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看流动性过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94年以来的基础货币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层次的流动性进行探讨;并认为这一层次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已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
刘绍保 《上海金融》2012,(6):42-48,41,117
鉴于货币层次划分及货币统计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践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适于计量货币角度对货币的定义方法及其演变进行了一定程度梳理,并说明进行货币总量简单加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货币统计实践,提出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不仅应坚持流动性标准,还应坚持将这一标准进一步明确细分,即应坚持将能否直接行使交易媒介功能作为划分狭义货币与准货币的唯一标准,将能否自由使用作为划分准货币与更广义货币的唯一标准。本文也对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货币层次划分及货币统计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国内一些学者提出的修改意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及调整办法。最后,本文还就财政存款的存款机构变更及其数量增减对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及货币供应可能造成的影响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货币流动性失衡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从总量和变动趋势两个层次构建指标来测度我国货币流动性状况,并应用到实践中,发现我国当前货币流动性的总量仍然偏多,只不过货币供给大于需求的趋势放缓,并进一步指出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疏导隐藏在商业银行体系中的过剩流动性是解决我国货币流动性失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货币流动性失衡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从总量和变动趋势两个层次构建指标来测度我国货币流动性状况,并应用到实践中,发现我国当前货币流动性的总量仍然偏多,只不过货币供给大于需求的趋势放缓,并进一步指出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疏导隐藏在商业银行体系中的过剩流动性是解决我国货币流动性失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观察流动性过剩的国际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巴曙松 《中国金融》2007,(20):42-43
对流动性的不同界定当前不少讨论都在用流动性这个词汇,但实际上各自表达的内涵有很大的差异。首先,流动性可以指存量意义上的流动性(如货币总量、金融资产总量等),或者指这些总量的相关比率(如货币供应量或者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值)。其次,流动性还可以指增量的流动性,比如央行的基础货币  相似文献   

6.
货币流动性过剩的衡量方法:指标比较和选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流动性过剩程度的判断对货币政策松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已有的货币流动性过剩衡量方法,并分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标进行了综述.在比较了各指标的理论优缺点和实证度量稳定性之后,本文认为货币流动性过剩衡量指标的选取要考虑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目的以及货币政策对社会福利的最终影响.衡量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宜采用名义货币缺口、M/GDP、Credit/GDP等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罗云峰 《证券导刊》2014,(24):91-95
货币需求是创造流动性的充要条件,而此前有关流动性的研究大多遗落了这一视角,单一聚焦于货币供给。究其原因,除了重视不足之外,也在于相对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较难定义与量度,研究难度较大。本研究报告强调货币供求均衡、资产负债表、大类资产配置以及经济周期下的收益率长中短期走势等的分析,为传统的流动性研究增加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国债的净额偿还将会对社会货币供应量产生了很大的收缩性影响,由此带来的流动性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首先对国债还本付息造成的货币收缩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然后针对这种收缩效应提出即使财政没有出现赤字,政府也应发行一笔非赤字国债或其他政府债券,以弥补这种收缩效应引起的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的流动性不足。  相似文献   

9.
一、流动性过剩的内涵与测度之辩流动性过剩,即过剩的流动性。那么什么是流动性?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到流动性偏好,即指对货币的偏好,从此,流动性成为货币的代名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0年颁布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指出:"流动性指的是金融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短时间内以全部或接近市场的价格出售。"根据这一内涵,变现损失越少,变现所需  相似文献   

10.
货币统计与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英等国对货币统计口径的调整情况,并且概括了这些调整变化中的一些共同特点.最后,本文结合各国货币统计变化的特点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将银行卡下的居民储蓄存款纳入M1层次,将财政存款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同业存款纳入货币统计口径,以及增加广义流动性统计等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货币之谜与资金流动性过剩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资金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困扰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货币流通速度最低的主要经济国家,中国货币之谜更存在特殊性。货币政策的多任务性影响货币供给形成过程,基础货币调整与货币乘数变动同时出现失衡,从而导致资金流动性过剩。货币当局的资产结构和公众的资产偏好分别影响着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是形成中国货币之谜的根源,而消除流动性过剩也须借助转变货币当局资产结构和公众资产偏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张浩  杨丽 《中国外资》2010,(4):26-28
货币统计与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英等国对货币统计口径的调整情况,并且概括了这些调整变化中的一些共同特点。最后,本文结合各国货币统计变化的特点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将银行卡下的居民储蓄存款纳入M1层次,将财政存款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同业存款纳入货币统计口径,以及增加广义流动性统计等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海金融》2007,(6):1-1
对流动性及过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理解为央行掌控的基础货币,包括存款准备金和现金等;广义理解为货币供应量或支付手段总量。从流动性对价格体系的影响、解决的难度、反映问题的广度来看,应当从广义的角度加以理解。流动性过剩的含义应当定义为货币总量相对于实体经济的需求过多,或者货币供应量增幅超过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流动性过剩在具体时间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正负多重效应但是,流动性持续过剩对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价格体系的稳定具有越来越严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赵帅 《中国证券期货》2013,(3X):185-186
电子货币作为一种最新的支付手段,从20世纪70年代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以及向网络货币这一高级形式的发展,它对传统的货币政策,货币的计量、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以及经典的货币供给理论都提出了挑战。本文从一些数据出发,阐述了电子货币对我国的货币层次组成和计量的影响,最终对我国货币供给的重大影响。并提出相对的建议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Divisia货币数量指数及其货币资产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编制的Divisia货币数量指数充分考虑了货币总量中各类资产的货币性职能,可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辅助工具。基于这一指数的货币资产结构分析表明,流动性较差资产过快增长是我国货币总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政府为经济工作计划而在货币政策调控方面进行了努力,货币资产结构自1997年以来渐趋稳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货币乘数可以小于1吗"这一问题。首先,从理论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乘数在商业银行持有的准备金水平超过其吸收的存款额时就会小于1;而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则在于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背景下中央银行行为、商业银行行为和公众行为及他们彼此的互动。具体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美国,统计数据上确实显示出小于1的货币乘数。这主要由中央银行在危机中的大规模流动性注入、商业银行的"惜贷"和公众的谨慎消费所引起。对货币乘数的这一分析可以扩张我们的认识,并对我们分析货币政策及宏观经济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一直面临"流动性过剩"问题,伴随"流动性过剩",股票、房地产等各类资产价格出现膨胀。本文认为,不能仅从货币供给总量的角度将"流动性过剩"理解为货币发行过多,货币供给过剩。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和全球M2、M2/GDP的变化趋势并不支持"流动性过剩"的判断,而且持续数年的"流动性过剩"首先带来的是资产价格泡沫,而非一般物价水平的膨胀。为准确把握"流动性过剩"的本质,应从货币需求角度加以结构性考察。本文提出,近年我国出现的"流动性过剩"是"在货币供应具有较强内生性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出现变化,微观主体具有较高风险偏好,投机交易性货币需求极大旺盛,出现大量货币追逐有限非货币资产,并导致资产价格膨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石磊 《国际金融》2009,(8):28-31
一、下半年基础货币增幅回升,债券市场收益率上升将推动人民币升值预期上升7月是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起始月。维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与"动态微调"并不矛盾。央行对于流动性的态度已经转为谨慎。实际上流动性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流动性本身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货币供求角度对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构建我国广义货币需求模型,对我国广义货币需求量进行拟合,发现从2005年起我国明显出现流动性过剩问题.然后,从货币供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外汇占款快速增长是导致广义货币供给过多的主要原因,而存款利率偏低、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等都减少了广义货币需求.最后,从货币供求两方面分别提出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办法,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利用流动性过剩来优化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0.
货币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宽松或者紧缩的货币环境,货币流动性如何作用于资产价格、资产价格又怎样作用于货币的流动性,不仅是货币政策执行者关心的问题,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的方法,认为货币流动性对股票价格影响不显著、对房屋销售价格影响显著,反之股票和房地产价格都对货币流动性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从长期看股价和房价之间有此消彼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