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4 毫秒
1.
研究目的:明晰典型县域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推动区域空心村治理、宅基地优化利用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结果:克山县村庄宅基地空心化以中度空心化为主,平均空心化率为14.7%,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格局;耕地禀赋、贫困程度、居住条件、人口状况、耕地流转程度与经济水平是影响克山县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类型均为非线性增强,且贫困程度与耕地流转程度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即农业主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耕地资源依赖性较强,且对宅基地利用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结论:为优化类似于克山县的广大东北粮食主产区宅基地及村庄用地,应编制村庄规划,推动村庄布局优化与分类式发展,实现农村人口的合理集聚与空间重组;加快村庄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与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基于全国典型村庄调研,分析不同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和成因,为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和乡村振兴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调研村庄宅基地闲置现象普遍,2018年闲置程度平均为10.7%。(2)各地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差异明显。分区域看,东部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中部村庄最低;分城乡区位看,村庄离城市距离越远,宅基地闲置程度越高;分地形看,平原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分是否为贫困村庄看,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随村庄贫困程度的加深而升高。(3)宅基地闲置是乡村人口结构变化与宅基地利用失衡的结果。长期外出务工、城镇有住房、"一户多宅"、宅基地损毁引起宅基地闲置的成因占比依次下降。(4)农村宅基地闲置受乡村地域内外宏微观因素综合影响,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引起的就业非农化、人口市民化是宅基地闲置的直接动因,现行城乡二元制度和宅基地管理制度是宅基地闲置的根本原因。研究结论: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需要因地制宜推动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健全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创新城乡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土丘陵区空心村地形复杂、生态脆弱的地域特点及其整治的科技创新需求,基于土地调查管理数据和遥感信息技术进行农村空心化类型诊断,从废弃宅基地(微观)-废弃村庄(中观)-空心村区域(宏观)3个层面,系统开展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还田技术、空心村立地整理技术、空心村整治规划设计技术、空心村环境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积极探索丘陵区空心村综合整治中生态友好、人地和谐、环境优美的科学途径,构建丘陵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技术体系。并以陕西省澄城县尧头镇浴河子村和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小南京村项目区为例,介绍了4项技术以及综合整治技术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美学效益的动态平衡。可为类似地区空心村整治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基于全国典型村庄调研,分析不同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和成因,为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和乡村振兴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调研村庄宅基地闲置现象普遍,2018年闲置程度平均为10.7%。(2)各地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差异明显。分区域看,东部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中部村庄最低;分城乡区位看,村庄离城市距离越远,宅基地闲置程度越高;分地形看,平原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分是否为贫困村庄看,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随村庄贫困程度的加深而升高。(3)宅基地闲置是乡村人口结构变化与宅基地利用失衡的结果。长期外出务工、城镇有住房、“一户多宅”、宅基地损毁引起宅基地闲置的成因占比依次下降。(4)农村宅基地闲置受乡村地域内外宏微观因素综合影响,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引起的就业非农化、人口市民化是宅基地闲置的直接动因,现行城乡二元制度和宅基地管理制度是宅基地闲置的根本原因。研究结论: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需要因地制宜推动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健全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创新城乡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比较在宅基地置换和村庄归并两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下农户整治意愿影响因素的异同,为制定差别化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政策提供支持。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农户调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宅基地置换模式下,年龄、人口数、房屋建筑年代、喜好房屋类型、政策认知状况以及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显著影响农户整治意愿的因素;村庄归并模式下,农业收入占比、宅基地面积、生态环境满意度、补偿方式和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显著影响农户整治意愿的因素;两类模式下,除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共同显著影响因素外,其他影响因素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研究结论: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不同农户的居民点整治意愿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新时期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政策应着眼于各区域的客观实际,分区、分类推进,体现出差别化。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科学评估和测算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为实行农村空心化整治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四川省县域为基本单元,构建四川省县域农村空心化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判了农村空心化程度,并定量评价了空心村综合整治的自然适宜性,社会接受性与经济可行性;将获取的农村空心化指数与现实潜力系数作为综合修正系数,测算出四川省各县域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并揭示其分布规律。[结果]四川省县域尺度的农村空心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农村空心化呈现显著的"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SPSS17. 0软件并结合Acr GIS空间表达功能对2010年的增加耕地潜力进行聚类,将四川省各县域划分为Ⅰ类潜力区、Ⅱ类潜力区、Ⅲ类潜力区等3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土地整治对策。[结论]在未来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中,政府应根据各区域整治潜力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土地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宅基地退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社会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广大乡村地区农户兼业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村庄"空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必须要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之路,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宅基地退出已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提出了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宅基地退出是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问题的有效路径,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要求。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居民点扩张和宅基地低效利用的诸多问题,提出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宅基地退出是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利剑"。结合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有序引导农村宅基地退出,是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地"等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近年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导致了多地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而黄土丘陵区贫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和人为因素导致该区域的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尤为严重。文章旨在探究以和顺县为代表的黄土丘陵区贫困县农村空心化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并根据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研究成果,对改善和顺县空心化现象和促进劳动力回流给出了对策方案和治理建议,以期为和顺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耕地和建设用地高效利用最终实现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文以和顺县为例,在借鉴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的数据,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顺县农村空心化的基本现状和影响。[结果](1)和顺县超过1/3的村庄空心化程度大于50%;(2)外出人口主要为60岁以下的村庄数量超过了调查村庄总数的80%,留守以老人和儿童为主,80%的村子每年回村的次数不超过5次;(3)大部分村庄的耕地出现了荒废的情况,13.75%荒废程度较严重;56.79%的村庄没有针对空心化现象采取促进劳动力回流的措施。[结论]农村劳动力迁移导致农村空心化给农村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但其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包括大量耕地被闲置和抛荒、农村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居住环境恶化、留守老人看病困难、留守儿童教育困难等。在调查中,有半数以上村庄没有针对空心化现象采取促进劳动力回流的措施,而部分采取措施的村庄中,多数村庄遇到了资金、技术等困难,使得这些措施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1990年开始,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和西安理工大学,在陕西省境内联合开展农村废弃宅基地的占地调查及整治研究.1998年,耕地占补平衡作为耕地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写进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为农村废弃宅基地复垦和整治带来了契机.1999年以来,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在陕西关中地区的长武县、铜川耀州区、澄城县进行了大规模的废弃宅基地整治,开展废弃宅基地的调查和潜力分析,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针对性强的集成技术体系和典型工程模式.二十年间,改造废弃宅基地累计2.17万亩,净增耕地1.88万亩;陕西省全省推广利用这一集成技术整治废弃宅基地20余万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宅基地规模、面积构成的基本特征,研究其区域差异,旨在为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规划编制,以及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借鉴。[方法]文章从依据黑龙江省地貌特征划分的北部山区、南部山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四大区域中抽样选取201个行政村的宅基地数据;结合统计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宅基地规模和构成特征,其中包括了宅基地面积构成中的房屋基底面积和非房屋土地面积,以及非房屋土地中耕作用土地的比例特征;并进一步利用曼-惠特尼秩和检验方法比较了宅基地规模和构成的区域差异。[结果](1)黑龙江省农村宅基地面积普遍比规定面积大,介于700~1 400 m~2的比例较高,区域差异明显。(2)房屋基底面积多介于40~150 m~2,非房屋占地比例较高,存在宅基地无房屋和房屋空置现象。(3)耕作用土地是宅基地内部主要利用方式。[结论]应结合宅基地标准完成确权登记,并对成果进行调整和完善,以实现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目标。关注和合理处置超标、一户多宅等现象;制定区域差异化政策促进宅基地合理利用。进一步探索"三调"中村庄内部用作耕作土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地整治综合效应诊断指标体系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构建能较客观地反映和表征农地整治效应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相关效应诊断模型定量衡量农地整治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为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提供支持。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将农地整治的综合效应分为资源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环境效应和景观效应,分别从这4个方面构建诊断指标;效应的表达用农地整治前后诊断指标值的差异表示,这种表达方式既能体现效应的变化方向,又能表示出效应的强度。研究结论:案例区的实证表明,农地整治效应的诊断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效应评估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2.
在对桓仁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采用极值法、层次分析法和成对比较法建立居民点用地潜力评价体系,得出各指标权重,将其与标准化指标的乘积作为综合评分,对该县2000—2008年间的居民点用地情况进行评价,得出各个乡镇居民点用地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桓仁县的居民点用地理论潜力和实际潜力均较大,其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任务比较艰巨,鉴于此提出了加强该地区居民点用地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揭示零星地类在不同地貌区、不同坡度级耕地中的分布规律;测算零星地类在耕地整理中的潜力;为不同类型区的耕地整理指明重点.研究方法:数理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整理零星地类增加耕地面积占耕地整理新增有效耕地面积的5%.研究结论:零星地类的整理潜力大,且能直接改善土地组织的基础条件,整理是必要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Current funding, mission, and organizational difficulties question the long-run survival of extension and the Land–Grant system. Consolidation of county extension offices is seen as a possible remedy for extension's problems. This paper estimates scale economies and inefficiencies in county extension offices in Kansas using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techniques. Large economies of scale and inefficiencies are found.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ever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measure the short-run cost savings associated with consolidat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while all counties would experience significant savings from consolidating, rural and less populated counties would experience the greatest per unit savings.  相似文献   

15.
农地整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已由原来的数量型整理逐步向质量型整理转变.而生态型农地整理是质量型农地整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分析当前农地整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农地应进行生态型整理;同时就生态型农地整理的理论基础、目标模式、措施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构建农地整理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梳理和总结近40年来中国国土综合整治的文献研究,分析各个时期国土综合整治的阶段演进与发展变化,总结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的核心内涵。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综合整治相关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历经起始、发展、演变和延拓4个阶段,在内涵理念上经历了重规划、重协调、重工程与重统筹4个过程,已然成为以服务国家顶层战略为导向,统筹推进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综合平台和重要抓手。研究结论: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内涵是以提高国土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国土资源永续利用、改善生态景观环境为主要目的,以全区域、全要素和全周期为特征,利用整理、开发、修复、治理和保护等一系列手段,通过"山水林田湖草路村城"综合整治提升人类生活和生产条件、保育生态空间,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统筹发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影响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探索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1)从房屋的结构和利用来看,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为6.2%—8.0%;(2)从当前农村人口迁移的角度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很大,全省总体水平应该在20%以上;(3)从农村人口迁移前后农村居民点条件差异的角度,土地整理后增加耕地、建设用地数量要打折扣;(4)整村搬迁和拆旧平空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两种方式,适合不同情况;(5)农村居民点整理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6)向小项目倾斜、向基层倾斜是分散、小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管理模式。研究结论: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有巨大潜力,应该优先从耕地整理潜力大的几个盆地开展,优先实施拆旧平空的旧村改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挖掘"十三五"规划期间河南省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潜力,有效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形势,减少闲置废弃地、低效用地等的浪费现象,采用人口预测模型、人均用地指标法和多因素综合法等,测算全省124个县(市)的综合整治潜力并提出各县(市)在新一轮整治规划中可整治的指标分配任务。结果表明:现状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利用粗放,到2020年全省理论整治潜力非常大;全省到2020年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潜力远远高于规划目标整治面积,各县(市)之间的综合潜力差异性也较大。研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潜力,提高整治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土地整治潜力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试论土地整理测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整理测绘是开展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量预算和施工放样等环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详细比较土地整理测绘与地形测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程测绘和一般的地籍测绘的异同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界定了"土地整理测绘"这一新的测绘工作.对其内涵、类型、内容、特点、施测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为完善测绘理论和指导土地整理测绘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梳理村庄类型与农村居民点整治间的逻辑关系,探究基于村庄类型差异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并提出因类施策的整治方案。研究方法:空间叠加分析法、等级组合法、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1)基于城镇辐射影响、规模集聚程度、生态胁迫度的村庄类型识别,结合特色资源、区位条件和“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的村庄类型筛选,将聊城市5 782个村庄划分为4个一级类和8个二级类,为分析不同类型村庄在发展特征、整治潜力和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提供有效支撑;(2)聊城市农村居民点现实整治潜力为15 155 hm2,占比16.7%;各村庄类型的“数量—格局—质量”整治潜力特征差异明显,存续提升型是数量最多且潜力最高的重点整治类型,可整治面积占45.7%;(3)根据各个类型村庄的潜力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提出整治对策和实施项目。研究结论:考虑村庄类型的差异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实现多元化的整治目标、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