸虾稻产业链条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DE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C2R模型对湖南省2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有效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较高;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土地利用效率较差的城市主要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减;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高低与城市等级没有必然联系;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主要应采取节约资本投入,或增加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2.
选择16家2008年前上市的生物质能源企业,并按照其所处生产环节分为4类,分别选择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职员工人数、主营业务成本作为投入指标,选择主营业务收入、基本每股收益、利税总额作为产出指标,建立基于可变规模效益的DEA模型(BBC模型)。分析发现:2008-2012年样本企业经营的技术效率稳步提升,基本达到DEA有效,但由于规模效率的波动较大,导致至2012年,企业经营的综合效率普遍无效,无较大改善,且大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以生物质设备企业最为严重。我国生物质能源企业存在大面积规模冗余,生产经营规模与效率不匹配,需适当减少投入、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原材料利用率,才能逐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形成竞争力,站稳市场。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对不同城市政府间土地储备决策绩效进行定量分析,为政府合理做出土地储备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研究结果:(1)2003年的城市政府土地储备决策绩效较2009、2011年好;(2)2011年大部分城市政府土地储备决策绩效较低;(3)造成DEA无效的指标主要是协议出让面积、招拍挂出让面积和增量土地面积。研究结论:政府在土地储备过程中,应合理定位其角色,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市场发育程度,建立合理的土地储备供应计划,维护土地市场稳定,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目的:提出区域土地统筹利用分区的概念和划分方法,以江苏省为案例进行分析,为区域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相关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聚类法进行综合分区;采用演绎法划分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土地利用保障区;以空间迭置法构建江苏省土地统筹利用分区。研究结果:将江苏省划分为4个土地统筹利用大区、7个亚区。研究结论: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应将土地利用的现实和未来相结合,以土地统筹利用分区作为研究的空间依据,该分区是土地利用区划和土地利用功能分类的结合,属于区划性质,兼有土地利用功能分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2006—2008年江苏省及三大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开发区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438,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三大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苏中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平均水平略高于苏南,而苏北最低;(2)绝大多数的开发区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苏南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的开发区数量占比最大,苏北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开发区数量占比最大;(3)从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来看,开发区实际值与效率目标值都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7.
运用DEA方法对WG林业局进行改制效率实证研究。根据WG林业局具体改制情况,从改制前后对比的角度分析2001-2012年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WG林业局改制后的平均综合效率高于改制前且接近于最佳效率1,整体的改制在经济、社会及生态方面都取得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相对效率的判别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介绍DEA模型在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分析中的应用,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特点及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城市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调整方向提供借鉴。研究方法:采用DEA(数据包络法)进行相关系数的计算,通过概率的基本原理挖掘多目标的信息。研究结果(:1)整体上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偏低,规模收益报酬处于递减状态,不同等级的城市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相对效率和规模收益报酬递增/减规律。(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相对效率的影响差异较大,并在不同等级的城市内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强度和个性。研究结论:不同等级的城市存在相对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地伦理的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富刚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22(7):22-2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人类在土地利用实践中折射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土地伦理观是从以人类为中心的利已主义,转变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人地共荣发展观.土地可持续利用伦理的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原则、生态原则和健康原则.土地可持续利用伦理建设策略主要有:(1)树立生态意识、合理利用土地;(2)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3)逐步完善土地法规.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评估区片价制度对征地补偿中国家和集体间利益分配的影响。研究方法:资产选择理论、裁定条件模型、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区片价制度提高了村集体在征地补偿过程中的相对利益,但这种优势随地租上升而递减。(2)区片价制度有利于地区间公平,但高产出的土地所在村集体利益相对受损。研究结论:作为从计划向市场的过渡形式,区片价制度对利益分配的改善意义重大,但要最终实现不同征地主体间的利益优化,需完成向市场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