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缺失与破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进诚 《中国金融》2006,(12):26-27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的症结及原因 多数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金融抑制现象,农村金融深化程度不高,农村金融的参与主体及其行为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中国农村金融最多的批评,是认为农村对国民经济的资金贡献远远大干其从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获得的资金支持,存在比较严重的金融服务缺失问题。这里面,有金融本身的原因,也有农村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因素,归纳起来可以用“三缺三不缺”概括,即:不缺信贷,缺信用;不缺资金,缺政策;不缺银行,缺竞争。  相似文献   

2.
信贷支农的现状、难点与对策林启祥,陈起铭现阶段,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如何在信贷实践中贯彻落实信贷支农政策;有效地发挥信贷资金的促进作用,推动我国农业再上新台阶;调整结构,优化投向,盘活资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则是当前亟需探讨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在...  相似文献   

3.
1993年伊始,为了给过热的经济降温,国家采取了适度紧缩信贷、管住信贷“闸门”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实践证明并非上策。按过去常规,货币投放只有两个口子,一是财政,二是信贷。而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货币投放又多了一个口子——企业直接融资。中央银行虽管住了信贷“闸门”,收缩信贷规模,但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经济,企业为了生存,则可以采取所谓变通手法,诸如采取地方金融机构变相担保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地方财政的信托投资公司直至地方财政直接向金融机构折入资金和企业指令性的职工内部集资等等。转过几道弯之后,最终占用的还是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从而使“一逾两呆”贷款不断增加、贷款不能按期收回(甚至连利息也不能收回)和存款增幅下降。这对社会经济热并未产生多大的制约效应,倒是催化了民间融资活跃、社会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4.
陈亮 《河北金融》2023,(2):36-42
本文以2004—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经营活动决定的内在资金需求和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对制造业企业的新增授信会充分考虑企业的内在资金需求,即企业的资金需求对信贷增量和增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如果企业存在过度负债问题,则会削弱这一关系。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一是首次研究了企业内在资金需求对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二是改进了企业经营活动内在资金需求的计算方法,三是为判断商业银行是否“脱虚向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2022年4月,我国新增信贷与2021年同期相比明显放缓,中国人民银行指出,这反映了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5月,新增信贷总量明显改善,但结构仍然不够理想,中长期信贷增长不足。在当前的实体经济运行中是否还存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问题、其有什么特征、成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一系列问题,都关系到稳住经济一揽子举措的实施效果,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收费权质押业务的法律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五”以来国家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逐步放开其中的资金市场,许多经济效益较好但资金一时吃紧的项目借鉴国际上通行的BOT项目融资方式,用该项目未来的收益作担保,以此来吸引、融入资金。伴随国家政策和信贷结构调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向由传统的客户型贷款向有较高  相似文献   

7.
发展生态省环保产业的融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认为阻滞生态省环保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原因是缺乏资金,为此,提出四点融资对策:一是融资思路要从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转变为“社会化融资”;二是环保产业对政策有较强的依赖性,需要建立配磁的政策体系,三是促进金融业和环保业融合,依靠金融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四是考虑到环保产业涉及面较宽,应规范资金运作,使投向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集中的态势非常突出,明显地遏制了新增不良贷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贷款占比。但贷款权限、贷款投向的过分集中的现象已开始与当前企业资金需求产生了矛盾,信贷结构出现了 “双失衡”:贷款质量结构失衡和贷款投向结构失衡,这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均衡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如何正确对待信贷集中并解决由信贷集中带来的不良影响成为目前急待探讨的课题。——信贷投向集中有其必然性,但过分集中会导致系统风险的上升。国有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投向经济效益高、市场发展前景好的行业或企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变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正确看待银行信贷资金在中国社会资金配置中比例下降的问题,是正确认识银行在这几年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关键.文章认为,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努力扩大信贷供给,其信贷资金供给增长基本上可以满足企业的有效贷款需求的增长以及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而银行信贷资金在社会资金配置中比例下降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它符合市场经济中融资格局多元化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定位市场化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银行信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最后从银行自身方面提出了改进优化资金配置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农”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农业信贷作为农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三农”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从金融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层次性与信贷支农的多层次性,信贷支农的供需状况、难点与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在信贷资金供给和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对“三农’’实行更加优惠的倾斜政策,做“三农”发展的坚强后盾,最大限度地发挥货币资金的助推作用的政策建议,为提高中国农业信贷绩效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信贷扩张与通货膨胀联系紧密,而且独特的信贷结构对物价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但是目前信贷结构对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的研究几乎空白。针对这一研究现状,将贷款分为生产性贷款和消费性贷款,采用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着重研究我国信贷结构与物价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贷款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小于消费性贷款的影响;但生产性贷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高于消费性贷款,这一结论表明信贷资金集中投向生产性领域和消费性贷款集中于住房领域体现了投资拉动与房地产业不仅影响物价水平,也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也从信贷的视角解释了“中国之谜”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中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GDP增速达10.4%。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全社会资金流量规模继续增长。主要特点是:当年中围全社会资金流动规摸明显增加;直接融资比重上升,融资格局改善;住户部门资金盈余水平提高,受实际利率变化影响,实物投资和负债形成减少,金融资产形成增加;政府部门从1992年以来第一次由资金短缺部门变成资金盈余部门,财政存款增加较多,国债数量有所下降;企业部门资金融入量创历史最高水平,新增金融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平稳;金融机构资产扩张较快,保险业务平稳发展;对外净金融资产形成扩大,中国资金净外流规模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13.
进行稳定的基础货币投放是货币政策操作的基本形式近年来,“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GDP增速相匹配”成为我国中央银行的重要工作目标。从社会融资结构看,中国的实体经济仍然十分依赖信贷融资,2019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新增总量的六成以上。根据货币银行学理论,信贷融资带来存款派生,从而带来广义货币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4.
能源危机和低碳经济促使我国新能源发展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之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投入这一新兴产业也面临较大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投入非常谨慎.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还需要政府加大政策、资金等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创新融资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虽然对总量控制政策容易把握,但结构调整功能却难以实现。主要体现在信贷投向的“四个集中”和“一个制约”。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宏观政策、微观经济运行对广西地方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影响,研判信贷行为与货币政策的适应性,进而提出对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完善风险管理约束、加强创新,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货币统计概览”“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月度数据,文章对票据融资业务资金的间接供给情况、外币信贷本外币信贷和人民币信贷活动对票据融资的影响,以及银行机构信贷等对票据融资的影响,运用Excel VBA模型,对票据融资的资金供应与场景应用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社会融资、货币供应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资金来源(占用)与票据融资业务的勾稽关系以及相关性特征,提出了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10—2020年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宏微观数据,考察了垂直结构背景下歧视性信贷对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通过文献梳理和构建理论机制,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说。实证检验表明:银行信贷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歧视性行为,整体上融资不足;国有企业具备政府隐性担保优势,整体上融资过度。垂直结构背景下银行信贷歧视行为进一步抑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在信贷市场中处于明显劣势地位,是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重要原因;西部地区此抑制现象略微减弱。经IV、GMM和DID等内生性处理方法检验,基准实证结果依旧稳健。通过微观数据进一步分析也印证了基准实证结论的可靠性。文章提出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推动“垂直结构”向“平行结构”发展;继续改善企业融资环境,规避民营企业信贷歧视陷阱;打通信贷政策所有制歧视传导阻滞,缓解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体系不畅问题等对策建议,以实现我国实体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基层金融处于低效运行状态,商业银行传导货币政策机制不畅,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不良金融资产战胜多,金融机构普遍经营亏损。要使基金金融运行走出困境,就要建立经济金融协调运行的有效机制,提高经济金融运行质量;标本兼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创建金融安全区;健全完善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提高资金投入产出效应;发展货币市场,为金融资产流动提供有效传导媒介;人民银行加强信贷政策“窗口”指导,搞好信贷投向的协调引导,适时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开发金融新产品、新业务。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中国资金流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GDP增速达9.5%,在上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再提高0.2个百分点。在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背景下,2004年我国全社会资金流量规模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从结构看: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总量下降,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非金融企业部门融资增速明显下降;国内金融市场上债务类融资比重下降,从国外融资比重上升;我国资金净外流规模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一季度新增信贷规模达到4.58万亿元,其中3月份新增贷款规模达到1.89万亿元,创下1994年以来的最快信贷增速。从高速增长信贷的结构看,票据融资增长迅猛,中长期贷款投向较为集中。信贷高速增长是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也是银行纾缓经营发展压力的要求。信贷高增长推动经济止跌企稳,经济回暖迹象已经出现。信贷增速将呈下降态势,但其增速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信贷高速增长过程中,银行净利差收窄,信贷结构轮动失衡,信贷投放的行业和客户集中度风险上升,信贷客户和项目选择的难度增加,资本补充压力加大等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