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逐步落实,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打破了传统的、落后的、封闭型的农业经济的旧模式,冲出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管理的老框框。农业经济由传统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封闭型生产向开放型生产转化。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的农业经济责任制在农村各地普遍实行,新的农业经济形式——合作经济(各种经济联  相似文献   

2.
公有制实现形式与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葛先秋·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阶段,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以下简称农经)工作的任务是“四大管理加分配”,即财务管理、劳动管理、物资管理、计划管理和收益分配。在农村实行双层经营体制后,明确了农经部门行使...  相似文献   

3.
柴毅 《中国农村经济》1990,(5):35-38,4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农村新经济体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各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打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旧体制,创建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新体制的过程中,由于多年来经济工作中急于求成和作风上“一阵风”的影响,加之后来又在思想和工作上放任自流、撒手不管,使得我国亿万农民创造的、既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力现实水平,又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新型合作经济体制,即双层经营体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许多地方,没有做到“有统有分,统分结合”,该统的没有统起来,不该分散的分散了,相当多的地方,集体经济非常薄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行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行为研究张晓山苑鹏潘劲一、问题的提出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中国农村长期存在的、单一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模式,农村中涌现出了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通过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将原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改为家庭经营和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重大改革,给农村收益分配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适应双层经营体制的需要,做好农村收益分配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催化下,“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迅速解体,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在农村蓬勃兴起.其中以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以“统分结合”为特征的村级合作经济是主体形式。应该看到,由于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是由旧的经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我国农村实行的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度,存在着政企不分、管理过分集中、劳动“大呼隆”和平均主义等弊病。为了迅速发展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化农业转化,就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进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结束了“以队为基础,公社、大队和生产队三级所有”的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了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促成了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近几年我国农业发展又处于一个新的徘徊阶段了。原因虽然有多方面的,但从组织体制上讲,合作化改革没有跟上是其主要原因。当今世界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家庭化趋势始终是与合作化趋势相伴随的,而我国农村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沈阳农村的合作经济由过去“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单一模式,向多类型、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发展。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原来那种单一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已不相适应。沈阳农村从实际出发,于1983年改革了人民公社体制,以村为单位建立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家庭经营是合作经济的细胞,成为基础层次;另一个层次,“统分  相似文献   

10.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现状及其改造原则分析吁国华在农村变革中得以保存并继续发展的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源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人民公社,是新中国建立后30多年农业合作运动的重要历史遗产。但这种组织形态,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人民公社或所属的生...  相似文献   

11.
对双层经营方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农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弪济改革。大致说来,改革首先是从农业的微观管理体制入手,即改革原来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方式。家庭承包制的普遍建立,标志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这一经营管理方式的基本结束。双层经营方式(或称双层经营结构、双层经营体制)的形成,概括了我们在这一阶段改革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众所周知,双层经营方式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把农户家庭经营引入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经  相似文献   

12.
一、农经管理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目前,农经管理教育面临着三股潮流的冲击和考验。 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第一股潮流。这一改革已深入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商品流通领域。它不仅彻底打破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也打破了单一渠道、独家经营的流通体制和“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扩大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促使封闭的传统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过渡。但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专  相似文献   

13.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只要把个体农户组织起来,建立“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再加上大工业生产的农业机械,以优惠的条件供应给社队,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基本内容或根本任务。 上述观点归纳为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机械化”。这个公式是脱离我国实际的。它忽视了决定农业生产的一系列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壮大集体经济。笔者认为,实行股份合作制,是现阶段农村经济体制下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一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成功。主要是找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取代“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新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克服了原来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带来的各种弊端,农民有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随着以建立农村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辽宁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历程。从废除“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旧体制,到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崭新体制,农民真正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业生产力获得了大的解放、大的发展。在较短的几年时间内,全省的农业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1年,全省粮豆总产首次突被150亿公斤大关,比“七五”期间年  相似文献   

16.
从所有制关系的角度来看,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或两种发展模式。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一阶段,农村合作经济从互助组开始,经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发展为“政社合一”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其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学科学,用科学,已成为农村广大干部和农民的迫切要求。怎样更有效地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加速农业的发展,这是当前农村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那种“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社员管干活,队长管科技”左的一套旧模式已不适应今天的形势了。面对着千家万户的服务对象,只靠当前为数不多国家农业技术干部是无法满足客观需要的。为适应农村的新形势,必须组织一支面向农户,密切联系群众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才能满足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来彰武县狠抓了科技示范  相似文献   

18.
废除人民公社“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的制度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是农村的一项伟大的革命 ,焕发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 ,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高速增长。正如一位外国经济学家所说 ,家庭承包经营“是中国农村社会一切进步的第一推动力”。家庭承包经营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是不能动摇的。它既适应传统农业 ,也适应现代农业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它是独立的市场主体 ,是市场经济的细胞 ,必须依法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它是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 ,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  相似文献   

19.
以大包干为核心的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普遍推行,破除了旧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重构,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由于初始改革的急速性和单纯性,在扬弃旧集体经济模式的同时,新的农业经营体制并没能按照“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改革设想建立起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实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和经营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村经济出现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新局面。我国农村已冲破了原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和核算制度,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