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目的:归纳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的影响因素,测度不同因素对集约水平变化的贡献率.研究方法:归纳法、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人口密度、人均产出和资本密度每增长1%,江苏各县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上升0.216%、0.263%、0.264%;(2)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非农就业率、非农产业技术效率每提高1个单位,江苏各县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上升0.013%、0.016%、0.007%、0.778%;(3)1996-2004年.江苏省单位建设用地产出上升111.16%,其中土地资源相对稀缺性影响因素的贡献为74.22%,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影响因素的贡献为29.97%.研究结论:(1)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具有随着土地稀缺性加剧不断上升的自然趋势,有效的国家控制标准必须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调整;(2)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应重视发展服务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非农化产业技术效率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从集体林区平均水平来看,林业产业产值对GDP的贡献率约为10.0%;集体林区正经历着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可分为3个阶段:2008年之前为一个阶段,2008~2011年之间为一个阶段,2011年至未来某一年为另一个阶段;广东省第三产业增长弹性系数较高,林业发展速度较快;福建省林业产业工业化水平最高;浙江省林业人均创造价值最高,林业生产效率较高;湖北省经济林产业在集体林区中占据重要地位,2012年增加值占集体林区总增加值的19.3%;集体林区木材加工及制造业发展迅速,2011年增加值占中国总增加值的47.6%,但2012年下降幅度较大;广东省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总收入占集体林区总收入的40.2%,较大幅度领先于其它省份。  相似文献   

3.
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时空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查找城镇化率数据及构建驱动力指标体系,试图分析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时空格局并辨识其驱动力。[方法]基于淮海经济区各市统计年鉴中的城镇化率,利用变异系数法监测2005~2015年淮海经济区域城镇化时空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GIS-Logistic耦合回归模型识别主要驱动力,以获取淮海经济区近10年来城镇化发展健康情况。[结果]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城镇化率由中心城市向周边辐射型增长,表明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较强。同时,不同时期城镇化水平的驱动力有所不同,2005年,主要驱动力为人均GDP、人口密度、距中心城市距离;2010年,人均GDP被非农人口比重代替;2015年,主要驱动力变为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差异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发展趋势,且在不同城镇化发展时期主要动力有所不同,中高城镇化率地区分布已从零星式的点状分布发展为连片式的条带状分布,发展形势良好。[结论]2005~2015年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可通过提高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化、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差异性建设、吸引国内外资本等方式提高淮海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对2016年福建省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缓解城市人地矛盾,保护耕地资源。研究方法: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通过障碍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看,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2)开发区区龄、开发区至县(市)中心距离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不存在明显规律。研究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第三产业比重、社会商品零售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次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欠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四川省1990~2011年耕地统计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四川省历年耕地的变化情况,同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川省总人口、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总产值、人均GDP、社会消费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总产量等9个因子进行分析,得出四川省耕地变化主要受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和农业科技进步驱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绿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计算各区域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分数,利用K-Means方法进行空间聚类,最后基于空间计量分析进一步探究综合分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滞后效应和相关性,研究表明:(1)人均GDP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增大能够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且三者能够显著拉升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分数;(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综合分数的贡献度很低,江苏省主要通过传统重工业来提高民生经济,这不利于绿地建设;(3)绿地经济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滞后性,前者主要来自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产业圈辐射时间差,后者则由苏南到苏北在发展程度逐渐降低、边际向内部逐渐降低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据世界银行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化水平比同等人均GDP国家和地区低11%,是典型的二元结构。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0%、全国工业总产出的50%、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集中在城市。但是,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相比,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具有特殊管理体制的组织,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和作用。兵团城镇化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稳定新疆、建设新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兵团产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农垦"特色,第一产业在兵团GDP中占比较大,这是兵团产业发展的显著性特征之一。工业发展滞后,导致兵团长期徘徊于农业经济状态,与全国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三产业比重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内部结构不合理。文章运用VAR模型,对新疆兵团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第一产业对城镇化一直是负向的冲击作用,兵团第二产业发展能力依然很弱,未能实现对城镇化的有效促进,反而"拖累"减缓兵团城镇化的发展,第三产业对城镇化有明显的正向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向不同地区制定切合实际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辽宁省14个城市1999-2005年的用水效率数据,以用水效率为因变量,对影响用水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城市用水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中,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与用水效率呈正相关,而人均水资源量、人均生活用水量与用水效率呈负相关;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来说,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虽略有不同,但人均GDP是它们共同的影响因素,说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城乡融合出发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对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总体向好,但地区差异逐渐拉大,高质量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城乡融合水平总体均呈增长趋势,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水平地区差异逐渐缩小,社会和谐和城乡融合水平地区差异逐渐扩大;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森林覆盖率、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分别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和城乡融合的主要驱动因素,各层级任意两因子交互后解释力更强。基于以上结论得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China has been experiencing rapid urbanization, with a large amount of rural land converted into urban land, leading to debate by researchers and governmen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ndogenous factors influencing urban expansion and quantifies their effects to promote intensive and sustainable urban land use in order to realize new-type urbanization, by employing GIS technology and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explain the expansion of urban land in the case of Baotou city, Chin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and management institution(LMI) has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urban land expansion in Baotou city. Its multiplier effect reaches 0.166, which means a one percentage point increase in the strength of LMI leads to a 0.166% increase in urban land area. The presented analysis reveals four main findings. Firstly,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urban expansion are (LMI), urban disposable income per capita,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opulation density. Secondly, LMI has a critical influence on urban expansion. Thirdl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urban expansion by merging into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Finally,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have a dampening effect on urban expans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we suggest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China should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local governments to reduce principal⿿agent risk, as they hold the state land property rights as the trustee of the public. Meanwhile,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guid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y promoting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economic quality, not just focusing on economic quantity, especially for resource-based cities.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5—2014年淮河流域安徽段8个地级市工业环境与经济相关统计数据,通过非参数Kernel函数估计描绘该区域人均GDP和工业污染排放物的动态演进过程,进而构建淮河流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考察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地区之间差距拉大,而人均工业废水排放和人均工业废气排放的核密度估计分布图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呈现线性关系,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均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均表现出正“U”型二次曲线关系,与典型的EKC曲线特征不是完全符合,安徽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随经济发展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3方面因素分别选取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比重、森林覆盖率、耕地中旱地比重、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化肥施用量、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灌溉面积;城市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13个指标作为巴中市土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相关指标数据及公式得到计算结果,结果显示:巴中市2008年、2011年和2013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817,0.828,0.832。然后,对巴中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得到其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基本处于上升趋势,并处于良好级(0.8T≤0.9)。最后,根据上述评价分析,分别针对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经济及社会因素3方面给出巴中市土地安全实施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水平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城镇居民收入于一体的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灰色聚类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2003年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13个城市发展的区位特点显著,南北区位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苏中、苏北与苏南地区相比,在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存在差距,例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差距等;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江苏区域城市化水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特大城市建设用地的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特大城市1990-2001年建设用地增长数据,综合选取10个影响因素,作为本次驱动力研究的基础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得出所选因素的Pearson相关系数,剔除次要因素,选取与建设用地显著相关的影响因素。应用偏相关分析法得出建设用地与这些因素的偏相关系数,进而根据偏相关系数判断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得出:全国和三大地区特大城市建设用地共同的驱动力是人口增长以及人均GDP水平。此外,第三产业的发展、单位固定资产的投入以及人均财政收入高低也对全国建设用地有较大影响。东部地区其它的驱动力主要是人均财政收入和第三产业;中部则是地均工业总产值,第三产业和人均财政收入;西部为人均园林绿地面积和人均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6.
为服务土地管理实践,从耕地人口承载力、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的角度研究了安徽省及各市县的土地承载力,还从生态环境承载量的角度研究了建设用地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建设用地还有很大挖潜空间。按人均100m2计算,安徽省及各市建设用地人口承载水平在20%~40%之间。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区域常住人口、土地总面积对建设用地人口承载水平的影响显著。但GDP、人均GDP和二三产业占比对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的影响不显著。利用GIS的研究表明,在扣除生态必需用地后,安徽省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为36 847km2,超过目前的建设用地总面积。耕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目前的耕地面积能满足全省常住人口粮食需求,但各市县差别很大。若不提高单产,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安徽省到2020年可能会面临粮食缺口。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人造板及装饰材料行业景气向好。然而我国人均木材消费量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9.8%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48.9%,人均人造板消费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1%。人造板及装饰材料需求空间大,产业政策利好。以城市化率、人均GDP和总人口为自变量进行测算,到2010年我国人造板市场需求将超过9000万m3,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省68个丘陵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钱纳里的常规评价模型,对该区工业化进程进行整体评判,得出该区处于工业化初期最初阶段;选取人均GDP、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和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水平4项综合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判该区内部的工业化进程,依据工业化进程综合评判值划分了4个阶段;采用ARCVIEW3.2的空间分析方法,对该区工业化进程进行区划分析与评价,得出了该区西南部工业化进程较高,并以区域自然资源和条件区划作辅助分析,得出区域自然资源和条件对区域工业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