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长必读     
婕妤 《国土经济》2005,(5):39-40
高考是对考生文化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大检验,学生在考前适当有些压力是很正常的。然而有些考生家长的压力似乎比孩子还要大,其焦虑的程度也比孩子严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许多考生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相似文献   

2.
时值七月,高考、中考结束,新一轮新生入学在即,又是一个众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入学的问题四处奔波的季节。在和很多朋友聊天时候说起,如果在买房的时候,就选择—个“教育型社区”,孩子的读书问题—步到位解决掉,多省心。 所谓教育型社区,顾名思义,就是周边有良好的教育配套设施,购买这样的房产,能够让子女的教育变成一项省,小的事情。幼儿园、小学、中学能够满足您的不同需要,而大学校园的氛围能感染到孩子,激发他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成为努力学习的更大动力。 《东南置业》本期特别推出“寻找教育型社区”,希望能在家长和准家长们买房的时候,提供一些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东南置业》2014,(9):64-65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孩子能够接受全球化的教育已经成为众多中国家长们的共识,而对于许多选择送子女来澳留学的家长们来说,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留学环境,也为了减轻经济负担,越来越多家长开始选择“以房养学”。  相似文献   

4.
顾孟生 《活力》2005,(12):125-125
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保证,它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和教育过程的质量。当前有一些家长受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在如何帮助孩子成长方面面临种种困惑:不知道怎样去爱孩子,怎样去教育孩子。有的家长只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人格;有的家长没有把孩子看成一个正在成长发育中的人,或者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放任自流,或者是大惊小怪;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盲目攀高,把追求孩子考试得高分摆在家庭教育的首位,而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求知、生存、合作、发展的能力;有的家长对素质教育认识偏颇。逼迫孩子非要学会几种乐器,通过几级几级考试。在这些错误的家教压力之下,孩子怎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呢?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必须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先导,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家长一定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人才观、亲子观、评价观等新观念。教育子女要讲求客观规律,要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结合起来,教育他们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5.
资讯点击     
《中国就业》2012,(3):18-19
声音应当以农民工子女接受公立学校教育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切入点。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同在一所学校上学,会增加他们与城市文化的接触和学习,孩子的家长们也会多一条与城市家长或城市文化沟通的桥梁。此外,还可以从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节入手,推进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如  相似文献   

6.
今年寒假,北京的不少家长发现,他们读中小学的子女中正在流行玩一类被称做“恶作剧”的玩具。这类玩具给被捉弄的孩子带来的惊吓,引起了家长们的不安。 近日,有家长向记者反映,他们的孩子在拿一些恶作剧玩具捉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 当记者把镜头对准一个男孩时,他得意地说:  相似文献   

7.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夙愿,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往往会选择补脑类营养品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每年中考、高考期间,为提神醒脑、集中精力,学生们服用各种提神保健品的也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中国就业》2012,(3):18-18
应当以农民工子女接受公立学校教育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切入点。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同在一所学校上学,会增加他们与城市文化的接触和学习,孩子的家长们也会多一条与城市家长或城市文化沟通的桥梁。此外,还可以从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节入手,推进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如更多地开办社区图书馆,在那里建立起一个开放的、可融入式空间,既增进社区孩子、大人间相互沟通、联系,也为农民工提供一个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高考在即,考生紧张,家长和老师可能更紧张。因为这毕竟是孩子一生的一个重要的关口。但是,作为家长和教师,在学生已经绷得很紧的情况下,不该再加重学生的精神负担。这时学生最需要鼓励,而不是更大的压力;这时学生最需要良好的情绪和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满堂灌回家还灌。下面这位老教师的建议可能对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老师都有用。  相似文献   

10.
今年寒假,北京的不少家长发现,他们读中小学的子女中正在流行玩一类被称做“恶作剧”的玩具。这类玩具给被捉弄的孩子带来的惊吓,引起了家长们的不安。 近日,有家长向记者反映,他们的孩子在拿一些恶作剧玩具捉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 当记者把镜头对准一个男孩时,他得意地说: “挺逗的,有的女生特别胆小,一吓唬她就哭了,挺有意思,女生一尖叫,挺好玩的。” 一位男孩子的家长却对记者讲道:  相似文献   

11.
《财会通讯》2006,(12):I0041
11月16日,韩国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高考,588899名高三学生在全国76个考区的971个考场同时展开升大学竞争。几天来,数十万韩国家长拥到寺庙里为参加高考的孩子祈福,媒体和政府也在紧锣密鼓地为高考忙活着一时间,高考再次成了韩国社会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最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出台了失业青年可以参加培训见习的政策后,到各区职介中心来咨询、报名、求职的人很多,然而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和令人费解的情况——前来咨询政策的家长比失业青年多,不少失业是由家长陪同前来的。家长问长问短,子女站在一边,让人感到家长急死子女无所谓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
晓燕 《国土经济》2005,(8S):24-29
炙手可热的高考终于降下了帷幕,高考的结果也揭开了面纱。对此,几家欢乐几家愁,几人消愁在酒楼。更多的却是对状元花们的吹捧热浪,学生有金榜题名之喜,家长有子女登科之望,学校有学生鱼跃龙门之悦,就连商家也瞄准了状元们的商业价值而大炒“要想分数高,就用某某某”的广告。家长的庆贺宴席摆开了,感谢老师的谢师宴摆开了,学校的庆功大会要召开了,为各位形形色色的状元颁发奖金、奖品的商家也格外殷勤了起来。于是乎,高考状元们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相似文献   

14.
杨彩萍 《价值工程》2011,30(26):226-227
通过对陕西杨凌区部分中学学生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揭示了目前家长对子女参加课余训练的态度以及影响其态度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家长的不同态度采取相应措施使更多家长支持子女参加课余训练,从而促进课余训练的发展,研究显示家长对子女参加的运动情况了解程度普遍较高,家长对子女参加课余训练的支持与家长的职业和对运动的了解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成人下岗,势必影响子女。这种影响不可否认有消极的一面,可能会使孩子怨天尤人。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孩子在为父母分忧的同时,逐渐形成一种奋发努力的精神。家长和教师应该正面引导孩子,在帮助成人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也自强不息的精神。"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纯洁的心会驱散成人心头的愁云。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经常被一些孩子高考“中榜”的家长邀请参加“谢师宴”,有时一天两家,让人不胜其烦。  相似文献   

17.
如果给目前高考招生制度的弊端排名的话,除了地区间录取分数差别大这点外,高考加分政策及其引出的不规范一定也会“榜上有名”。4月15日,北京一位考生家长杜先生在北京大学校园参加现场高考咨询时,听着周围不断有家长询问与加分相关的问题时,忧虑与不满冲口而出:“怎么这么多加分啊!请你们负责招生的回去反映一下,这里面问题太多,取消算了!”杜先生的话并没有影响有加分考生家长的好心情,加上就是加上了,说也白说。但立刻有几位家长同声响应杜先生。很显然,他们的孩子没有加分。高考加分,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因为家长都知道,高考一分之差,排名会差出百名之外。据报道,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今年高考中,符合可“加分降线”投档条件的考生仍必须向社会公示,且加分值最多不得超过20分,但可享受“加分降线”政策的范围有所扩大。家长们反映,目前不仅多年呼吁取消的加分政策没有取消,高校自主招生的推行,等于以另外一种形式增多了可享受“加分降线”的考生。而由于一些加分资格的获得难免有不规范的暗箱操作,无形中使其他众多考生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告诉记者,她女儿就读的是一所北京市重点中学,今年北大、清华两校自主招生章程公布后到自主考试进行这段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总会计师》2012,(6):157-157
高考结束了.很多家长开始着手为孩子安排留学行程。怎么给孩子带钱成了很多父母的头疼事儿。据了解.目前家长给学生汇学费和生活费大致可以通过五种途径:境外电汇.旅行支票,国际信用卡.汇票和国际汇款业务等.各种方式的时间及费用不同。总体来说.汇票最便宜.国际汇款公司的速度最快捷。  相似文献   

19.
姜德迁 《活力》2011,(20):49-49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掌握知识;上学,就是为了学到知识。这一理论,已经深入人心。不可动摇了。于是,中国的教育千百年来一直是知识教育占主导,今天,尤其是这样。因此才使得万千的家长重视子女的成绩重于成长,不关注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不关注孩子会不会运用知识。只是注重孩子记住了多少知识。  相似文献   

20.
王鑫 《活力》2009,(11)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在生理发生变化的同时,心理变化更为急速,他们急于摆脱来自家长方面的束缚,要求独立的意识日渐强烈.很多父母叹息"孩子越大越难侍候".在长期的教育中发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许多子女对家长教师不了解,不信任,究其原因是学生的亲情意识淡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