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田防护林为保护农作物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改善田间小气候,进而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各项农业适用技术措施能够达到预期目的,从而获得高产、高效、优质农作物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区许多地区已有组织、有计划地营造了很多农田防护林带,其中有很多已交织成网,郁闭成林,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成线、渠成系的要求,收到了显著的防护效果。但是也有一些林带,由于无计划或规划设计不当、树种选择和结构不尽合理,或经营管理不够及时,致使林木生长不良,不能发挥应有的防护作用,因此,这类农田防护林带必须进行改造或更新。一、农田…  相似文献   

2.
农田排水沟渠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近年农业排水沟渠的生态环境效应与生态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起来.本文通过介绍现阶段我国农田排水沟渠生态现状,并总结农田排水沟渠的水文效应、去污效应以及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的效应,并归纳总结现阶段国内外农田排水沟渠研究的趋势及展望,以期为农田排水沟渠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田防护林是林业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回顾德惠市农田防护林建设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农防林建设的经验;针对德惠市农防林经营建设中存在的林木病腐严重、林龄结构不合理、采伐限额少、林权不明晰、管护薄弱等问题,提出调整树种结构,加强病虫害防治;明晰产权,稳定政策;探索林业新机制,放宽采伐限额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关乎平原地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问题,更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生态文明。本研究在阐述农田防护林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外部性理论对其进行解释,认为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是生态补偿的主要部分,尝试运用外部性理论对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农田基本建设是一种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工作,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生产。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因地而异地安排基本建设的项目。在当前的农田基本建设中,包括水利建设和土壤建设两个方面。农田基本建设必然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所以,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必须用生态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迅速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浙江林业》2006,(3):20-20
为切实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田防护林体系在保障粮食稳产高产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要求,国家林业局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田防护林采伐更新管理下发了通知,并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7.
平原绿化在平厚地区是林业生产的一个总谓,它涵盖了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堤林、沿海防护林、湿地林、经济林、城镇园林及村宅四旁林等等,内容十分丰富。由于各种造林目的的不同,营林技术水平的高低,造林地立地条件的差异,构成了树种多种多样,生态景观多姿多彩,林木多数以植物小群落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8.
日韩农田建设做法及对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粮食产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此宏观背景下,探讨促进我国农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持续有效发展的政策建议。[方法]结合日本、韩国典型区域农田建设案例,梳理日韩两国农田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探讨推进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措施。[结果]日本、韩国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农田建设做法、经验值得借鉴。日本农田建设主要措施包括完善的法律规章保障和标准体系;政府重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大,水利建设优先;兼顾多发利益,监管并举。韩国农田建设任务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中央政府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农田建设与国土区划和规模经营紧密结合。[结论]农田建设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传统农耕文明、农户心理及村庄治理等多个方面。我国农田建设需要以制度建设为支撑,以规划为约束,建立系统的农田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强调规划的严肃性和执行力,确保建设活动不脱离规划要求;以统一监管为前提,以标准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提升农田建设管理效能,根据农田建设任务、成本变化等因素,动态调整完善建设内容和投资标准,提高建设成效和资金使用管理效率;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创新投入模式,大力推进发行地方债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跨区域调剂收入投入、利用外资投入等工作,切实加大农田建设投入力度;以信息化为重点,以数字化和智慧化为突破,提高农田建设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农田建设产学研有机结合,促进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界定绿色农田定义,明确绿色农田内涵,探讨绿色农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绿色农田监测评价、促进绿色农田建设提供支撑。[方法]文章基于绿色农田建设示范实践,以及文献分析和专家研讨方法,界定绿色农田定义与内涵和指标体系要素构成。[结果]全国多地先后启动了绿色农田建设示范,部分学术文献论述了绿色农田建设的必要性、建设任务与工程措施,但绿色农田定义与内涵和绿色农田指标体系要素构成目前尚未论及。[结论]绿色农田是指土壤肥沃、健康安全、资源高效、宜机耕作、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和高产稳产的农田,是高标准农田的“升级版”;绿色农田指标体系由农田土壤环境、农田资源利用高效性、农田宜耕性、生态景观性、高产稳产性5类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10.
评价农田防护林经济效果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随着农田防护林的不断发展,怎样全面、正确地评价农田防护林的经济效果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裸题。 所谓经济效果就是经济活动中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的比较。要评价农田防护林的经济效果,必须首先分析农田防护林的经济特点: ①农田保护林是以发挥农田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而兼顾林业生产经营的具有多功能、多效益的综合性林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农田受污染率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不足5%,上升至目前的19.4%;污染物主要来自工矿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并通过大气沉降、洪水冲积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程3个路径进入农田,其中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程,尤其是污水灌溉是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首要路径;不仅化肥会污染农田,有机肥同样也会污染农田。通过调节Cd超标农田土壤的PH值可以降低Cd的活性,减轻对农作物的危害;不同作物对Cd的敏感性不同,通过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可以降低危害;治理农田土壤污染,首要工作是强化农田土壤污染防控,并因情而宜,走综合治理之路。该文首次量化了我国农田土壤污染变化态势,明确提出了化肥在农田土壤污染中的3方面体现,概括出污染物进入农田土壤的3个路径,首次将污水灌溉从过去的严重缺水区域有意识地利用污水灌溉扩展到有意识地利用污水灌溉和无意识地利用了受到污染的水源进行灌溉两个方面,明确提出了有机肥同样会污染农田的结论,并提出了防治土地污染的3项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农田质量预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阐述农田质量预警的必要性、农田质量预警的特点、农田质量预警指标的选拔、农田质量预警的判别与预警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农田质量预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参照Elinor Ostrom的IAD延伸模型,基于河南省平原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的意愿展开研究,分析了影响农户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意愿的因素及农户对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及保障粮食生产方面的意见。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对农田的影响程度是影响农户发展防护林体系意愿的最关键因素,此外农田防护林体系完善程度、农田防护林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农用林业产品销售方式和家庭务农人数也是影响农户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的重要因素;农户希望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对农田影响最小化,农户愿意在道路边缘、沟渠旁边、闲置的土地和房前屋后布局农田防护林;愿意发展的模式是林带、农田林网和片林;农田防护林体系只是稳定当地粮食生产的措施之一,保障当地粮食的生产安全;除尊重农户意见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外,还应采取相关的水利、农艺和保险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农田残膜覆盖利用的基本情况和农田残膜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农田残膜的机械化回收、农田残膜的除杂清理和农田残膜回收利用技术与装备.对今后农田残膜资源化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本研究可以帮助农业工作者解决农田残膜带来的污染问题并且实现残膜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几年来,南通各地农业园区通过对田、林、路、渠、涵、闸等的综合治理,把一大批农田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近、土肥沃、生态环境优良”的标准化农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各种现代农业设施不断得到应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如海门市德胜镇现代农业园区。从1999年至今已投入700多万元。修建了水泥路和沙石路3000多米,  相似文献   

16.
超量灌溉对农田耕作区水土肥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山区、丘陵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治理措施,已有相对成熟的研究,但对于平原农田耕作区的水、土、肥的流失与治理,则少见有研究资料与科研成果发布。而平原农田耕作区在暴雨或高强度灌水情况下,极易造成土壤水、土、肥的流失。文章针对上述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沧州枣粮间作地中壤质土作为试验材料,模拟不同降雨强度与施肥量下,土壤经水流冲刷后,观察水、土、肥的流失规律。通过模拟天然降雨过程,对土壤中水、土、肥流失的影响,探索出平原农田耕作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保护地表免受雨滴打击、加大表层土壤贮水量等提高土壤入渗性能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冬日的甘肃省酒泉市肃州乡村,皑皑白雪滋润着丰收后的土地,曾经“地块块、矮埂埂、渠弯弯”的田地变为现在一亩亩集中连片、设施齐全的高标准农田,肃州区正阔步走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大道。  相似文献   

18.
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价值。将农田等生产性土地的管理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能够弥补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不足,有利于“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关键目标的实现。欧盟国家的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起步较早,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文章介绍了欧盟“农业环境计划”的发展历程及其以结果为导向、以高自然价值农田为目标对象的政策工具特点,回顾了试点项目遵循的五个步骤实施框架和激励机制,并以沼泽贝母蝴蝶的保护案例具体分析了试点项目的落地实践及其有效性。通过借鉴欧盟成员国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文章从标准设立、管理架构、部门协作、农业保护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未来加强我国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加快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1977年相比,2004年区内有林地面积增加了161%,森林覆盖率增加了5个多百分点。然而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建设任务艰巨,急待加快发展步伐。建议: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明晰产权,创新机制,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强化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黑龙江垦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始终重视生态林业建设,建成了以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堤坝防浪林、防沙治沙林为主的生态林业体系。围绕"抓城、强工、带农",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