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效应的认知差异及其原因,为提高确权政策的实施绩效、促进农民宅基地合理流转提供一定依据。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有序Probit模型。研究结果: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具有一定的产权制度效应、经济效应及社会效应,但城市近郊农村、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区等不同类型农村的农户对确权效应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1)在产权制度效应方面,受益于政策宣传,三类农户均认识到确权具有法律上的产权安全效应,但远郊农户更倾向认为宅基地的财产权利与确权无关;城市近郊及远郊风景秀丽区农户比远郊纯农区农户更认可确权具有的产权排他性;离城市越近、受市场化影响越强烈的农村,农户的宅基地完整财产权利意识越强烈。(2)经济效应的认知上,大多数农户认为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后可自由交易且收益应全部归自己所得,仅有5.97%、4.44%和2.94%的近郊、远郊纯农区和远郊风景秀丽区的农户同意将流转收益在自己、国家和集体间进行分配。(3)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社会效应认可度较高,特别是近郊和远郊风景秀丽区农户认为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对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干群关系、减少邻里纠纷等方面具有较显著的意义。(4)农户所处区域的自然经济区位对农户认知的影响显著,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非农收入占比越大的农户越能清楚认知确权效应。研究结论:不同类型农户对确权效应的认知程度不同而可能影响确权的预期效果,因而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型农村执行差别化的确权管理政策,以提高农村宅基地确权的政策实施绩效。  相似文献   

2.
农户多维贫困及致贫机理研究——以甘肃省840份农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是人的可行能力在收入或消费、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获取信息和技术的机会等多个维度被剥削的现象,多维贫困指数反映了贫困人口或家庭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及承受的剥削强度。借鉴Alkire and Foeter开发的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并以此方法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甘肃省13个村子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利用对甘肃省部分农户家庭的实地调研数据,从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社会关系5个维度对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1~5个维度的多维贫困指数分别为28.8%、21.7%、16.3%、7.6%和1.1%;甘肃省农户家庭的"基本可行能力"被剥削的情况严重,贫困发生率高,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均高于其它省份或地区。从农户所处贫困的维度状况梳理出了甘肃省农户致贫的机理:受教育水平不足导致的"能力贫困"导致家庭普遍陷入多维贫困和低收入均衡水平,其贡献率随着贫困维度增加而递减,对绝对贫困的贡献较小;而收入和健康的贫困贡献率随着贫困维度的增加而上升,在绝对贫困家庭中,家庭成员不理想的健康状态,尤其是主要劳动力残疾或患有重大疾病使得家庭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未来政府扶贫政策制定和执行应根据致贫维度状况进行有效瞄准,更加关注农户遭受的"能力贫困"困境,提高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加强对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成耕地进行利用的潜力及其空间分区格局的认识。研究方法:惩罚变权模型(PVW模型)、加权Voronoi图、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共7.19×104 hm2,可分为4种类型;(2)PVW模型有利于提高对评价起限制作用的因素的重视程度;(3)复垦利用潜力处于中度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Ⅰ3)到临界不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Ⅱ2)之间;(4)潜力大小从鄂中地区由高到低向周边下降,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地域特征。研究结论: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潜力水平总体偏低,但鄂中偏东地区潜力相对较优,其中包括复垦(耕地)空间集中连片度在内的5个指标成为制约全省潜力大小的因素。PVW-Voronoi图能够综合多种因素实现动态调整,突破行政界限进行分区:潜力优势区、内敛区、劣势区及限制区,使结果更趋合理,具有针对性地指导中宏观尺度上复垦利用的战略制定。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满意度视角,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方法,通过构建农地流转的农户满意度指数模型,以武汉、鄂州两市为例评估农地转出绩效。研究方法:CSI绩效评估。研究结果:武汉、鄂州两地农地转出绩效整体处于"良好"且向"优秀"靠拢的水平。研究结论:两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行为对农地转出绩效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在国家政策与政府支持下,两地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的期望值总体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地转出绩效的提高。农户对农地流转质量的感知总体较好,这对农地转出绩效水平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改革试点与实践经验积累,武汉、鄂州两地的农地流转活动对流转质量的管控总体上已较为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的感知质量,也间接促进了农地转出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对农产品主产区湖北省京山县农户农地流转的认知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农户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其农地流转决策,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其是否愿意流转土地,是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理性选择的结果;(2)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中,愿意永久定居城镇,认为农地撂荒有限制,向往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农户,更愿意流转农地;(3)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程度高,认为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重要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较弱。研究结论:(1)主动听取农户意见,尊重农户农地流转的意愿,在经济预期上对流转农户进行合理的补偿;(2)鼓励农业大户在农业生产中引进新的技术和耕种方法,并积极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转移;(3)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构建高效、公开、便捷的就业信息平台,推进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4)健全农村农地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农村土地处置管理平台,对农地撂荒等不良现象从法律层面上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究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与宅基地退出行为的悖离失调现象及其背后原因,以期为协调农户两类行为提供支持。研究方法: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1)从实地调研现状看,农户选择仅流转农地或仅退出宅基地现象较为突出,两者行为同步发生的农户仅占总数的12.34%,客观存在着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和宅基地退出行为脱节的现实;(2)农户农地流转与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受是否已在城镇定居、需要抚养的子女数、耕地面积和常住人口数的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受需赡养老人数、宅基地退出政策满意度、家庭收入来源、是否已在城镇定居、常住人口数和宅基地数量的显著影响;(3)当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没有对农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也没有对宅基地退出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论:现阶段农户农地流转与宅基地退出行为存在失调现象,是制度安排的阶段差异性、治理结构的风险规避性、农户资源利用的价值判断差异性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的微观家庭面板数据,选用了一个包含预防性储蓄动机的跨期动态家庭储蓄模型来检验浙江省农户的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浙江省农户在1995—2006年的储蓄行为均具有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但在2002年前后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预防性储蓄动机在2002年后有所减弱。2003年开始,浙江省农户保险支出的增加使农户储蓄大幅度减少,保险支出和农户储蓄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丘陵地区农地非市场价值研究——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地非市场价值是农地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地价值研究中的薄弱点.选择典型丘陵地区荆门市,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进行支付意愿的问卷调查,了解了民众对农地非市场价值的认识,并对该价值进行了定量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荆门地区农地非市场价值总量为86.77亿元,其中耕地为29.01亿元,园地为9.27亿元,林地为23.38亿元,水域为25.11亿元.支付意愿与受访者特征有显著相关关系:市民支付意愿与家庭人口和支付方式显著相关,农民支付意愿与年龄、土地面积、收入和开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评价是矿产资源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和保证度评价模型,评价湖北省矿产资源对"十二五"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认为:湖北省能源矿产缺乏,主要金属矿产处于基本保障的水平,非金属矿产是湖北省的优势矿产,处于充分保障的水平.因此,湖北省应加强资源勘查,增加储量;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建立开放的资源供应体系;同时依靠科技和管理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水平,提高重要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  相似文献   

10.
如何激发农户参与农业规模经营的积极性,是实现其与现代化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之一。本文以农地股份合作社为例,基于728户非社员农户样本,着重分析了信息传递、家庭养老保险对非社员农户入股决策的调节作用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家庭养老保险参与、政策信息、社员评价信息传递对非社员农户入股决策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其中,社员评价信息传递边际效应最高,对非社员农户的调节作用随传递信息内容等级的提高而提高。此外,信息传递对非农社员入股决策影响的边际调节效应递减。家庭养老保险对非农户社员入股决策的正向调节作用需要一定的信息传递为基础。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可针对特定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健全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提高参与农户评价;完善农村社会保险体系,提高农户风险补偿预期。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索大都市近郊乡村耕地边际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认识发达地区的耕地边际化形成,以及制定区别于丘陵山区的耕地利用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农户视角,构建耕地边际化的认定和因素体系,利用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进行假设验证。研究结果:(1)近郊乡村的耕地边际化正在处于从“隐性边际化”向“显性边际化”过渡的“中期边际化”阶段;(2)近郊乡村耕地边际化与耕地区位条件低度相关,但与耕地的种植条件、农户家庭及职业条件显著相关,且农户家庭及职业条件更显著。研究结论:近郊乡村的耕地边际化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态势,建议因地制宜从经济补贴、改善灌排条件、吸引原籍农户回流、市场化4个方面制定政策,破解耕地边际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是我国当前旅游发展的热点之一,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是合理开发、科学规划乡村旅游的基础。根据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构建了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包括8个主类,18个亚类,41个基本类型。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四季赏花资源丰富,千湖之省水乡风光典型,乡村文化深远且地域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与标准,并对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结构、等级、地域分布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耕地质量的合理评价对地方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当前耕地质量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自然质量、便捷程度和规整水平3方面重新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划分耕地类型,研究市域耕地质量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荆州市整体耕地质量水平较高,Ⅰ、Ⅱ级耕地分别占市内耕地总面积的36.84%和32.07%,主要分布在监利县等地区;受益于土地自然质量基础良好,田块规整和连片程度水平较高,但耕地资源的利用便捷性并不够高。不仅对地方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也为完善相应评定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非农化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分配,对其分配合理性进行评价。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研究结果:在土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中,农民集体及个人所得收益的比例最小,而土地使用者及地方政府分配比例最大。研究结论:当前的城市化进程是由低成本的土地非农化推动的,而这种低成本是以农民集体及个人利益受损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运用地理学、经济学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湖北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呈不均衡状态,造成不均衡状态的主要因素有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道路交通的可达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城镇化水平、道路交通的可达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城镇化水平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的作用最为显著。最后,针对湖北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特征提出了优化与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兼业活动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及其决策因子,为政府制定"以人为本"的宅基地流转办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l,ogistic分析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法。研究结果:(1)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普遍偏低,且从纯农业户到非农业户意愿逐渐减弱;(2)兼业程度由低到高,宅基地流转决策因子沿生存—经济—社会方向转移,纯农业型为生存理性,农业主导型为生存与经济理性,农工兼具型为经济理性,非农主导型与非农业型以社会理性为主导;(3)农户普遍倾向"以房换房"的置换流转方式,其次是"以房换钱"为入股的流转方式,出售、抵押、出租等方式较少。研究结论:宅基地流转决策中不同类型农户对生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关注不同,但总体上保障性心理大于经济利益,这也是宅基地流转缓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乡村韧性视角的宅基地退出政策绩效评估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广汉市三水镇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专家咨询法、DSP识别方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1)基于韧性理论,构建了目标导向下的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基础设施效益和乡村治理效益5个维度28项评估指标的宅基地退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2)实证研究了四川省广汉市三水镇宅基地退出绩效,发现其宅基地退出整体绩效适中,生态效益和基础设施效益维度的绩效较高,乡村治理效益维度的绩效较低。研究结论:基于乡村韧性视角构建的宅基地退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用于国家对宅基地退出试点绩效的评估,该指标体系的相关数据取值需在考虑不同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8.
CVM 评估休闲农地的存在价值——以武汉市和平农庄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以武汉市和平农庄为例,对休闲农地的存在价值进行估算。研究方法:在武汉市对和平农庄样本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条件价值法(CVM)进行估算。研究结果:(1)年龄与支付意愿呈显著负相关;(2)被调查者是否为公务员与支付意愿值显著负相关;(3)取支付意愿值的中位值41.5元计算得出和平农庄的存在价值为33684166.67元。研究结论:休闲农地的存在价值量巨大,应在估算农地总价值及农地保护决策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主产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 ——以河南省温县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探寻适合中国新时代耕地产能评价的新理论与方法,界定耕地健康产能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河南省温县验证。研究方法:基于"需求—功能—维度—要素—指标"理论框架,构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算法、"1+X"累加模型法、图层叠加法定量评价耕地健康产能。研究结果:(1)温县耕地产能和耕地健康诊断结果地域分异特征明显,以青峰岭为界,北部耕地产能和健康状况较南部好;(2)耕地健康产能整体状况良好,乡镇间差异明显;(3)耕地健康产能结果更多取决于耕地健康诊断,主要受耕地生产环境和耕地系统弹性影响。研究结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有应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