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十年代中期,我们搞过全国性的粗线条蚕桑区划工作,也组织过有关力量,跑遍了苏南蚕区,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收集了众多的资料,写出了二十余万言的《江苏省太湖流域蚕桑区划报告》。但当时,我们对蚕桑区划工作如何有效地为生产服务,在指导思想上不甚明确。七十年代末期,国家农委成立了农业区划委员会,农业区划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推动了蚕桑区划工作的开展,现将这几年来我们在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蚕桑生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广大农村的一项传统副业项目,也是我国农副产品中创汇额较高的产品之一。随着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调动了广大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不少地方出现了蚕桑生产基地的雏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本文中,对湖丝名称的产生以及湖丝之优质特性形成的原因做一些探讨。从明中叶到清前期,我国的蚕桑生产的区域已相对缩小,集中于杭嘉湖地区,尤其是以湖州为中心的一带地方蚕桑生产最为发达,是国内外丝织原料的主要供应地,并且以优质闻名。蚕丝贩卖商称这一带生产的蚕丝为湖丝。杭嘉湖地区所生产的蚕丝之所以能达到品质优良,除了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宜于桑树生长外,明清时这一带地方桑树栽培技术水平较高,桑叶叶质好,是湖丝优质的基础。养蚕技术精细,保证蚕的健康发育生长,也是湖丝品质优良的一个重要原因。缫丝水平的提高又是湖丝品质优良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4.
我国蚕桑生产率变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91-2006年我国蚕桑产业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的变动以及肥料和用工量两大投入要素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蚕桑优良品种、先进种养技术、区域结构调整以及体制改革等因素对蚕桑产业生产率变化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蚕桑生产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2011年10月20-21日,全国蚕桑生产座谈会在浙江省湖州市铝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紧紧尉绕产业发展、生产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以建设现代蚕桑生产基地、优质蚕茧基地、蚕业标准化基地和培育壮人龙头企业为抓手,全面推进蚕桑产业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玉山县蚕桑生产面临的困境与出路邓国和(一)玉山是全国蚕桑生产基地县之一。蚕桑生产历史较长,产茧量近15000担,茧丝绸加工企业完成产值和税利分别在1000万元、100万元左右。但是,近一、二年来,蚕桑生产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发展状态。一是种桑养蚕数量下...  相似文献   

7.
谈丽萍 《山西农经》2022,(11):126-128
我国是世界丝绸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产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产业,也是绿色生态产业,更是高效富民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文章研究了江苏省蚕桑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探讨创新种桑养蚕生产经营模式,推进蚕桑综合利用等发展方式,以提高产业社会经济价值,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裕南村实施复合立体种植,资源综合利用和引进高新养蚕技术,使蚕桑生产持续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赵丰 《中国农史》1991,(4):49-56
唐代蚕桑技术史向来鲜为学者重视,原因是史料太少,本文通过对唐诗的索查、钧沉,辑录了大量唐代蚕桑技术史料,勾画了唐代蚕桑生产技术的轮廓。  相似文献   

10.
芮孔明  刘丽 《农家之友》2009,(29):27-27,46
蚕桑是永胜县的一项重要产业,也是发展我县农村经济农民较为欢迎的短、平、快的项目。小蚕共育技术是获得蚕茧丰收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小蚕共育的优点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就如何抓住机遇重振江西蚕业谈点看法。一、蚕桑丝绸行业仍大有可为1 .蚕丝织品属绿色保健产品 ,具有广阔的消费前景。在众多纤维中 ,蚕丝是唯一的蛋白质纤维 ,具有华丽高贵、柔软舒适等特点 ,特别是具有保健作用 ,符合现代人追求绿色环保、衣料方面回归自然等需求。2 .蚕桑业属劳动密集产业 ,其手工操作是机械无法取代的 ,因而在劳动成本这一块我们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预计今后国际茧丝绸生产和市场仍将是中国独领风骚。3.目前国内外茧丝绸市场十分看好 ,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纺织行业特别是丝绸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龙南县立足本地实际,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成功地探索出一条集美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蚕桑产业化经营之路,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0年,全县蚕桑种植面积10000亩,鲜茧产量达6500担,生产白厂丝42吨,蚕桑产业实现产值2100万元,提供税收120多万元,蚕农人均增收920元。蚕桑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县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悠久的蚕桑生产技术,上下贯穿七千年,蚕事自古以来便有农桑并称之美誉,田、蚕、耕、织已成为华夏民族形成和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古书赞誉为农桑为立国之本。考古发现与史料记载,留下了远古蚕事的宝贵史迹,为后世蚕桑生产的走向起到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飞 《农家之友》2003,(17):6-6
我国是蚕业的故乡,尤其是蚕桑生产的主产区每年有蚕蛹、蚕蛾、蚕沙等大量的蚕业副产品,或作饲料或作为废物抛弃,这非常可惜、其实,这种副产品经深加工后,可  相似文献   

15.
袁琳 《农家之友》2014,(8):11-11
<正>近年来,广西积极探索蚕沙、桑枝高效利用途径,使分散在各家各户的"废弃物",集聚成量变为"宝"。资源丰富有待开发广西是全国蚕桑生产第一大省(区),蚕桑产业遍及全区60%以上的县(市、区)。蚕桑产业被称为"一条虫"产业,但在这"一条虫"身上却集聚着"一条龙"的能量。近年来,广西在蚕桑产业链上不断拓展延伸,产前产生的桑枝和产中产生  相似文献   

16.
南充是我国主要蚕丝生产基地,该市文峰镇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在南充地区已形成较大规模,当地通过栽桑养蚕顺利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标,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未来的发展模式上,应以国家"东桑西移"为契机,坚持以蚕桑产业为主体,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发展乡村旅游为两翼、大力促进农户增收的原则,更好地促进当地蚕桑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鹏 《农家之友》2009,(15):21-21
今年以来,靖西县针对蚕桑产业暂时出现的疲软市场周期,结合本县实际,继续强力推行“南烟北桑”农业生产战略,实行蚕桑基地大户、科技培训兴农、桑冈套种提高单产等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完成桑网低产改造3000亩,巩同老桑尉面积1.3万亩,确保蚕桑产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苏蚕桑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蚕桑生产是种养结合的特殊产业,也是蚕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国的茧丝绸产量占世界八成,外贸量占七成,2008年江苏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分别居全国第4、2位。江苏虽是我国蚕桑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集聚式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文章运用产业集聚的区位商指数法和产业集聚指数法对我国蚕桑产业在省域层面的集聚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蚕桑产业存在产业集聚,且经过20年的发展,集聚区域数量不断增多,产业集聚强度不断增强;同时产业集聚中心区已经随着蚕桑产业由东部向西部转移。基于上述结论对我国蚕桑产业集聚现状提出因地制宜、加快西部茧丝绸工业的配套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树蚕桑名牌     
近几年来,合水镇党委、政府以专业镇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以蚕桑生产作为专业镇建设亮点抓紧抓好,推进我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4年,我镇被阳江市评为蚕桑专业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