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一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亟待认真探讨的重大问题。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就是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涵有: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可以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从而大大缩短实现工业化所需时间;信息化使我国可以充分利用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相似文献   

2.
《时代经贸》2009,(12):10-10
12月17日,国家工信部在其网站公示了第一批6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09年7月份以来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通过形式审查、专家评审与司局审查相结合等方式,在各地上报的近120个申报基地中评选出第一批共计62个示范基地,现已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3.
<正> 党的十六大在科学总结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巨大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实现六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转变。第一,信息产业由硬件主导型向软件和服务主导型转变。信息产业是推进信息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以三倍于国内生产总值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02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4000亿元,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从信息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指出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认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于我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 )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迅猛发展 ,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倍增器。 2 0 0 0年 ,世界信息产业的年产值突破 2 2 5万亿美…  相似文献   

5.
浅谈信息化进程中的虚拟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并强调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之路。近年来 ,我国信息化发展较快。要实现新型工业化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 ,就必须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因此 ,本文着重研究虚拟经济的主体形式虚拟企业 ,以此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做一些有益的探讨。一、对虚拟企业的认识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人们对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虚拟组织进行了许多探讨 ,并对虚拟企业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看法 ,美国学者W .H .Davido…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台湾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利用信息产业推动工业化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我国“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和浙江省产业结构的现实,为浙江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通过“运河战略”将我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文明嫁接起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强调几个要点:全面普及信息化设施,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新的高效工业化机制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全面以高新科技装备主导工业、改造传统工业,使未来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建立在科技创新推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调整工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生态化;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国际竞争效益,提升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水平;着力培养企业家队伍,提高工业企业管理效益,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研究参考》2004,(17):34-48
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新型工业化与产业转型问题.本文对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释,新型工业化强调信息化,并以信息化推动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新型工业化时间[1]陈东琪、孙学工<我国今后一段时间财政赤字政策的选择>,载于<经济日报>2003年1月21日.短、任务重,需要解决好人口就业资源环境问题、大众消费能力问题、高技术成果转化问题、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与国际市场规则接轨问题、信息化基础环境问题、企业竞争力问题、城镇化问题.加快产业转型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产业转型为信患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能够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整个工业的技术效益水平,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主要包括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世界经济竞争战略,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和科技人才投入战略,加速提高居民收入启动消费升级战略,城乡和地区间产业结构协调布局战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次产业的比例协调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战略等.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 ,党中央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随后又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核心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使信息化和工业化互动融合发展。本文认为目前理论界对信息化能否带动工业化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即信息化是否存在带动工业化的内在机理。为此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机制模型 ,从理论上证明信息化是能够带动工业化的 ,并指出我国已经具备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型重化工业化与产业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重型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着力避免和克服工业化进程中传统重化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等突出问题和弊端,必须要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快从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业技术政策等方面实施创新,促进新型重化工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