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美两国同为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但两国农产品贸易状况比较复杂,对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分析中国与美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现状基础上,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和美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贸易互补性、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竞争性强,中国竞争力较差;双边农产品贸易在一些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兼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特征.针对中美两国贸易特点,中国应在发展中美间农产品贸易中审慎把握形势、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安排政策.  相似文献   

2.
程晨  臧新 《亚太经济》2007,(4):49-53
本文针对中国入世后2002-2006最新中美贸易数据,主要通过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平衡状态的商品构成份额及其贸易类型性质的分析,并采用劳伦斯指数、G-L指数等指标的计算来探索入世后这几年中美贸易商品结构的状况及趋势,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从中美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为出发点,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有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得出中美贸易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并进一步分析,由于中美贸易结构和方式的特殊性,中美贸易中,对美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并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做出了解释,并提出适度扩大进口,优化贸易结构等政策建议,从而使得中美贸易为我国经济带来更加持久与高效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是印巴俄这3个金砖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从贸易额来看,中美两国在这3个市场具有此消彼涨的贸易关系,这种贸易关系具有竞争性吗?为此,本文运用贸易相似度指数,基于产品贸易结构和产品贸易市场占有率分析,考察了中美两国在印巴俄市场的贸易竞争关系。研究表明:(1)使用HS 4分位数据显示,中美在印巴俄市场上不存在显著的贸易竞争关系。(2)在3国市场上,中美两国贸易关系表现不同。在印度市场上,中美两国的贸易竞争程度波动较大,且出口竞争程度最高;在巴西市场上,中美两国的贸易竞争程度变化小;在俄罗斯市场上,中美两国的贸易竞争程度呈增长趋势,且进口竞争程度最高。据此本文认为,中国在发展与印巴俄贸易时需要注重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并积极通过互惠协议等措施来深化金砖国家间贸易合作。同时,可积极推进贸易的本币结算,以促进中国与印巴俄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藉此分散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认为中美两国国内的宏观经济结构差异是贸易不平衡的根本性原因。中美两国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夸大了中美贸易不平衡。亚太地区产业转移效应使美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逆差转移到中国。中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和美国比较优势的限制加剧了中美贸易不平衡。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应该主要从两国的宏观经济结构入手。  相似文献   

6.
李杨  郝刚 《亚太经济》2012,(1):53-58
当前,全球经济贸易竞争的重点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服务贸易与投资关系尤其值得关注。文章分析了服务贸易在中美两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从规模和行业结构方面阐述了中美两国服务业贸易与投资的现状,及其发展对两国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加强中美服务业贸易与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近代中国企业和产业经济的发展,企业与市场这两个经济组织便愈发密切相关,成为观测制度演化与经济增长的一个逻辑起点。作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民营经济部门,近代火柴业市场结构的演化并没有遵循完全竞争市场到垄断市场的自然演化过程。本文以时间为经、以产业组织为纬,解析近代时期火柴业市场结构的演化,询问不同时期或阶段、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对市场的控制与替代,以及广义上市场对企业的反作用。近代中国以火柴业为代表的市场结构的非常态演化,形成了从完全竞争到垄断竞争以及市场终结的完整路径图,从中可以观测四个阶段中多种类型市场结构演化的特征和绩效,为欧美原生型产业组织理论增添了一组新的案例,丰富了我们对相关产业组织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用微观产业贸易流量数据和多重差分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分析中美贸易冲突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中美贸易冲突对中国出口贸易不仅具有显著的限制作用,而且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地区转移。欧盟、东盟及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在中美贸易冲突中成为替代美国市场的重要目的地,特别是东盟已经成为承接中国ICT产品出口贸易转移最多的地区。此外,中国通过提高部分受限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美国加征关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亚太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转移.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主要基地。中美经贸规模也不断扩大,并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中美双方贸易不平衡的事实让美方倍感威胁,并不断对中方施加压力制造摩擦,干扰了正常的贸易往来和发展。如何正确看待双方贸易失衡,洞悉其中利益格局.是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亚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结构升级呈现放缓的趋势.产业内贸易结构的变动对于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结构、经济结构的升级以及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选取中国与东亚国家间1992-2009年SITC7类产品的四位数贸易分类数据,通过对制成品和零部件的细分以及高、中、低不同技术含量产品的划分,引入相应权重,构造出产业内贸易优化指数.随后建立计量模型,检验FDI流入、高技术品出口、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对这一优化指数的影响情况,进而解释近年来中国与东亚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结构升级放缓乃至停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中美半导体在增值税、标准、知识产权、技术出口管制领域的贸易争端,反映了中美两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力图改变在国际生产分工链的低端位置,努力优化本国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同处于国际分工链高端,高新技术产业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国发生的利益之争。文章接着分析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贸易结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在近十年中获得了快速发展,双方作为贸易伙伴的重要性不断得到提升,贸易产品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本文比较了双方在这十年间的贸易产品结构及其变化,发现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产品结构在此期间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而中国的调整速度看起未要快于东盟。随后,本文提出了改善中国一东盟贸易结构的措施:扩大产业内贸易、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中美贸易差额的变化及其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姜新安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贸易关系开始解冻;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于同年7月签订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此后.两国经济贸易迅速发展起来。从197...  相似文献   

14.
王岚 《南方经济》2016,35(11):59-80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要素的跨境流动赋予了贸易要素含量新的内涵。本文提出了符合全球价值链分工特征的贸易要素含量测算框架,并以中美贸易为对象对Heckscher-Ohlin-Vanek(简称HOV)定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美双边贸易的要素结构并不符合HOV定理的预期,中国对美国的资本净出口大于劳动净出口,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增大。美国跨国公司的FDI和中美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导致的中国(美国)对美国(中国)出口资本/劳动比的提升(下降)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中美两国劳动要素结构体现出显著的互补性。优化要素结构,提升中高技术劳动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度,是实现中国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傅佳 《中国经贸》2010,(12):7-7
近几年来,中美贸易关系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双方贸易额呈持续增长状态,但是随着双方贸易额的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两国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广泛引起了两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导致中美贸易失衔的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成因及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Grubel和Ramkishen产业内贸易指数考察了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并从中选取了市场结构、产品多样化、中美汽车贸易总额和中美汽车工业总产值四个因素,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各因素对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这四个因素对对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均起着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以产品多样化程度最为显著,市场结构指数次之,这说明,中美两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是两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中俄贸易产品结构,并对中俄贸易结合度和双方贸易优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中国对俄贸易产品结构趋于优化;中国对俄罗斯贸易结合度呈平稳上升趋势,但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则趋于下降;双方产品贸易竞争优势各不相同,互补性趋势越来越强;中俄贸易深入合作潜力极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1995~2009年间中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进行统计上的比较,结合中美、中日贸易摩擦的状况,进一步证实产业内贸易水平与贸易摩擦之间的反向关系。产业结构的差异对中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均消费差异、产业规模差异以及经济外向度差异与两者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而对华FDI与两者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但影响的强弱则大有区别。只有缩小中美两国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才能有效提高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并逐步减少中美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9.
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已经成为中美贸易的主体,且中国对美出口不断扩大。本文以该类产品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揭示中美的优势;运用产业内贸易调整指数,说明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状况;运用产业内贸易失衡指数,指出该大类下对两国间贸易失衡起到推动和缓解作用的产品;借助于动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间该大类贸易平衡状况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和美国已经逐渐成为世界上两大政治经济大国,双方更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密切的合作伙伴。然而,在中美两国贸易合作日趋紧密的进程中,彼此的文化也碰撞出一定的火花。因此,了解和掌握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对双方未来的发展势在必行,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双方的摩擦,对中美贸易活动的实现具有更远大的意义。本文以两国文化为切入点,对比中美文化的差异及其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