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儒家思想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管理观念,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与演变,已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形态。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儒家思想,来丰富和完善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活动,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文主要从“仁”、“义”、“信”、“德”四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一些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兵 《现代经济》2007,6(8):29-29,26
儒家思想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通过对儒家思想中的“忠孝”、以“仁”为本和诚信敬业等思想的分析,从体制性企业文化、管理性企业文化和经营性企业文化等现代企业文化方面,探讨了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仁”是孔子思想中的中心范畴。它是人格的规范,又是政治理论,既包括对人的内在要求,又是评判社会的价值尺度。“仁”把个体道德修养和变革社会的理想结合起来,真、善、美均统一在“仁”中。孔子仁学思想现代化的可能性有:一是仁学的内在精神要义使其现代化成为可能;二是仁学与时俱进的品质使其现代化成为可能。孔子仁学思想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孔子仁学思想有益于人与自然相和谐;第二,孔子仁学思想有益于人与人相和谐。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原则的伦理管理思想,强调仁者爱人、人道爱心,通过克己复礼达到修己安人的管理目标。仁爱思想是构建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指导思想,这不仅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团结和增强凝聚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几千年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说不时溅起几朵“智德相分”思维浪花,然而.以“德”为本、以“智”为用,“仁智合一”、作用一源的儒学人格发展模式,在传统教育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却从未动摇过。从孔子“三达德”到盂子“仁且智”,从清代思想家戴震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都一以贯之地承袭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摄“智”人“仁”、“智德合一”思想脉络。“智”以养一位”,“德”能显“智”;“智”及“仁”守,“德”失“智”亡。“德”是本、是体、是里,故曰:一仁者安仁”;“智”为末、为用、为表,故日:“智者利…  相似文献   

6.
孔子作为儒家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社会和谐思想是其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仁”为基础。包括人际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包括爱护生命、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孔子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中国儒学的核心观念是提倡“仁”与“和”。其中“仁”是人际关系的价值核心。“和”是社会与政治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和谐观完全是为了“克己复札”。它以“仁”为基本内核、以“札”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人类的目标。表达了他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的深切关注。对孔子的和谐思想中“仁”、“札”、“和”的逻辑内涵的思考及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的阐释。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实质,汲取孔子和谐观中积极的精神价值。传承其和谐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孔子"中庸"思想的管理学义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中庸”思想是通过“中”,“和”范畴显示事物对立面同一性,质量互变关节点(度)的辩证思维方法,其“和实生物”,“叩其两端”,“君子时中”,“和为贵”等思想,为孔子建立以“仁”和核心的思想体系提供了方法论,具有时代性,孔子“中庸”思想对现代企业生产要素管理,经营环节管理,组织制度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等内在矛盾的认识和解决,同样具有方法论方面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孔子仁学思想的当代德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仁”是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是儒家关于人自身及人与人关系的最一般的价值原则,其重视自省、慎独的德育方法,遵循知仁、求仁、成仁的德育生成规律,可以融通于我们当代德育中,为我们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及稳定、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基础和保障。本文在阐述了孔子“仁”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仁”的当代德育的内涵及方法论意义.为我们当前德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儒家融"爱"与"礼"一体的仁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爱精神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灵魂,贯穿于儒家忠、孝、悌、恕各项封建伦理、政治原则规范。经剔除封建糟粕,我们须充分认识儒家仁学所蕴含并强调的公忠爱国、民本爱民、忠恕爱人、修身自爱的思想精华,对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尤对加强官德政德党风行风建设,以促进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有积极意义,我们须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1.
培养健康的企业文化并不是老板随心所欲就能造就的,按照儒家“人君犹盂”的说法,那并非是按照老板之“盂”去打造企业文化之“水”。而是反过来要求管理者按照以人为本的精神检点自己。  相似文献   

12.
“仁爱”思想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仁爱”思想将“仁”作为正确处理人伦关系的主要手段和最高道德原则,倡导“仁”与“礼”的内外统一,强调“忠恕之道”的践履。这些思想对当前的学校德育无疑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在施教过程中,要贯穿“爱”以明规范,明规范以张扬爱,教育学生践“忠恕”以修身。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科学发展理念深刻透视出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正确认识和批判继承儒家思想文化中以“中庸”为基础和方法论的人生和谐理念,以“仁”为核心的个人修养和荣辱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地位,以“礼”、“乐”为相辅相成来追求秩序与和谐的统一等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做人以礼、为政以德,儒家通过内省的方式来实现仁、礼、德的有机结合。儒家管理思想偏重于特殊主义取向,具体表现为爱有差等的仁、等级分化的礼和流于形式的德,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是自由的窒息、平等的缺失和法治的无效。故此,儒家的管理思想若要为人类"超越现代性"而提供更为有益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启迪,则需从特殊主义走向普遍主义,并与西方的管理思想进行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儒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孟子等人发端,然后经由历代儒学家发展后成为国家的治理基础理论。儒家思想当中包含的"民贵君轻"、"仁者爱人"以及"性近习远"等思想都具备深刻的内涵,值得参考借鉴。中国要真正促进自身的发展,要重新回归中国儒家治理理论,吸收其积极元素,从而为民族复兴形成更符合中国特色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从伦理维度阐释关怀,是一种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的思想观念,更是一种对人的关心、爱护的行为,强调心理动机和行为结果上对人的关爱。儒家德性伦理的核心思想是"仁爱",是一种以角色为基础的伦理,表现为"父子有仁,君臣有义,夫妻有别"等道德原则,主张"爱人"到"推己及人"。由此,关怀伦理在儒家伦理中体现为对个体、家庭和国家的关怀,"修身、齐家、治国"是其关怀路径,这对当代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以宽 《新智慧》2005,(12):9-11
一、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天下分裂,礼乐崩溃。孔子向往西周盛世,不满当时现状。所以,他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伦理道德观念、教育思想等都充满了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孔子把“礼”作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同时他又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仁”既是孔子所理想的普遍社会道德风范,又是君子的道德修养标准。他把仁德作为治国之道。他所理想的国家就是《礼记&;#183;礼运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相似文献   

18.
“人本管理”是相对于早期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而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其核心是确定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强调把人视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重要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迫切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本管理,充分运用人本管理,大胆创新人本管理,特别是要创新对人本管理核心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企业是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企业构建的核心问题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是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保证企业组织内部的生产要素能够统一协调运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接受教育、全面发展的权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企业组织的最大效能。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内涵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国外学者将其表述为3P,即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组成的(of the people),企业是依靠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bythe people),企业是为人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forthe people)。根据3P理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对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人的行为动机,人的需求等诸方面的全面认识,其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企业在追求自己的功利目标时,应该为本企业的员工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和空间。这不仅是对员工的一种培养、一种提高,也是对社会的一个贡献。和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孔子的“和为贵”到墨子的“兼相爱”,都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的向往。“和”用于修身,体现和为贵;用于治国,就是政通人...  相似文献   

20.
一、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一)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天下分裂,礼乐崩溃。孔子向往西周盛世,不满当时现状。所以,他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伦理道德观念、教育思想等都充满了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孔子把“礼”作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同时他又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仁”既是孔子所理想的普遍社会道德风范,又是君子的道德修养标准。他把仁德作为治国之道。他所理想的国家就是《礼记&;#183;礼运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闻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但是,孔子提倡的大同,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这只是一个公认的理想社会,上述这段话树立在各国孔子像前。我国提倡以德治国,为此做了一系列工作,如老年社保工程、下岗再就业工程、推行医疗保险制度、九年义务教育制、重视希望工程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等。孔子推行以礼为制,以仁德治国,实现大同之治,因此他主张实行贤能教育,培养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