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我国股票市场的主要矛盾 (一)市场化与政策市的矛盾 股市是市场经济中最市场化的一个部分,按道理讲,股市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市场化,但在我国“政策市”这个概念自我国股市诞生以来就没有下过历史的舞台。“政策市”是指利用政策来影响股指的涨跌,政策的操作和影响对象很明确,那就是股票指数。政策市在本质上是对现代市场经济原则的违背。我国股市过去长期历尽磨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行政权力对市场运行与发展的过分干预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市是个政策市,其中的政策有宏观政策和股市政策之分,股市政策能决定股指的短期涨跌,但改变不了受宏观政策制约的长期趋势。所以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国家的宏观政策上。  相似文献   

3.
一、本文研究背景和思路 “政策市”应从两方面来定义:一是指政府利用政策来影响股市而出现的股市涨跌现象,政策的操作和影响对象很明确,就是股票指数;二是指股市运行状况主要受政府政策的影响。从这个定义来看,我国股市是“政策市”。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事后评价标准主要通过政策出台前后市场超额收益变化来判断,而鲜有对政策出台前后市场波动率的判断,由于降低股市波动率是我国政府监管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本文还对政策出台前后的股市波动率进行了评价.我们的分析表明:如果仅仅使用事件研究法,容易使人认为我国政府的监管政策是有效的,而事实上,这一结论恰恰表明我国股市的政策市特征;而从本文三次事件前后波动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股市稳定目标并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市A股估值过高的危害、诱因与化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A股高估值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股市功能认识上政府的实用主义态度诱发的,政策目标的错位使得股市政策存在功利化倾向.因此,要化解A股高估值困境,关键是要明确股市立市宗旨,并运用市场化手段疏导股市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6.
"政策市"是我国股票市场的一大特色,政府的政策调控往往导致股市大起大落.造成我国股市"政策市"的原因既有政府角色的"错位",也有制度本身固有的缺陷,还有市场主体权利义务的扭曲.走出"政策市"的困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矫正政府角色定位,完善市场机制,更新监管理念、体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市政策市中的正反馈交易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颖  何小锋 《经济经纬》2005,(2):144-147
中国股市是政策市,但我国政策市的政策效率低下,国家宏观政策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股市上非理性投资者对政策反应的情绪作用被放大,从而导致了宏观政策出台后,股市的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谢敏 《经济论坛》2005,(20):100-102
一、问题的提出 人们对股市存在着两个根本性的期待,一个是市场化,一个是扩容。没有市场化股市就难以走入正道,没有扩容就谈不上融资功能。但是,现在中国股市一片叫衰声,整个社会经济持续繁荣而股票市场却十分低迷,人们期盼着政府出面救市,但内心却存在无奈和厌烦。市场化运作多好,为什么老是要与政策施舍套在一起呢?从政府角度来说,救市政策已成极大的负担,整个经济已经越来越市场化,为什么股市老是摆脱不了政策市的框架?有人认为,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股市资金有限,要扩容就会因资金被吸纳而使本来就极其低迷的股市更加雪上加霜,扩容将破坏市场;有人认为,股市低迷是市场对股价的自然选择,根本不应该有政策救市。其结果是股市依旧低迷,扩容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9.
潘正彦 《经济管理》2001,(24):68-72
股票发行制度是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股票发行制度安排的改变与股市的发展现状,上市公司和实质经济基础的支持以及金融环境和法制建设密切相关,近期实施的股票发行市场化制度安排恰恰缺乏股市、金融、法制、上市公司和实质经济等基础条件。特别是这一制度安排的变化可能改变中国股市的发展轨迹。使中国股市陷入像许多发展中国家股市一样进入崩溃和巩固阶段。股票发行市场化制度安排存在很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杜婧 《当代经济》2006,(8):64-66
本文将评估投资项目的指标"资本金净利润率"引入股市,拟定"股市资本金年净利润率"的公式,用以评价股市的整体投资价值.设定这一测评股市投资价值的新指标,对评估股市的投资价值有着重要意义,这一测市方法是前所未有的.用此指标结合其它测市工具共同测市,简捷、明快、准确.  相似文献   

11.
陈明宇 《经济》2012,(6):96-9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股市的诞生和发展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不稳定,反映经济发展晴雨表的功能,始终没有体现出来,而被专家、机构和广大股民冠以"政策市"、"过山车市"的称谓,现有的市场分析方法和手段均难以对其运行做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股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未完全市场化的经济结构下,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个具有吸收态的状态转化模型表明国有股减持政策诱使股市状态转向所谓的“流动性黑洞”;同时,在股市行情大跌时追逐流动性的假说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因而股市大跌是整个市场的宏观现象。在这些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一个微观市场结构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国有股减持之谜”:它并非是一场简单的由消息所引发的股市行情大跌,其根源在于中国股市的功能缺陷,这进一步支持了我们先前关于“中国股票市场达不到弱式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市"政策效应"新特征--来自QFⅡ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股市历来对政策具有强烈的敏感性.本文以"QFⅡ出台会引起股市短期内强烈波动"为假设,通过构建QFⅡ指数时间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干预分析模型和ARCH族模型检验,并没有发现预期的市场反应.在此基础上,作者从横向和纵向细分了股市各期"利好"政策,提出"中国股市‘政策效应'逐步减弱"和"‘政策效应'激发条件发生改变"的结论,并据此拟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股市中政府与投资者的行为博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乔桂明  詹宇波 《财经研究》2002,28(12):19-23
中国股票市场自建立至今,已经历了多次大幅震荡。由于中国股市的建立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安排,且政府集上市公司股权的主要所有者和市场管理者于一身的特殊身份,造成了政府要同时承担发展和监管股市的双重职能,因此“政策市”效应成为影响股市波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其作用过程是政府与投资者之间进行一场信号博弈。本文通过对该博弈进行的分析,揭示了政策效应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作用机理。并根据所做的分析,对政策效应主导下的股票市场的效率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陈灯塔  周颖刚 《经济学》2006,5(2):379-402
一个具有吸收态的状态转化模型表明国有股减持政策诱使股市状态转向所谓的“流动性黑洞”;同时,在股市行情大跌时追逐流动性的假说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因而股市大跌是整个市场的宏观现象。在这些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一个微观市场结构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国有股减持之谜”:它并非是一场简单的由消息所引发的股市行情大跌。其根源在于中国股市的功能缺陷,这进一步支持了我们先前关于“中国股票市场达不到弱式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年股市总体走势如何,目前众说纷纭。然而要做出正确判断唯一的办法却是以动态的观点、从我国股市发展过程所处的阶段、从宏观和微观经济形势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从国家对股市长远发展的政策取向以及从股市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等因素全面地、综合地加以分析。A.正确认识1996年股市首先,1996年股市的快速发展有坚实的市场基础,基本上符合股市运行、发展的规律:1.股票价格回归,其直接原因是前几年股市疲软、股价超跌;2.国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股市暴涨暴跌从而偏离宏观经济发展方向的现象正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协整关系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股票价格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及投资之间完全没有协整关系,与消费支出之间有弱协整关系,与货币供应量之间有强协整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从而检验了近些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反经济周期现象和"政策市"现象。中国金融市场的这种反经济周期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缺陷:股票市场规模小、股市的投机色彩浓重、股市微观结构与宏观经济结构相背离。因此,深化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可以将一个包含了股市稳定的长期的低通货膨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新的名义锚。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之博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股票市场的大幅频繁波动是其最明显的运行特征之一,其中国家推行政策对股价的波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讨论了中国股市“政策市”特征的深层次原因,随后运用博弈论方法对“政策市”特征的运作过程和演进趋势进行详细讨论,并针对中国股市现状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魏雅华 《新经济》2001,(2):24-26
海南,从天堂到地狱 海南的房地产是中国房地产业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从曾经是中国房地产领军人物的海南房地产的兴衰中,看到中国房地产业的羊群效应,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经验和教训.可以重读同中国股市几乎一模一样的,中国房地产业的"政策市"所走过的艰难泥泞的道路,和这一路趔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市的政策特征和诱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股市是个政策市,其中对政治因素、政策目标和行政干预的考虑,要远远多于对价格机制的维护。股权的分割和大量股份的不流通,又为政府不断干预市场并控制股权提供了正当的依据。而冲突的政策目标、行政干预和股市内部人控制,是政策驱动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