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增值环节为对象的产品内国际分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中出现的一个引人瞩目的新现象。这一分工样式拓宽了开放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分工参与度,引发了各国产业体系的联动发展,并赋予产业结构升级以新的内涵和实现路径。本文通过对产品内国际分工如何影响开放经济体产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揭示了产品内国际分工条件下,后进国家产业升级的双重含义。并结合上海外向型经济中低端制造密集的特征,提出了提升上海产业发展水平的若干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求巩固和提升中下游产业,大力发展上游产业。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新模式是“港城联动”,因而,上海的航运金融改革和业务拓展要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框架,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也要联动推进——建成面向海内外两个扇面的国际枢纽港。  相似文献   

3.
以增值环节为对象的产品内国际分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中出现的一个引人瞩目的新现象。这一分工样式拓宽了开放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分工参与度,引发了各国产业体系的联动发展,并赋予产业结构升级以新的内涵和实现路径。本文通过对产品内国际分工如何影响开放经济体产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揭示了产品内国际分工条件下,后进国家产业升级的双重含义。并结合上海外向型经济中低端制造密集的特征,提出了提升上海产业发展水平的若干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上海要有效推动其重点产业的发展,形成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新的产业发展的推动源,还必须以体制创新为基础和保证,在市场化改革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此,上海产业发展要积极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考虑产业布局;形成合理分工、充分竞争的区域经济体制;形成若干各具特点的产业群体,提高产业和技术集聚度;用市场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积极利用内外资本改造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5.
完备的产业体系能够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国家在对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是当前我国打造双循环的坚实根基。文章从金融市场角度出发,选取MSCI中国与发达市场一级行业指数,以2016年8月31日至2022年8月10日为样本区间,通过R藤Copula模型和基于Copula Glasso方法改进的复杂网络模型研究中国与国际行业间的非线性相依结构与关联网络;通过扩展的分块R藤Copula方法研究国内外产业间相依关系。研究发现:国内外行业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联动关系;国内行业中,信息技术行业、工业行业、非日常消费行业和原材料行业占主导地位;传统产业和民生产业在国内外产业结构中均占据重要地位,且行业、产业间国内循环相对独立于国际循环。  相似文献   

6.
上海新型产业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反映时代发展特征与城市特点,一方面要与上海所要建设的国际大都市的功能相匹配,体现大都市的产业特色;另一方面要以信息化与全球化共同营造的网络时代社会为基础,充分反映数字融合基础上产业融合的新特点。由于沿袭传统产业分类难以构建反映时代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所以本文探讨了新的产业分类法,提出以内容产业、位置产业和物质产业为内容的新型产业体系。在此分析框架创新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内容产业、位置产业和物质产业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发展的重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一洁 《上海国资》2008,(10):20-21
10月15日至21日,上海将举办“2008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本届活动周以“精彩创意设计未来”为主题,包括上海国际创意产业博览会.上海国际城市创意产业论坛、上海“创意盛典”颁奖仪式等3大板块活动内容。届时将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云集上海,这将是自2005年以来上海连续举办3届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后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05,(2):42-43
近年来,我市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资进入我市的速度明显加快,境外投资的目标也开始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兴起和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运销方式上出现了新的变化和需求;现代物流快速发展,口岸国际集装箱运输高速增长,特别是国务院批准宁波保税区与宁波港实行区港联动,按国际惯例运作自由港模式后,增强了口岸国际物流业的核心功能……所有这些都对口岸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改善口岸区域性投资环境,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共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报告》2006,(87):1-15
“十一五”期间,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面对重大机遇,国际产业向我国的转移将呈现出如下一些主要发展趋势: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规模继续扩大,跨国公司将在产业转移中发挥主导作用;国际产业转移仍然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将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产业转移向产业链高端部分延伸;软件等新兴项目外包业务将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对国际产业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将日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伴随上海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发展都市型产业和提升都市型产业国际竞争力成为上海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上海都市型产业结构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影响上海都市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升都市型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调查研究报告》2006,(88):1-15
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今后需要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为主;各省市、各地方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内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不同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企业对国外技采依赖性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大了我国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难度;国际产业转移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港区联动是指在保税区毗邻港口的特定区域内设立保税物流园区,专门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重点开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业务,并由海关按照"境内关外"的要求实行封闭管理。保税物流园区的设立,在政策上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改"离境退税"为"进区退税",二是具备了中转集装箱集拼功能。上海外高桥是全国首个"港区联动"试点区域,于200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2004年4月15日正式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3.
会展信息     
《中国经济信息》2007,(21):21-21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中国国际咖啡酒吧产业博览会;2007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包装印刷工业展览会;2007中国上海国际孕婴童产品展览会;2007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餐饮食品博览会  相似文献   

14.
李文荣 《港口经济》2012,(11):35-37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该地区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河北省建设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强省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本文提出了推进“五联动”,即整合港口资源,建立组合港,推进“港港联动”;完善港口功能,申办保税区,推进“区港联动”;加快沿海地区城镇化,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港城联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联动”;转变发展观念,创新机制体制,推进“港腹联动”,以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打造河北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15.
提升上海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扩大船舶出口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蓓 《上海经济研究》2007,47(12):95-99
船舶产业是上海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本文从国内与国际比较角度分析了上海船舶产业面临的形势,从构成“钻石体系”理论所涉及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等4个要素分析了上海船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上海船舶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的发展战略和基本思路,并提出了提升上海船舶产业竞争力和扩大船舶出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或集群,被用来定义围绕某一特定产业,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模式,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也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增长极。上海汽车业拥有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两大合资企业和上海华普、上海万丰和上海比亚迪等民营企业,此外还拥有近百家国际水平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了垂直和水平分工协作的格局。布局上,相对集中于上海西部的嘉定区域以及上海浦东的金桥区域。尤其是嘉定,在上海大众建设近20年的基础上,于2001年9月开工兴建上海国际汽车城,把先进制造业(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围绕延伸汽车产业链重点发展汽车贸易、汽车物流、汽车旅游、会展博览等功能)整合在一起,目的是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本文试图以上海国际汽车城为例,探寻上海汽车产业集群国际化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开放经济的结果。在过去的国际产业转移中,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产业转移的阶段是从加工贸易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产业转移的技术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产业阶段的技术。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国际产业转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一是第三产业投资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新热点;第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跳跃性;第三是生产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第四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产业供给链整体搬迁趋势;第五是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18.
产业转型: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产业。上海装备制造业是上海工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也是上海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重要体现。21世纪以来,在中国入世和上海中博成功的背景下,上海经济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上海装备制造业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尽快实行产业转型,即装备制造业由制造型产业转变为制造一服务型产业,成为上海装备制造业应对21世纪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9.
《宁波经济》2007,(8):26-28
发展方向和指导依据 2006年11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已明确了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是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是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等四大功能定位。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一核六带”区域联动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庞磊  朱彤  张盼盼 《亚太经济》2023,(1):111-120
采用倾向得分匹配联合渐进双重差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以及多解释变量的单一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研究双向直接投资联动驱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问题,得出以下结论:双向直接投资驱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联动效应强度高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个体效应;双向直接投资驱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北部沿海至西北地区驱动作用强度依次减弱;技术创新承担双向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