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全球博弈的战场,企业的管理环境日益不确定,国内企业比以往面I临着更严峻的考验。然而,大部分国内企业却缺乏核心竞争力,创新不足。若想摆脱廉价产品制造商的命运,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企业家们需审视企业是否具备了真正的能力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原来相对封闭和固定的市场环境,现在在开放程度上日益提高,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全球博弈的战场,企业的管理环境日益不确定,国内企业比以往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然而,大部分国内企业却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主要依赖于低劳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组织类型中,韧力调节型企业是最有前景的企业类型,而韧力建立在一套健康的组织DNA基础之上。在危机中企业所能培养的最重要能力是——企业韧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全球博弈的战场,企业的管理环境日益不确定,国内企业比以往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然而,大部分国内企业却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主要依赖于低劳动力成本,产品和服务以模仿为主,创新不足,客户也相对同质,需求简单.  相似文献   

5.
杨宇时 《经营者》2006,(22):77-77
大概三四年前开始,国内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讨论甚嚣尘上。各个企业、广告公司、甚至各级政府均依此作出战略规划.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但大家对于“中国创造”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停留在一个感性的阶段,在理论基础上.没有深度的去挖掘。  相似文献   

6.
王进昌 《齐鲁质量》2003,(12):29-29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业内目前关于“中国制造”的话题众说纷纭。一时间,中国将变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将再现当年“美国制造”和“日本制造”辉煌的说法不时见诸媒体。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美国创意,日本设计,韩国研发,中国制造”为人称道。中国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更不是“品牌大国”,而打造品牌,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9.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动力源。因此,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也是摆在国内企业家和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国内的学术界、企业界又重新掀起了企业文化热,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管理创新的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信息》2012,(6):21-30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带动就业,积累外汇,可以说,没有“中国制造”就没有改革开放巨大的物质成就。然而,高速发展后,“中国制造”也暴露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制造不仅面临着价值链位置低端、没有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惊险一跃的老问题,而且又遭遇到劳动力老化、人口数量型红利...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中国轻工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王世成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世界制造业重心出现了向劳动力成本更低廉国家转移的趋势,因此。中国制造产品需要尽快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他以鞋类产品为例,认为在这方面,我们要借鉴和吸取意大利、韩国的经验教训。他解释道。意大利如今在制鞋数量上虽不占优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包含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的关系,二是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如何把“中国制造”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引向有竞争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13.
优秀的企业在危机中依然可以保持与环境的良好互动,所以从根本上讲。企业还是需要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来应对挑战。事实上。中国制造企业的效率提升空间仍然很大。有哪些方法可以继续降低成本?制造企业应如何打造内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核心竞争能力?我觉得在中国的管理学界.没有哪个概念能够比核心竞争能力更混乱的了。你可以在网上去搜一下关于核心竞争能力的定义,在经济学家的文章和企业家的谈话中,定义不下五十种。我发现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判定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经济学家是想当然地把他们认为重要的因素当作核心竞争力,而企业家是把他已经有的东西说成是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国内企业底子薄,无法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产品创新上去竞争,好像现在还不是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但结果大家看得很清楚.市场上充斥着毫无差异化的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残酷,手段越来越扭曲。似乎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相似文献   

16.
《中外管理》2007,(1):66-68
2005年,弗里德曼说:在世界变得更平坦的未来三十年之内,世界将从“卖给中国”变成“中国制造”,再到“中国设计”甚至“中国所梦想的”。“世界是平的”意味着,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 ,资本都可以为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闫婷 《东方企业家》2007,(11):116-116
如果刨除软件行业这个载体。这本书可以为任何一个打算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的产业提供经验。当我们还在中国人缺乏创造力的瓶颈中喋喋不休,讨论着被这个瓶子折射过的现实时,芮祥麟决定用这本书来告诉我们创造力是如何制造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笔者走访过很多企业,对中小型企业老板做了一个调查,让他们谈谈对企业文化的看法。最后总结出中国民营企业老板有90%只知其有,不知其用。这将是中国民营企业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本篇希望能帮企业家们把企业文化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9.
滕佳 《会计之友》2007,(9Z):40-43
戴尔的发展是一个神话,1984年成立的小公司现如今已成长为国际IT界的巨擎。1998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戴尔,对国内各商家也构成威胁。戴尔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于成本的领先,这对国内企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从戴尔公司的发展过程入手。通过对戴尔模式的剖析,分析戴尔的成本优势,以便为我国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状况和特点强化成本管理提供建议。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李东生 《经营者》2004,(5):36-36
中国应该是什么样的模式?中国的模式应该是韩国的模式加台湾的式。再加上利用外资。利用外资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一贯改策,外资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作用之大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