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在推动军民两用知识创造和技术溢出、吸引军民高端要素集聚及聚合区域创新动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梳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空间—政策—技术—产业”4个维度分析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内在机理,提出完善基于系统耦合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政策制度体系,构建基于区位优势的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形成基于完整价值链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形态以及构建基于军民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网络等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路径,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工业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郑英隆 《经济前沿》2010,(1):152-159
自主创新体系是近些年来我国产业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也在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09年年会上得到明显的体现。社会需要更为合理的产业创新理论。本着推动理论研究的精神,本文力图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系”的角度,从技术创新理论的新进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产业组织与企业技术创新四个方面,采撷要点,综述其中的主要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优亿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组织模式这一主线,分析了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政策扶持、拓宽融资、对外合作、风险调控等方面提出了对未来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组织模式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发布。近日,《“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明确了包括石化、化工等在内的工业领域技术创新重点方向,同时制定了提高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主营收入比重等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创新是产业进步的“助推器”。当前的国际汽车市场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技的较量,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技术创新是中国汽车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的突破口。借鉴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国防科技工业组织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存在的组织壁垒问题,分析了产生这种组织壁垒的制度因素、体制因素、利益因素等,并从国家宏观管理、企业参与和引进市场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解决组织壁垒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博弈模型,研究了政府管制下的国防科技工业中的“民进军”问题。主要通过对政府的收益、政府在“民进军”的过程中所采取策略的分析,说明民营企业进入军工市场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军工企业先发与政府博弈的过程。国防科技工业的特点包括对国家的高度依赖性;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以及对国民经济的高度依赖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国防科技工业本身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8.
国防高科技项目投资风险决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国防科技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安全的必要保障。发展国防高新技术,提高全军的武器装备水平和现代化水平是国防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为“在高技术条件下打赢一场局部战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实现“科技强军”。 一、国防科技工业特点分析 国防科技产品的主要用户和购买者是政府,这一根本特点决定了国防科技工业提供的是一种公共产品,决定了国防科技工业的需求本质上是远离市场的特征。因此国防科技工业的需求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国家的安全战略和政策对国防工业的需求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何锡陵 《经济师》2009,(2):78-79
文章首先从军品生产能力水平和结构、军民关系、产业组织结构等方面,总结了国防科技工业各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其形成背景,分析了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现实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伍青  强雁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1):162-165
总结了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经验,概括了其国防科技工业共有的市场化、集团化、国际化、军民一体化和军火贸易高度依靠国外市场5个方面的特点,结合上述共有的特点和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促进我国航天产业转型的7项措施:开展航天产业能力评估、建立以竞争机制为主的市场运行体系、重视航天产业战略发展模式的研究、鼓励航天产业积极开展军火贸易、加大国防科技投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探索航天产业军工企业的改革和改制。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产业。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既是当前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确保国防科技工业成为名副其实战略性产业的客观要求。立足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发展的现状,着眼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本文分别从加强原始创新、推进集成创新、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方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已经站在军事革命深入发展、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军事斗争准备需求拓展的“三浪叠加”的潮流中,实现结构升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它的升级,将对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具有重大的作用。从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结构的矛盾和世界国防工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态势来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结构升级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将信息产业作为国防科技工业的领航产业,提高产业结构层次经济形态、战争样式的改变,势必引起市场需求及武器装备需求的变化,进而引起供…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业经济的实际情况,以及“到2015年要争取实现‘创新强工”’的发展目标,杭州提出以“推进四种创新”为主要任务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一足推进政策创新,即理清发展思路和创新路径;二是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产业产品核心竞争力:三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四是推进产业融合,促进两化、双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可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提升经济实力;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增长.本文在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内涵的基础上,选取2003-2012年的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别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对农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技术创新对农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劳动力、FDI、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劳动力和技术创新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吕超 《经济师》2008,(1):223-224
质量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根本.而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制造能力是军工产品质量的保障。首先,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制造能力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次,对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制造能力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了提高自主制造能力的必要性;最后,从技术能力建设和生产机制建设两个层面,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制造能力的开发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国防科技工业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富国强军的根本保证。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期,因此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分析比较俄罗斯、日本两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促进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上,如何充分的发挥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增长极。根据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资源的优势,据此来揭示国防科技工业存在的问题,从问题中找出原因,并从相关政策、区域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和产业链上探索出国防工业推动区域经济效应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9.
聚焦生态文明型的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2006—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环境约束下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利用系统GMM模型对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动因进行实证检验,并构建VAR模型探索其长期效果。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自身“累积”效应;国际研发对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但高强度环境规制对其有“成本挤出”效应;在短期,内部研发尚未促进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但环境规制带来的“财税激励”能够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仅高环境规制地区内外部研发能够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自主创新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灵魂,但发现和创新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主创新需要坚实基础,这个坚实基础就是国防科技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然而,由于专用性投资固有的“套牢”和“敲竹杠”问题,员工一般自发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量总是不足,这一点可以从相对较高的国防科技人才流动率上窥豹一斑.文章通过构建国防科技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囚徒困境”模型,说明了国防科技专用性人力资本自主性投资不足的现状,并针对此现状,分析了非正式制度的基本功能,剖析了非正式制度对于国防科技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机理,最终得出结论:在国防科技工业组织内,构建积极向上的合作性的非正式制度,不失为激励理性的国防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于自身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