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点荟萃     
渐进式改革与通货膨胀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15年来的改革开放引导中国进入持续高速增长的时期。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脱离了传统的经济剧烈波动的发展轨道,保持了相对平稳的经济增长轨迹。但这种新的增长格局正在明显地受到日渐突出的通货膨胀的干扰,每2-3年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中国经济就被迫进行经济紧缩。在经济紧缩政策实施后,通货膨胀仍会保持相当高的水平。结论是,中国的经济稳定问题取决于是否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但对于通货膨胀的治理已经不能再主要依靠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寻求短期宏观调控政策和长期的改革与发展战略间的有机协调,中国推行的渐进式改革模式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它亦是造成中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基本建设投资的关系□陈功玉宋桦我国每次控制通货膨胀,几乎都采取以压缩基建投资规模为主要内容的紧缩政策。这种紧缩政策的实施,虽然降低了通货膨胀的速度,但也拉下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使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一种...  相似文献   

3.
1988年明显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使得紧缩即抽紧银根、压缩固定资产投资和抑制消费,再度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主旋律,无论是理论界的呼声,还是中央的政策,实施紧缩的措施都占着绝对的优势。1989年1—4月份,我国工业生产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增幅比上年同期低5.6个百分点。但这是否表明紧缩取得了成效了呢?答复是否定的。事实上,1989年1—4月份全国的经济形势令人担忧。期间工业生产的降温,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紧缩带来的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和资金等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日益严峻的通胀形势引起广泛关注。文章首先通过对5个主要价格指数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通胀—紧缩因子作为对通货膨胀的测度。进而建立多变量时间序列变动因素分析模型对影响通货膨胀的11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三个公因子即成本及经济增长因子、需求因子和货币因子,并通过计量回归模型得出这些因子对我国通货膨胀的量化影响。文章还讨论了我国现阶段的通胀形势,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的容忍区间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在1.87%~4.87%范围内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张权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6):35-38,48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日益严峻的通胀形势引起广泛关注。文章首先通过对5个主要价格指数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通胀一紧缩因子作为对通货膨胀的测度。进而建立多变量时间序列变动因素分析模型对影响通货膨胀的11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三个公因子即成本及经济增长因子、需求因子和货币因子,并通过计量回归模型得出这些因子对我国通货膨胀的量化影响。文章还讨论了我国现阶段的通胀形势,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的容忍区间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在1.87%-4.87%范围内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 建国四十多年来,中国先后经历了多次的经济周期和经济调整。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特点之一是:经济增长率的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周期波动,伴随而来的是经济政策的扩张——紧缩(调整)——再扩张——再紧缩(再调整)的反复变动过程。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点之一,也是中国社会矛盾冲突的根源之一。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7.
邹璇 《南方经济》2010,28(2):53-62
经济平稳增长和物价稳定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然而现实中难以同时兼得。经济下滑和高通货膨胀是人们最为担心的事情。一旦经济下滑就很难恢复,同样地,一旦形成了高通货膨胀,就很难使其下降。本文从全新的空间视角下分析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文章发现要素区际理性流动不仅能带来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增长,而且能抑制通货膨胀。这一结论为我们运用非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解决高通货膨胀问题,尤其是“滞胀”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2008年,我国经济走势尤如过山车。上半年保持基本稳定,通货膨胀是最突出的问题,实施适度从紧的调控政策。下半年,特别是9月份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经济陡然降温,经济状况呈自由落体运动,开始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大调整,工业产出增长速度降至18年来的新低,保增长成为最紧迫的任务,调控政策从紧缩直接跳跃到宽松。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  相似文献   

9.
高盛亚洲日前发布了其对中国2008年和2009年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前景的展望。此报告透露,全球增长下行风险的加剧以及中国持续的紧缩政策加大了2008年经济重新与国际挂钩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唐震斌 《新财经》2006,(7):114-114
美联储在5月10日例会上宣布继续加息25个基点。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暂停实施紧缩货币政策,以评估连续16次加息后的效果,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决定货币政策的方向。然而,最近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加大,美联储在下一次例会继续加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陈修灿 《魅力中国》2011,(18):228-228
随着我国经济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压力正在加大。此轮通货膨胀基本特征为;实际总需求大干实际总供给;受外贸顺差和国外资本流入影响,人民币供给呈现被动扩张局面;上游产业波动大于下游产业价格波动。鉴于此,我们应采取稳中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健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控制投资规模的宏观行政政策。  相似文献   

12.
胡坚在《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1期撰文谈中国经济改革的失业问题,其中谈到控制失业率会不会和改革过程中力图达到的其他目标冲突时阐述,这里首当其冲的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应该说既控制失业又控制通货膨胀一直是我国经济所面临的两难选择。一方面必须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抑制通货膨胀就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压低投资规模,这势必会引起失业的增加。这无疑给宏观经济调控增加了难度。在平抑通货膨胀的时候,紧缩的幅度不能太大;在增加就业的时侯,又要防止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抬头。实际上我国经济越是向市场经济迈进,我们就越必然陷入这种两难的困境,并越必须逐渐熟悉两难困境中的决策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硕  刘泽坤 《中国经贸》2010,(2):138-138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的消息一经发出,业界关于我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货币政策走向紧缩的预测不绝于耳。然而,央行此举是否是市场通货膨胀的预警信号?货币政策是否会走向紧缩?文章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有其一定的限制条件,故未来货币政策仍将以适度宽松的为主,保增长任务依然繁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经济,在克服了高通货膨胀与高增长并行,实现了低通货膨胀与高增长并行的软着陆后,运行态势良好。但从去年以来,市场上明显出现需求不足、销售不旺的通货紧缩状况。没有了需求,没有了消费,经济自然就无法正常运转。因而,如何启动内需就成了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在民间投资需求和居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处于高位运行。更为重要的是,宏观调控往往一紧缩资金就紧张,最严重的是导致小企业生存困难,就业问题凸显,居民收入增长受到影响,消费更加不足,投资与消费更加失衡;而宏观调控一宽松则经济就过热,投资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又再次发生和攀高。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形成恶性循环和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健康、是否蒸蒸日上的两个关键指标,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通货膨胀,都和宏观经济息息相关。本文以我国经济增长为例,论述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几点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建议,希望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宋承先 《特区经济》1994,(10):7-11,13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如何?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目标和重点何在?这些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界关注的热点。宋承先教授撰写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一文,以西方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为基础,对以上热点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本刊分两期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陈文强 《改革与战略》2010,26(5):105-107
货币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降低通货膨胀,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导致通货膨胀。费德斯坦指出,没有充分考虑财政政策的影响,这是货币经济学的严重缺陷。因此,文章结合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探讨了在地方政府赤字财政下,中央银行如何控制和治理通货膨胀。文章认为,在地方政府赤字财政下,如果政府通过银行融资具有优先权的话,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不能够控制通货膨胀,反而加速了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9.
潘毅刚 《浙江经济》2009,(18):26-26
日前,在国内某高峰论坛上,樊纲和郎咸平两位著名经济学家围绕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展开了激烈辩论。樊纲先生认为,当前看,仅用一年时间,各国经济就已企稳,避免了比1929年那次人类历史上最大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大萧条的发生,可以称得上是人类的一次进步。但这不等于就要恢复快速增长,经济零增长和微幅增长都有可能,未来两年内经济处于低位徘徊是可以预期的。因此,目前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显然还为时太早。而郎咸平显然相对悲观,他认为依靠基建拉动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发达国家泡沫消费再破可能性较大,当前我国“宽货币、高投资”下的经济体系生病了,未来几个季度中国可能发生比通货膨胀更严重的滞胀(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的态势是近期的热门话题。人们主要对以下三个问题感兴趣:第一,长达三年多的以紧缩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阶段是否已经结束;第二,新一轮的经济增长高潮是否已经来临;第三,这一轮的经济期将按怎样的轨迹运行。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并不大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我国GDP增长率达10%,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18%,投资率为34%。通货膨胀可控制在6.6%左右,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19%。财政收入增长17.5%,赤字额为570亿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可达到39530亿元,增长33%,新增贷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