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目的 县级畜牧业区划工作是综合农业区划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省(市、自治区)级畜牧业区划工作的基础工作。目的是根据国家和当地人民的需要,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牧业,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开展县级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经济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发扬地区优势,加快农业发展,使广大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为此,必须通过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全县的农业资源,科学地划分农业区,提出各区发展的方向和增产途径,为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畜牧业区划工作,我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划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畜牧业区划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二十九省、市、自治区畜牧、农业厅局,省农(牧)业区划办公室、二十八个重点县,国家计划委员会农业区划局、我部畜牧局等有关单位代表共一百一十人。区划所徐矶同志主持会议,畜牧局李易方、杨国华同志到会讲了话。  相似文献   

4.
畜牧业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与一般的行政工作不同,科学性、技术性很强。几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畜牧业资源调查和区划,不仅是单一的科学项目,而是与整个农牧业发展、地区开发、经济建设紧密相关,形成一整套领导大农业生产的程序,是领导农牧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科学方法。对开展县级畜牧业资源调查和畜牧业区划工作,已往从来没有搞过,几年来在工作中是“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前进的。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还很不成熟。下面汇报我省县级畜牧业区划的进展情况,采取的措施和几点体会。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农业厅畜牧管理局组织领导的畜禽品种资源调查和草山草坡资源调查,分别于1981年和1982年完成。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重点抓好县、市(地)级畜牧业区划,另一方面又组织了“浙江省畜牧业综合区划研究组”,借鉴并吸收县、市(地)级畜牧业区划宝贵资料的同时,又进行补充调查和综合分析论证,编写出《浙江省畜牧业综合区划》  相似文献   

6.
各省、市、自治区畜牧(农业、农牧)厅(局): 为了加强畜牧业区划工作,我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畜牧业区划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现将会议纪要及县级畜牧业区划工作细则(修订草案)、省级畜牧业区划工作要点(试行草案)发给你们,请在省、市自治区农业区划办公室统一部署下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畜牧业区划工作,于1981年4月开始,1983年12月暂告一段落。全省70个市县,截至目前已提交区划成果报告的有68个,尚有少数市县正在赶印成果报告。省直地、市的综合畜牧业区划,也正在积极综合。预计84年末第一轮畜牧业区划工作可全部完成。将全面进入一个狠抓畜牧业区划成果应用的新阶段。畜牧区划是因地制宜指导畜牧生产的基础工作,应用区划成果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来指导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一、目的和要求 种植业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类作物的生产事业。 种植业区划是综合农业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地规划和指导种植业生产的基础。县级种植业区划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在基本摸清全县发展种植业生产家底的基础上,运用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行以种植业结构、布局、分区为中心内容的种植业区划,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分区分类指导种植业生产、制定种植业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编写的《中国畜牧业综合区划》最近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将在全国发行。 区划根据丰富的资料,研究和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生产建设成就、科学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教训,分析了畜牧业生产的现状,综合评价了全国和不同地区畜牧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障碍因素,论证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提出了调整牧业结构、布局和建立商品生产基地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年春,在省农委和省有关厅、局、委大力支持下,我们在海晏县进行“细线条”试点,经过一年的工作,已编制出海晏县综合牧业区划报告和畜牧、草场、土壤、气候、水资源、社经、社企、农机等十一份专题报告及二十余幅图件。这些报告和图件,对海晏县牧业资源和生产特点作了初步评价,分析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技术和生产条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牧业近期规划和长远设想。同时,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抓了区划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 全国县级林业区划(南方片)经验交流学习会议三月二十四日开幕,到今天胜利结束。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南方各省、区以及陕西、河南、山西省林业部门从事林业区划工作的同志和县级林业区划工作成绩比较突出的县的代表,贵州省各地、州、市的有关负责同志和半数以上县的代表,国家计委区划局、贵州省农业区划委员会、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和中央及贵州省新闻单位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我把大家几天来交流的经验、体会和认识等作一个初步归纳:  相似文献   

12.
濮阳市郊区(原濮阳县)地处豫东北平原,黄河之滨。全区二十五个乡镇,一千三百九十九个自然村,总人口九十八万三千八百六十九人,其中农业人口九十三万九千五百五十二人,总面积一千六百九十五平方公里,耕地一百六十六万九千七百零八亩,是一个适宜以农为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平原农业区。 根据全国第二次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会议精神,我区被定为全省十九个细线条农业区划试点县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15年,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各级畜牧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确立的畜牧业重点工作任务,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畜牧业生产在平稳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预计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54亿吨,与上年持平略增。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的农业区划工作,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在省地县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以省级区划为枢纽,县级区划为重点,地市级区划为桥梁,始终坚持把这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作做深做细,对全省103个县市的资源调查和区划全部按“细线条”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分批完成。省级区划按国家统一要求,在1981年提交简明研究成果,供指导当时生产应用外,明确规定从事省级区划研究的部门和科技力量,上下对口,一面巡回指导县级区划,同时带着省级区划的课题到第一线去考察、验证、充实、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代中期,我们搞过全国性的粗线条蚕桑区划工作,也组织过有关力量,跑遍了苏南蚕区,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收集了众多的资料,写出了二十余万言的《江苏省太湖流域蚕桑区划报告》。但当时,我们对蚕桑区划工作如何有效地为生产服务,在指导思想上不甚明确。七十年代末期,国家农委成立了农业区划委员会,农业区划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推动了蚕桑区划工作的开展,现将这几年来我们在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农牧渔业部第一次全国农业专业区划工作会议,经过六天的研究、讨论,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了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们关于农牧渔业生产发展问题的重要讲话,传达了万里副总理最近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过学习,大家一致反映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受到很深启示。刘中一同志和刘部长的讲话,使大家受到很大鼓舞。  相似文献   

17.
我们吉县地处黄土高原,吕梁山脉的南端,是山西省临汾地区紧靠黄河沿岸的一个山区小县。全县总面积1777.26平方公里,折合266.589万亩,其中丘陵残垣沟壑区199.561万亩,占75%,土石山区60.447万亩,占23%,山谷川台地6.581万亩,占2%。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广人稀,植被很少。平均气温9.9℃,无霜期172天,平均风速2米/秒,降雨量只有570毫米,而且集中在七至九月份,平均蒸发量达1757毫米,相当于全年降雨量的三倍多。全县有十一个人民公社,一百零五个生产大队,六百一十七个生产队,六百七十六个自然村,一万八千五百八十九户,七万九千零六十四人,男女全半劳力二万零九百二十六个。  相似文献   

18.
印发全国畜牧业区划和资源调查工作会议纪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渔业、农业、农林)厅(局),南方、北方草场资源调查办公室: 现将全国畜牧业区划和资源调查工作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研究执行。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2007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认真梳理2008年的思路和重点,研讨交流进一步做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围绕会议主题讲四点意见。一、2007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农业资源区划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主动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以农业资源监测评价-战略研究-区划规划为主线,勇于开拓,努力拼搏,完成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出表现在8个方面。(一)农业功能区划工作取得新成效为配合做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相关工作的整体部署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地(市)、县两级是农业区划工作的根基,关系着整个农业区划工作的兴衰。因此,从理论到方法对这两级加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两级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感到资源普查、农业区划、农业规划等阶段性任务完成以后,不知抓什么好;二是感到工作很多,千头万绪,不知从何抓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