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瞿燊 《科技和产业》2009,9(7):40-43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在线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字化信息易于复制和传播的属性严重损害了在线作品的著作权、专利权等。然而,现有法律的不适用、世界不同地区的立法差异、电子商务模式的保护等问题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困境。本文分析了在线环境中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邬琴棋 《黑河学刊》2013,(9):164-166
不断普及和发展的互联网,使得图书馆的馆外延伸阅读功能成为可能。但随之带来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著作权及其保护问题也面临新的挑战。现结合我国数字图书馆著作权问题的现状和挑战以及国内外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的保护经验,就我国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区分公益性和营利性提出若干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是通信技术的发展,它的发展使得信息全球化,这样对我们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如何确定知识产权侵权提出了挑战。正是这样的挑战使著作权的保护也延伸至网络空间,原有的著作权法律体系逐渐地显示出漏洞,通过文章将提出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存在的几个代表性问题并分析存在的原因,结合现有事实和法律规范,对网络著作权保护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我国立法的不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的著作权问题,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著作权意识,在实际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作者著作权与出版者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处理好电子期刊转载的著作权问题,处理好作者"一稿多投"的问题,处理好科技期刊自身品牌的著作权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网络小说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作出了一些探讨,对侵犯网络小说著作权犯罪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针对我国关于网络小说著作权的保护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文章首先对网络小说著作权作出专业的解释,然后分析国内网络小说著作权侵权的表现形式,对网络小说著作权人维权的难度作出概括,综述目前我国对网络小说著作权的司法保护,最后完善我国侵犯网络小说著作权犯罪的立法建言。虽然我国目前在网络小说著作权保护方面存在诸多漏洞,但是也作出了很大努力。  相似文献   

6.
版权声明     
一、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博看网报刊网络收录,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作者在《产权导刊》发表的文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著作权法律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著作权保护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界限。著作权的专有性或法定垄断性决定了著作权滥用往往会涉及限制竞争问题。为防止著作权的滥用,著作权的行使必须受到相应的以反垄断法为中心的法律控制。因此,积极借鉴外国经验,构建我国著作权滥用反垄断法控制体系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的来临对知识产权的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被推向了时代发展的风口浪尖。网络新媒体技术为新闻作品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新传媒空间发展秩序尚不规范,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漏洞被不断放大,相关侵权的案件数量日渐攀升,完善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法律问题。社会对于新闻作品的著作权没有给予相当的重视以及新闻作品的缔造者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相当数量的新闻媒体和自媒体个人为了一己私利,在尚未获得作者许可的情形下肆意使用、转载、抄袭他人的新闻作品,这也是导致新闻作品纠纷案件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严重损害了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臻 《亚太经济》2006,(5):54-58
如何对计算机软件提供充分而不过度的保护,这是各国立法选择和司法保护上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通过对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可知计算机软件兼有专利权和著作权客体双重属性,并且软件专利保护优于著作权保护。本文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发展进程及其不同阶段的分析,提出了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传播信息方面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随着其深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其又带来了一系列著作权方面的问题。目前,网络著作权的侵权案件层出不穷,这种网络侵权行为呈现上升的趋势。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从法律管辖、网络著作权保护遭遇的问题、构建全新的法律保护制度出发,探究我国的网络著作权的保护问题,并为解决实践中的网络侵权案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中文字体中单字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在"方正"诉"宝洁"案后成为著作权领域乃至整个知识产权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成为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关注点之一。文章将通过相关范畴的学理分析,以明晰计算机中文字体单字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其是否具有"独创性"及创作手段是否影响其可著作权。除此之外,文章还将从司法实践中分析计算机中文字体中单字的著作权保护,包括其著作权类别归类和实践中可能存在的保护困难。  相似文献   

12.
版权声明     
正一、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91阅读网、华艺数位股份有限公司、"博看网"报刊网络收录,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作者在《产权导刊》发表的文章,可能选录在新浪网发表。如作  相似文献   

13.
声明     
《新疆财经》2020,(1):F0004-F0004
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教育阅读网、博看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  相似文献   

14.
王文肖 《魅力中国》2014,(22):314-315
3D打印技术的出现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难题。本文从3D打印的技术原理出发,基于数字模型的著作权归属和流传探究3D建模环节的著作权问题,并以3D打印方式与复制的关系问题为基础分析3D打印环节可能出现的侵权风险,最后提出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著作权保护规则。  相似文献   

15.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云芬 《特区经济》2004,(10):167-168
<正> 一、互联网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被列入国家立法计划 在2004年3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就记者提出的我国将如何应对网络文章侵权问题时指出,互联网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的立法问题已被列入到国家的立法计划中。阎晓宏说,互联网条件下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国一是在制定互联网条件下的规范网络服务商的部门规章,同时,通过与国家法制办的合作,新的互联网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的立法问题已经被列入到国家的立法计划里面,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加紧推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和国家版权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的专家也正在一同协商和研充这个问题。 新技术条件下的著作权的保护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据阎晓宏  相似文献   

16.
版权声明     
一、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博看网报刊网络收录,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作者在《产权导刊》发表的文章,可能选录在新浪网发表。如作者不同意以上安排,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二、报纸、杂志、网站等各类媒体转载《产权导刊》文章,请注明出处。三、在目前产权市场缺乏法律规范的情况下,本刊所发文章是为引起讨论,共同探讨产权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不代表本刊观点。  相似文献   

17.
王丽娟 《黑河学刊》2015,(2):29-30,52
著作权制度的设立在于保护作者的权益,但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产生了著作权限制制度,著作权限制制度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面对的是如何来平衡作者的著作权和著作权限制,达到平衡创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三者之间的利益,来促使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期刊出版行业带来了根本性变革,期刊数字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改变期刊出版观念,调整期刊出版模式以适应大数据环境的需求是传统期刊出版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贺志忠 《魅力中国》2014,(3):357-357
著作权的许可使用是著作权行使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许可面临着重重障碍。著作权是一种私权。著作权的保护和限制,体现了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精神。互联网技术背景下,海量作品、海量作者引发的海量许可、海量侵权带来了著作权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因此许可模式的不断创新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实现许可效率与传播效率的同步提高,法定许可、集中许可与公共许可采取了不同方式,各自的适用范畴也成为著作权法修改中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著作权保护当中,文学作品是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在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方面,由作者塑造出的角色的保护尤为特殊.一般来说,涉及文学作品的著作权问题,都是涉及作品整体,单独涉及文学作品塑造角色的情况较少,但是,随着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扩展,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角色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是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治建设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