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也毋庸讳言,在农村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的同时,目前我国“三农”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譬如农民增收十分困难,农业产业化缺乏有效的机制与组织;农民的社会地位较低,农民身份终身制;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事业落后;一些乡村的基层民主运作问题重重,“官”民关系紧张。毫无疑问,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到中国农村的发展,稳定乃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提出了培育新型农民的标准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为迫切的要求,是要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4.
缺乏“新农民”谁来建设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是农民, 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 然而现实农村所缺乏的恰恰就是有文化有能力的新型农民。一位乡党委书记揭示出的这一问题, 值得各级部门去关注思考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民教育事业,造就优秀的农村人才,才能推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在新农村建设中,无论修路、架桥、建房、兴水、办电,还是田里种什么,圈里养什么,都是干部当参谋,农民唱主角。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怎样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怎么突出农发的主体作用,怎样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根据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和思考谈几点看法。一、关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寻作用问题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寻作用,就应明白什么是"主导"。主导就是主要的并引领事物向某方向发展的精神和力量,也指超主导作用的事物。政府就是引领新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新型农民的培育,既需要党和政府的扶持、引导,也需要农民自身主体性力量的发挥和成长,以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最近,江苏省响水县在全县开展全面小康示范镇、村规划展示活动。3个示范镇、20个示范村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全民创业规划经专家评审后,交由镇人代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从而把规划的最终决策权交给了农民。此举受到一致好评。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归根到底要依靠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去描绘。响水县的做法,正是从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着手,以规划为先导,引导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去,切实维护了农民的民主权利,所以才会受到农民的拥护和欢迎。“民主管理”是建设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广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落实责任,创新举措,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按照党政指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今年我市选择了50个条件较好的村作为重点村,同时选择了经济条件较差,农民收入较低的60个贫困村作为试点村,以村为单位(有条件的以乡镇为单位),先行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初步成效新农村重点村建设顺利推进。采取“点面互动、农…  相似文献   

11.
在刚刚闭幂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将为未来的农村改革确立方向.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值此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需要我们党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再认识.曾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从根本上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要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农民增收、农民权益问题.这是新农村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政治性的历史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2.
在刚刚闭幕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将为未来的农村改革确立方向。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值此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需要我们党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精神生活质量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提升农民精神生活质量,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给出了系统综合的提升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对策已经成为经济工作者思考的热点问题,但一个共同的认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必须把庞大的人口压力变成人力资源优势,由此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市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1997年开始实施,迄今已走过10年的实践历程,与重庆直辖同岁,经过10年的探索,本轮规划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协调各业用地,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后备土地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上轮规划中的缺陷越来越突出,下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已经开始启动,如何在规划修编中吸取教训,更好地发挥农民及基层组织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能动作用,更好地丰富专家规划内容,提高规划的公众参与度和执行力,这是我们当前应该花大力气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农民规划与专家规划结合的程序设置及规划审批改革思路,旨在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增进农民福祉的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是一个新的口号。实际上在半个世纪之前,中央政府就曾经提出过。当然,由于时代背景、发展阶段不同,现在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和半个世纪之前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17.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蓝图已很清晰,然而这些内容几乎涵盖了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目标令人振奋,可实现这一目标却非一朝一夕之功。本刊特约苏州大学商学院师生撰写一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文章,让我们对苏南新农村建设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8.
魏青  张燕 《审计与理财》2007,(10):24-25
从2006年开始,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与省新村办互动,率先在赣州市试点并推广了农民住房贷款业务,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建房资金需求,拓宽了金融支持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的现实状况也在不断地变化。试图从深化农民教育理论研究、革新农民教育内容、完善农民教育管理体制、扩展投资途径的探索出发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做出有益探索,以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按照中央的要求,上海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的目标。确定抓住村镇体系建设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两个关键问题,扎实推进郊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