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对新中国的经济国有化和行政垄断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行政垄断与国有经济存在很强的共生关系。当今中国的行政垄断是以法律法规形式存在的社会正式规则,它与国有经济、市场经济长期稳定共存,是转轨时期中国经济制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
经济史学家希克斯所著《经济史理论》一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解释市场的起源、出现、发展以及商业的进化,揭示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希克斯的经济史分析方法侧重于从一种更宽泛的角度来解释经济史,倡导跨学科的交流,且注重历史方法与经济方法的结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3.
交易成本,制度和经济史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相似文献   

4.
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制度与经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胡景北 《经济学》2002,1(2):435-454
本提出了农业土地制度决定经济发展机制的假说,并用二十世纪中国经济史对该假说作了初步论证。本指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发展机制是地主所有制下的古典二元经济机制,五十年代初中国家实行了土地改革,但到七十年代末的计划经济发展机制依然类似于古典二元机制,而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农业改革最终把中国经济建立在准自耕农制度上,中国经济发展从此表现出工资上升、工资和利润共同储蓄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历史制度分析:从经济史视角研究制度问题的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经济史研究制度问题的最新进展——历史制度分析——进行了简要评述,这一新进展主要是运用微观经济理论研究制度及其效率内涵。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概括了这一学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的经济理论,并对经济制度的有关研究进行了考察。进一步说,本文主要介绍了历史制度分析的一些研究成果。最后,由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评述仅限于研究美国和欧洲经济史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何宪存 《经济师》1998,(10):32-33
经济师应该读点经济史,这对经济师深入地学习邓小平经济理论,提高自身素质,搞好本职工作,是大有帮助的。读点经济史,有助于经济师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精髓。中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呢?概括地说,...  相似文献   

10.
‘95中国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12.
当我们在研究如何通过对技术创新的激励和引导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时,我们实际上已经承认了两个假设:第一,技术的变迁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正关联性;第二,技术的变迁受到制度性因素的激励和制约。直观上和宏观经济数据分析都可以证明这两个假设是正确的,然而遗憾的是,一直以来,没有人对此给予历史的追溯,因此这两个假设尚未经历过经济史的检验。这与现阶段对技术创新的功利性研究有关,研究者认为技术创新是现代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农业土地制度决定经济发展机制的假说,并用二十世纪中国经济史对该假说作了初步论证。本文指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发展机制是地主所有制下的古典二元经济机制,五十年代初中国实行了土地改革,但到七十年代末的计划经济发展机制依然类似于古典二元机制,而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农业改革最终把中国经济建立在准自耕农制度上,中国经济发展从此表现出工资上升、工资和利润共同储蓄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经济史问题的研究贾小玫没有经济史的研究就没有历史唯物主义,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同样,没有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也就谈不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拟从中国经济史的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就如何搞好中国经济史问题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史是目前高等院校开设的理论经济学系列课程之一。伴随世界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中国经济史学科近期所取得的成就,中国经济史教学的现状应当予以改革。我认为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改造现有课程设置,建设一门新课程即“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二是改变课程的主线,即改以阶级斗争或生产关系变化作主线为用经济现代化作主线。  相似文献   

16.
民国经济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小凯 《开放时代》2001,12(9):61-68
作者从国家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分析了民国经济发展、民国的农村经济,以及民国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等。作者通过对民国经济史的检讨,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大历史”的视野范畴。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认知基础的完善和人类发展的经济史分析深化对转轨时期经济的研究。得出的主要观点有:第一,体制转轨与成长转型是转轨时期经济面临的双重约束.转轨的目的在于寻求适应现实成长阶段的制度安排,使双重约束转化为双重激励,实现经济发展;第二,转轨的制度安排比一般性制度变迁远为复杂和系统,路径选择与政策搭配都对经济绩效产生直接影响,选择一契合是寻求约束向激励转化的重要思想;第三,转轨时期的经济绩效由回顾性增长和前瞻性增长两种性质的收益构成:随着转轨过程中认知条件的趋同,转轨的走向会逐渐趋同;第四,转轨的实质是一次商业功能的重建,是补商业的课。中国样本超常增长的实质,是特殊奈件下发生的一次商业革命的结果;第五.无论转轨过程表现出怎样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转轨的发生和结果都将符合于经济史的一般性原理。  相似文献   

18.
19.
经济史对经济学科的意义及方法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史学科是融合经济学玫历史学的边缘学科,因而在经济史研究中,就研究对象、方法和成果而言,呈现出偏重于历史学或重于经济学的特点来。目前,运用经济学方法、并对经济学科产生较重要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已显不足。经济学理论离不开经济史,理由在于: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基础;经济理论必须结合经济史揭示的经验性材料才能启发人更好地从实际出发加以应用。经济史研究的方法的创新应加强运用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应注重根据研究目的和可能得到的史料更多地运用经济理论为工具来解释和分析经济事实,如运用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区域经济理论、边际分析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产权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对外贸易理论、城市经济学理论等等。应注重从经济史中总结出特定规律,以对现有经济理论进行补充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经济史学家们开始冲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史研究框架,在理论与方法上都予以创新,当时又适逢时代背景的契合,于是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步入了辉煌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史与文化史的双极发展极大地冲击了经济史的重要地位,同时,历史学与人类学等多学科之间的积极对话,又使得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的经济史研究更加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