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南瓜史》一书于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昕升博士。该书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一带一路’视野下美洲作物在中国的推广及影响研究"(2015M580439)阶段成果,首届食学著作"随园奖"获选书目,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作物史是经济史中关于农业生产力的重要问题,美洲作物史尤其是其中的时代课题。该书从一个作物的视角展开,反映美洲作物的分布及变迁、时空差异和变化驱动力。研究给予南瓜这类今天看来是单纯蔬菜作物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美洲作物对于人口增长有巨大作用。其实人口增长的逻辑因素是极其复杂的。清代最重要的技术革新是一岁数收和土地改造,美洲作物推广作为技术革新之一,是由人口增长决定,不宜倒因为果。实际上美洲作物价值凸显的时间在19世纪中期之后,且主要在山区缓解人口压力。传统社会美洲作物影响受限的原因在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产,即使略有优势也难以打破原有的种植制度,在"钱粮二色"的赋税体系下到底只是糊口作物,是农业商品化粮食不足的补充。美洲作物能够成为"第一等的题目"肇始于何炳棣先生,但"美洲作物决定论"却系后人夸大,其中有着被形塑的二十世纪心理认同和"以今推古"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瓜史》一书于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昕升博士。该书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一带一路’视野下美洲作物在中国的推广及影响研究”(2015M580439)阶段成果,首届食学著作“随园奖”获选书目,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  相似文献   

4.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地名文化源远流长,它即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征服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反映,又是社会的变迁。民族融合的写照。地名之所以属于文化是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风土民情和古今史证,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5.
目前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经济与环境、资源、人口互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的国策 ;在这种情况下 ,对历史上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研究 ,环境史的研究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视角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 ,例如从历史地理学或历史气候学的角度研究历史上生态环境的变迁 ,从灾害学的角度总结有关的历史经验教训 ,从经济史的角度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历史上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论和实践 ,等等。为了使不同学科的研究相互通气 ,把研究推向深入 ,1999年11月 3 0日…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包括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经济空间.教育在这三种城市空间的建构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教育塑造特殊的地理空间并牵引地理空间拓展:教育创造了独特的居住空间并加剧空间分异:教育生产了商业空间和产业空间。从教育的视野解读城市空间的变迁是研究城市空间变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大卫·哈维的一项突出成就在于将历史唯物主义升级为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首先,他的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思想的提出源自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性偏好的批判性反思,他设想从空间维度弥补马克思主义理论空场。其次,他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变迁思考城市问题,并升级了历史唯物主义。再次,他以创新的经济视角批判后现代主义,提出地理维度的乌托邦文化构想,再度整合唯物主义的时间与空间维度。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史研究领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制度变迁及其相关方面,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历史上的制度及其变迁在现代世界兴起、推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上的制度及其变迁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已经被很多发展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所证实。经济史学界也对制度变迁及其内在动力的研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茶马古道作为中国西南地区一条历史悠久、辐射广泛的通商古道,一直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西南地区其历史因素、地理因素、文化因素为多宗教并存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以文化变迁的视角,研究和探讨茶马古道沿线多宗教并存的现象和成因,为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促进不同国家、地区、民族间共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演进:一个制度变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制度变迁角度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演进做分析考察,通过构建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析框架,认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由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两种模式共同推动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两种制度变迁模式区分不同层次进行历史演进分析,以得出相关分析结论,提出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发展趋势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试论国有投资公司不良债权的调整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勇 《华东经济管理》2001,15(1):135-136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的逐渐减少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粮食供给将严重危及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 ,必须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和变迁的研究 ,探讨在我国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制度变迁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两种系统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含义不同、主体不同、动力不同、方式不同和路径不同。我国的改革开放本质上是经济制度的变迁,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通过制度变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工业在使我们的生 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 时,工业污染也在严重地威胁 着人类的健康。通过生物资源 的开发利用,寻找保护人类健 康、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新物 质和新方法,已成为人类今天 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多年 来,科研工作者在生物资源和 生物工程领域进行了大量卓 有成效的研究和开发,最终找 到了破译人类健康和生存密 码的关键技术。而对美洲大蠊 的研究和对其应用技术的开 发,是云南省在生物资源开发 领域的一次突破。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inn)是一种迄 今为止已有3亿年生命史…  相似文献   

14.
<正>在经济史研究领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制度变迁及其相关方面,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历史上的制度及其变迁在现代世界兴起、推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上的制度及其变迁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已经被很多发展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所证实。(1)经济史学界也对制度变迁及其内在动力的研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区别于以往认为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自1956年完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中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渡期。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埋下伏笔,“体制困局”成了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逻辑起点”,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进行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正是试图走出“体制困局”的一次实际尝试。“历史逻辑起点”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经济组织的演进和制度变迁提供了,既是潜在的。又是可辨识的决定因素,而不同类型经济组织和不同地区的生产率竞赛则使制度变迁超越“体制困局”,从而使改革不可逆转。研究表明,对过渡期的或转轨期的经济增长来说,制度变迁等因素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6.
李军教授等的新作《气候变化对清代华北地区粮食生产及粮价波动的影响》2021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粮食生产更是中国社会的重中之重,对历史时期粮食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全球性粮食问题该书以清代华北平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及粮价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地理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地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它记录了战争与和平、浩劫与繁荣、变迁与融合,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语言、民俗、社会等内涵,不仅反映出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征,而且还解迷现代地理和历史的来龙去脉,应当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与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等斑斓夺目,沧肌夷缱。那么环青海湖地域文化是什么?本文以环青海湖地域的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其籍与考证提出七大文化。  相似文献   

18.
张成荣  牛建彪 《发展》2015,(1):88-89
近年来,榆中县农业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和探索,总结创新了一大批适宜全县乃至全省和全国同类地区推广的实效实用型农业科技新成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彻底改变了旱作区秋粮作物低产的历史"十一五"期间,全县在秋粮生产中累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96.54万亩,平均亩增产粮食138.58公斤,累计总增产13.38万吨、生产粮食44.83万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型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良  戴扬 《开放导报》2006,(6):93-96
经济转型理论是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如何理解转型,经济转型理论的不同学派,经济转型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向进行梳理和评论。本文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理论研究需要在中国的特殊性、历史的重要性、借鉴和吸收海外中国研究的优秀成果、理解演化博弈思想、制度和制度变迁五个方面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20.
<正>于干千教授撰写的《唐代国家土地政策变迁与土地制度演进》于2007年8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唐代国家土地政策变迁与土地制度演进作了深入研究,是一部历史学与经济学结合研究唐代土地政策的力作。二十世纪以来,史学界对土地制度问题曾展开过激烈的讨论,不少学者从文化、政治、阶级、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