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制造”携“物美价廉”之威在国际市场大行其道,随着贸易额的不断增长,一个流行已久的看法正在加强: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只要把自己定位在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造上,不断降低成本,以低工资取胜,即使是用别人的品牌,为别人打工,也可以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扩大市场份额,获取利润。  相似文献   

2.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曾凭借其大量廉价劳动力成为“世界工厂”。如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却出现了民工短缺情况,很难想象中国居然会缺少劳动力?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与资本的配置结构共同决定经济增长及波动的方向和质量。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城镇所有制结构变迁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及区域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在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结构分解框架下,借助1990-2006年省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城镇不同所有制农村劳动力“三部门”就业对经济增长作用差异显著,东部地区主要是中个体、私营和外资等所有制经济部门劳动力吸纳对经济增长起正向拉动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则是国有经济部门的农村劳动力贡献明显,与现实相符;在讨论农村劳动力“吸纳”影响因素过程中,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应当保证在不同所有制下调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契合农村劳动力“吸纳”,从而形成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4.
汪潜 《南方经济》2005,2(7):23-25
“恢复劳动力产权”着眼于培育国企改革明确的利益主体,其创新在于:哲学上坚持了人民群众主体性地位;政治上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济上能够成就社会主义本质目标的实现。当然“恢复劳动力产权”也存在着缺陷,甚至是致命的缺陷,如:受劳动和教育等现实国情制约明显;使国企改革走向“渐进式的私有化”。对“恢复劳动力产权”探索的正确态度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  相似文献   

5.
今年,福建、广东、上海、浙江等主要劳动力输入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去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首次承认我国局部地区客观存在“民工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非转农"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察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非转农”。文章从劳动力转移动力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非转农”现象出现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我国工业生产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我们应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以扩大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7.
"民工荒"并不能说明我国经济到了"刘易斯转折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微观角度考察农民工的劳动供给行为,认为“民工荒”现象是农民工在一定工资预期下的理性行为,并不意味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由于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的需要,农民工还没有能力在劳动供给上自由选择,只有当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后,“刘易斯转折点”才会真正到来,经济增长方式才会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8.
“石龙技工”是重庆巴南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和实施重庆市“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中,为增加农民收入打造的全国知名劳务品牌。在这个品牌的旗帜下,广大民工实现了从农民到技术工人的角色转换。自2003年以来,巴南区有序转移劳动力外出务工,年年开出“石龙技工专列”,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下,广大民工积极为家乡作贡献,三年来,创收3亿多元,并积极投资家乡,兴建了全国第一个“民工返乡创业园”,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刘易斯转折点”与我国剩余初级劳动力结构甄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跨越,文献研究表明,我国在近几年已经临近经济结构转型的“刘易斯转折点”。而金融危机在对传统经济结构冲击的同时,也为改变我国劳动力的类型结构提供了机遇。为区分初级劳动力的不同类型,本文应用微观经济学中关于经典包络定理建立劳动力类型理论模型,从最优化方法的角度建立了金融危机下我国初级劳动力类型的甄别模型,提出了基于经济增长下的劳动力分类和基于劳动力价格升高情况下的劳动力分类的基本思路,从而为破解“刘易斯悖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过剩"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盟 《黑河学刊》2005,(4):80-82
如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对大学毕业生“过刺”现象作出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典型的劳动力“过剩”,是我国经济领域运行不良的一种最直接的反应。解决大毕业生“过剩”问题,必须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宏观层面,二是微观层面。  相似文献   

11.
透视浙江“民工荒”现象,我们不难看到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它对浙江的劳动力市场、浙江经济运行格局和中小企业“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低工资高竞争力”发展模式产生的影响。当前浙江全面性的“民工荒”不会持续出现,但是客观形势的胡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中部地区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较为突出的区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本文通过分析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和区域经济特点,提出了通过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等途径实现中部地区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3.
葛孚桥 《现代乡镇》2006,(11):29-34
大规模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资金从何而来?能否及时足额到位?能否得到有效运用?将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规模、质量及其进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供的是“半公共产品”,企业作为经济实体难以为农民培训免费“买单”,即使出资也会在日后得到补偿性回报;  相似文献   

14.
我省城镇失业率在2003年达到3.7%的高点后于2004年出现小幅同调,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今年一季度(从1996年以来)首次呈现正增长,我省第三次劳动力增长高峰于2005年见顶后,今后五年将逐步回落。自2002年9月以来各级政府实施的就业促进政策已经产生积极效果,“十一五”期间的就业形势较之“十五”有可能略为舒缓。  相似文献   

15.
一、理论陈述在世界体系理论中,沃勒斯坦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心地区、半边缘地区和边缘地区的内涵。所谓“中心地区”,是指利用边缘地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以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经济体中贸易和金融市场运转的地区。中心地区享有先进的工农业以及发达的商业和金融业,其显著特征就是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所谓“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底,在国家统计局等单位举办的“制造业与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经济学家樊纲等大声疾呼,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离制造业”现象。即无论是劳动力的质和量还是社会资本的流向,都逐渐远离制造业。中国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2/3配置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只占1/4,其中制造业仅为1/6。而主要工业化国家,美、日、德、英等国的相关比重远远高于中国,其中德国高出中国一倍。一些追求政绩的地方官员以为,只有高新技术才是朝阳产业,他们鼓吹放弃传统制造业,掀起“高科技园热”,决策资本投…  相似文献   

17.
内部劳动力市场相关研究最早出现在国外,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环境,相关理论虽然在不断引进和应用,但总是有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内部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真正效率企业并不是十分清楚。同样,内部劳动力市场下企业的激励方式也有了许多不同,然而对于这些激励的效率如何,却极少有入去考证,甚至于不知从何处入手。因此,从内部劳动力市场下企业不同的激励方式入手,应该是研究内部劳动力市场激励效率的一个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把人们对未来的社会的认识距离,大大地拉近了。在对“未来学”的研究中,也产生了一些歧见。对“未来学”中社会形态表述为“信息社会”说,应用“知识社会”来表述更为确切;对智能机器人取代人的位置后,劳动力“无业可就”之说,应为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劳动力仍有用武之地;对重技术向自然无限索取、轻文化对人们心灵净化所引发的文化危机蔓延,扎篱笆堵是不行的,应为创立人与自然同步发展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9.
曹绍永 《老区建设》2008,(21):47-48
近年来,江西省横峰县“雨露计划”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素质,促进转移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等部门于今年上半年联合下发了《关于统筹做好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江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券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文件.  相似文献   

20.
陈思贝 《中国经贸》2009,(6):174-174
2008年“两会”的主题是“建设和谐社会”,如果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农民问题。民工短缺现象引出的民工的待遇问题,让我们有了重新审视民工价值和社会贫富差距的机会。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国内投资大涨,推动劳动力需求量的骤然增加。但是,受到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束缚,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劳动力市场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这种信息,导致了“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