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背景条件分析2002年12月30日,江苏省政府正式批准了《徐州都市圈规划》,规划的重点是“培育、发展、协调”。徐州都市圈设定范围包括江苏的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及其所辖县(市),安徽的宿州市、淮北市及其所辖县(市),山东的枣庄市及其所辖县(市)、济宁市的微山县,河南的永城市。目前,徐州都市圈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从全国来看,中央已明确积极发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2001年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确定旅游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家旅游…  相似文献   

2.
基于Rough集理论的都市圈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市圈不仅具有资源配置的先天地理、地域、政治、文化优势,而且通常也是竞争力和吸引力较大的地方。在都市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都市圈竞争力的含义和都市圈竞争力评价的意义,提出了都市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选取原则,构建了一种基于Rough集理论的都市圈竞争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胡巧芬 《经济师》2014,(3):187-18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圈的建设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但是都市圈的发展是与其产业的发展协调进行的,文章通过区位商理论,对郑州都市圈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郑州都市圈产业发展的建议,从而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各城市的产业定位。  相似文献   

4.
广州与佛山两市第三产业总量的差异,显示出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广州作为区域的物流中心、交通中心、金融中心的地位,是不可置疑的。而广佛间第三产业内部的趋同化,则可以解释广州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尚不足以满足整个经济圈的服务需求。因此,佛山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从另一个方向对广州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面对国际环境深刻巨变和国内发展阶段演变,都市圈作为国家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空间,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引领国家发展的重要地域单元。文章在对中国都市圈发展历程进行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阐释了在新发展环境中都市圈面临的新价值使命,即都市圈是实现国家空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支撑双循环发展格局、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突破,促进产业链与供应链重组、推动协同创新的优势单元,构筑韧性发展格局、实现区域共同成长的治理联盟。最后,针对都市圈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新时期战略需求,对中国都市圈规划和治理提出了若干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作为一定区域的中心,随着现代化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城市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腹地的发展,而且与城市所在区域内外城市和谐共生发展。城市发展既接受其他城市和区域的辐射与吸引,同时也与其他城市和区域辐射自身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反向交流。  相似文献   

7.
胡红安  常艳 《生产力研究》2007,(21):113-114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理论揭示了产业及产业间相互关系以及结构演变。文章在回顾西方产业结构理论形成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西方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期对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借鉴和启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红霞  吴姝雅 《经济地理》2020,40(4):110-118
文章基于六大类生产性服务业内十大细分行业,选取709家企业,利用其5 420个总部及分支机构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差异性角度解析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都市圈的城市网络结构,并比较中心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表明,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是城市网络结构差异的形成原因,一方面,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都市圈结构的支撑作用不同,另一方面,中心城市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承载力"和"选择性"也强化了都市圈城市网络的结构性差异。依据城市节点特征,以及传统和非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网络特征,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市圈分别属于单中心成长型、多中心稳健型和双中心超前型城市网络,进一步地,节点连通水平由高至低依次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在几乎所有非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中长三角城市网络均占相对优势,京津冀和珠三角分别在IT,设计和广告行业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无锡南濒太湖,北枕长江,在苏锡常都市圈乃至长三角经济圈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无锡在打好“太湖牌”的同时,应从战略高度加快锡澄区域发展一体化进程,及早谋略城市向滨江发展,以“双滨”名片,营造特大型城市的新格局。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10.
后危机时代是在全球性经济危机得到一定缓和之后,各国经济增长虽相对平稳但仍存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时期.它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方向,而且将深刻影响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后危机时代的到来也使京津冀经济圈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环境,应从产业发展规划、区域产业政策、发展关联产业等方面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谢守红 《经济地理》2011,31(11):1811-1816
苏锡常,由苏州、无锡和常州三个都市区构成,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苏锡常非农化和城市化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具备了都市圈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苏锡常中心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城市空间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沿交通干线由团块状向带状转变,区域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则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苏锡常都市圈属于多核心的网络状空间结构,包括3个中心城市、9个次级城市和7个城镇发展轴.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演进、大规模的开发区建设、乡村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行政区划调整等促进了苏锡常都市圈空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国裕  周骏 《经济地理》2003,23(2):220-224
在过去的20年间,发展中国家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经历了增长与挫折;文章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大都市区,从空间的扩展与重构、社会空间分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总结出具有一般性的发展中国家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的解析模式,并提出了解决空间发展症结的关键举措。最后,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大都市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3.
孙峻岭  林炳耀 《经济地理》2011,31(11):1793-1797
分析了当前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发展四大新特点,即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趋重要、沿桥 经济区规划纷纷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区域合作明显加强等,指出其对徐州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提出徐州在区域竞争与协作中的三大应对措施,即建设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打造淮海城市群、争取淮海经济区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以促进陆桥经济带东部崛起.  相似文献   

14.
许抄军  王亚新  张东日  李海明  陈四辉 《经济地理》2011,31(12):2001-2006,2085
构建了城市广义梯度分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得广州及粤西-北部湾区域6城市的广义梯度分布综合指标,经比较得到如下结论:首先,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梯度推移是多维双向的;其次,在泛珠三角区域中,粤西-北部湾属于塌陷区域;第三,在粤西-北部湾区域6城市中,湛江又属于高梯度城市。湛江市具备了带动雷州半岛实施广义梯度发展的基础,有望成为粤西-北部湾乃至广东省的新经济增长极。在对雷州半岛经济崛起动力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东联西融、蓝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都市区空间范围的划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霞  蔡建明 《经济地理》2008,28(2):191-196
都市区已成为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其地域空间范围划分标准尚不明晰,从而影响到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空间管治的可操作性。在对国内外都市区定义及划分方法的简要评述基础上,考虑到我国都市区发展所处的阶段,提出产业经济空间和人口经济空间两种划分方法。研究认为由于城市产业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及其产业活动影响范围的差异性会导致产业经济空间的划分方法难以具体实施,推荐以核心城市人口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来划分都市区。在此讨论基础上,对全国尺度上的大都市区空间范围进行了大致匡算和划分,目前全国共有30个大都市区;并以北京市作为案例点,利用GIS技术,考虑道路交通系统,更为具体详细地对北京市都市区范围进行了界定,都市区地域空间形态表现为明显的锯齿状。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边缘区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宋红  马勇 《经济地理》2002,22(3):376-378
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交就型产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边缘区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区域,本文在对观光农业发展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城市边缘区观光农业的发展优势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城市边缘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及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卫丽  李同昇 《经济地理》2011,31(1):123-128
随着西安市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其农业也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利用区位商法,对西安都市圈各区县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西安都市圈各区县的优势产业。根据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发展态势,对西安市都市农业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圈三带西安都市农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辽西走廊地带是连接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纽带,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一环,其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意义重大。在充分研究辽西走廊地带的区域特征基础之上,分析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的发展特点,探讨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蒙中经济区大城市边缘带LUCC时空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中经济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自成体系的经济区,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显著,不仅是内蒙古的社会经济重心,也是中国北方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文章应用陆地卫星遥感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进行了蒙中经济区大城市边缘带1990—200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动态分析。1990—2000年间呼和浩特和包头市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分别增长2 512.55ha和2 259.33ha,净增加率分别高达33.00%和23.72%,城市用地的向外扩展,大面积蚕食建成区周边地带耕地和牧草地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边缘带耕地和草原的退化过程。研究证明,在包头市边缘带耕地和草原的退化形势极其严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空间结构的研究既是区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或制约作用。"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对象,对其旅游空间构建背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空间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并创新了重点发展节点和重点发展轴选择的依据,并据此确定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三个等级的重点发展节点和旅游发展轴线以及四大旅游区,构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点—线—面"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