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目的:归纳阐释土地退化平衡(LDN)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意蕴,回答LDN导向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路径选择。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LDN具有鲜明的时空特征和明确的响应层次,并遵循“同类平衡(Like for Like)”与“一票否决(One out-All out)”原则。(2)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的空间载体、生态本底、安全保障、服务双碳目标等功能得到拓展,客观上要求生态保护修复协调好尺度与格局、要素与系统、食物与生态、减排与增汇之间的关系。(3)LDN对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意蕴包括多尺度嵌套的动态平衡、多目标权衡的系统治理、多手段协同的实现路径。(4)基于LDN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包括:构建“功能—尺度”与“要素—系统”相耦合的LDN目标函数,引导生态保护修复目标量化;制定螺旋递进式“分区管控—分级治理—分类施策”的管理策略,促进自然与行政区划在空间上的有效衔接;建立“干预管制—激励竞争—强制倒逼—差别治理”协同的保障机制,协调“自然—社会—政府—市场”等多部门关系。研究结论:LDN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中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地退化与法律保障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土地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尤其强调了人为因素对土地破坏的现状及产生的灾害 ,从法制的宣传教育、立法、守法和加强执法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土地退化与法律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土地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尤其强调了人为因素对土地破坏的现状及产生的灾害,从法制的宣传教育、立法、守法和加强执法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5.
经济改革背景下的区域土地退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省耕地退化类型主要有优质耕地数量减少、土壤侵蚀、土壤肥力下降以及土壤污染.退化趋势为耕地面积减幅趋势尚存;耕地肥力退化,耕地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土壤侵蚀面积有所遏制,但流失强度却呈加剧态势;非农项目建设以及矿山开采引起的水土淤埋农田现象频繁;在坡耕地上,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引起的土壤侵蚀强度不一;耕地土壤污染现象不容忽视.其原因直接或间接与有关经济政策有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控制耕地退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开发规模和强度不断扩大,土地退化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其弊端。[方法]文章以2003年、2006年、2009年的旅顺口区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GIS软件的叠置分析,空间分析对研究区土地退化分区分级研究。通过掌握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时空模式及变化趋势来揭示研究区在不同时期、不同资源开发强度下土地退化的时空特征。[结果]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退化类型在2003~2009年主要为土地污染、次生盐碱化、草地退化;荒草地和耕地面积在6年间共减少2068.12hm2,耕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85%,荒草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37%,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25%,其他未利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6.84%;在不同的研究时期和区域,土地退化的强度不同;根据分区区域面积加权计算,旅顺口区的耕地退化指数小于3,预计土地退化程度属于轻度退化,研究结果可信。[结论]旅顺口区土地退化分区分级研究为今后旅顺口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决策和生态环境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属湿润季风亚热带气候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土地退化严重,主要方式有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及土地养分贫瘠化,本文根据土地退化现状,提出了基本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耕地退化类型主要有优质耕地数量减少、土壤侵蚀、土壤肥力下降以及土壤污染。退化趋势为 :耕地面积减幅趋势尚存 ;耕地肥力退化 ,耕地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 ;土壤侵蚀面积有所遏制 ,但流失强度却呈加剧态势 ;非农项目建设以及矿山开采引起的水土淤埋农田现象频繁 ;在坡耕地上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引起的土壤侵蚀强度不一 ;耕地土壤污染现象不容忽视。其原因直接或间接与有关经济政策有关。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控制耕地退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价值的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成本效益分析常用于政府部门的计划决策中。系统回顾了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考虑到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退化治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退化治理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分析“年度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与展望”系列研究成果的科学价值和意义,评述2007—2017年中国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概况,为土地科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在文献统计和整理的基础上,分阶段提出2007—2017年中国土地科学重点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并提出研究展望。研究结果:近年来中国土地科学研究经历了非常明显的跃迁和提升,对特定研究内容的认识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拓展。研究结论:中国土地科学研究将围绕土地权籍、土地租价和土地可持续利用三个核心理论,在人—地—权三位一体理论、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理论和土地科学三维空间研究域模型理论的指导下,坚持土地科学学科范式,继续秉承系统论、多元化视角,在实现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现阶段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指引下,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时期下的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土地科学基础理论,革新技术方法,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土地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和基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2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整理工程模式与实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土地复垦理论与创新、复垦土壤改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与治理、“双碳”目标下的生态保护修复、土地覆盖分类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土地动态变化3S监测技术、土地信息互联网技术应用。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与优化配置、矿区复垦土壤改良与植被生长、土地复垦与环境可持续性、土地恢复及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土地信息实时精确提取、土地GIS优化配置技术、土地数据库互联网技术。研究结论:2022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复垦理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信息获取与信息分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结合当前科技需求,2023年及未来重点关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及区域多样性保护修复、以矿区为主的土地复垦理论及实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理论与实施路径、土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及其监测技术、时空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在土地信息技术中创新便捷应用等议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1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土地开发强度与模式、土地整治模式与功能、复垦土壤质量及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与分区模拟、土地利用与覆盖信息提取及基于不同视角的土地信息多尺度动态监测;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开发模式与评估、土地整理区划、土地复垦质量、土地修复材料与方法、景观与可持续土地生态恢复耦合、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信息处理与动态监测技术。研究结论:2021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土地开发模式、农用地整治、土地复垦质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22年及未来,将在生态文明建设及双碳战略的背景下,重点关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低碳转型、土地复垦理论与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综合整治以及土地信息监测的高精度与多尺度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9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2020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2019年国内土地工程和信息技术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战略的要求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聚焦以生态优先的国土整治与开发,催生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监测及可视化等研究热点;国外研究侧重于土地整理再分配、土地复垦评价体系、土地开发的环境问题、生物修复技术、土地动态监测及评价.研究结论:2019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国土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修复、国土空间开发、土地复垦质量、土地修复方法、动态监测技术等方面有所发展.2020年,将继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土地复垦学科体系、研发污染土地修复新材料与技术,以及加快土地信息技术多维度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总结国外农地整理权属调整技术方法创新研究的特征与趋势,为国内权属调整技术方法改进研究提供借鉴,从而推动权属调整的实施。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研究结果:国外权属调整技术方法创新研究始于对传统方法的问题识别,研究内容包括概念模型设计、地块再分配和地块分割三部分,并重点强调该过程的空间属性和对农民偏好满足程度的优化;GIS技术与运筹学模型结合是技术方法创新的主要方式;通过启发式方法提高实施过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程度是新近的发展趋势。研究结论:结合中国农地整理权属调整实际,相关研究今后应重点关注以下4个方面:(1)构建中国权属调整概念模型,并对权属调整的现实规则进行系统研究与建模;(2)继续探索各类新兴技术方法在权属调整过程中应用的可能性;(3)在对技术方法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技术方法与管理机制的匹配研究;(4)建立更丰富的权属调整优化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0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2021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2020年国内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主要集中在土地开发强度、乡村整治、土地复垦质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与修复分区、植物与化学修复技术、土地覆盖信息采集与提取技术及动态监测技术;国外研究关注土地开发评价、土地整理再分配、土地复垦材料、植物与生物修复技术、土地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及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研究结论:2020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土地开发、乡村整治、土地复垦质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信息采集与提取技术等方面有所发展。2021年,将继续推动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完善土地复垦质量研究体系、优化污染土地修复技术、革新土地信息技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指导下,推进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3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综合开发模式与运行机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机制及路径、碳中和背景下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土壤—植物—微生物模式下的复垦土壤重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差异化分区与格局构建、土地信息智能化监测技术与信息提取方法、数字化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基于GIS的土地管理技术。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用地土地整理模式、基于土壤改良的矿区土地复垦、土壤—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作用机制、基于社会经济和生态指标的生态修复、土地信息监测与预测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土地规划技术、土地管理系统优化技术。研究结论:2023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复垦与土壤重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信息监测与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结合当前科技需求,2024年及未来重点关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碳中和目标下的矿区土地复垦、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集约利用和低效用地治理、土地信息可视化技术和土地信息智能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对2014年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展望了2015年国内研究趋势,为土地科学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文献资料综述法。研究结果:2014年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整治规范化与制度化建设、农用地整治、村庄土地整治、工矿建设用地整治以及土地复垦等方面,研究成果丰富。研究结论:土地整治是土地科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2015年《中国土地科学》在本领域的关注重点将主要集中在:推动土地整治与经济建设协调关系研究;不断推进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坚持开展以加强土地权属管理为目标的土地整治研究;加快完善土地整治监督管理机制,从而落实土地整治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厘清土地退化平衡(LDN)框架下矿山土地生态恢复的整体逻辑,审视动态机制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脉络,为矿山全面、系统性生态修复提供科技支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LDN是以"净零增长"为目标,以"平衡"为核心的土地退化动态防治过程,旨在保障土地退化速度不超过其恢复速度。囿于国内外的自然社会背景迥异,LDN框架不可照搬套用,应依据矿山恢复对象的特殊性予以修正。(2)LDN可为矿山土地生态恢复的提供新思路,包括同步安排、统筹治理、保障重点、动态恢复、兼顾未来,其评判标准为"避免优先于减少,减少优先于恢复"。(3)细化保护需求、系统修复治理、循环优化调控是矿山土地生态恢复的基石与关键。要明确"整体退化平衡"与"允许局部可控退化"的辩证关系,确保煤炭资源的规划有序、开发有度、利用有节;要审慎权衡土地退化的增量与存量关系,突出环境要素平衡配置、提质增效、格局优化。研究结论:将LDN理论融入矿山土地生态恢复,动态把控矿山生态恢复机制,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荷兰土地整理对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荷兰是世界上开展土地整理较早的国家之一 ,在土地整理的立法和政策等方面都较为完善。本文回顾了荷兰土地整理从产生、发展到完善的近一百年的历史 ,同时分析了当前中国土地整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在土地整理的立法、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土地整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