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清漕运体制改革是在缺乏朝廷统筹布局的情况下,主要由有漕各省分别推进的,从中大致可以梳理出由湖广发端的漕务改章、江浙漕粮海运和南漕改折以招商采买三条主要线索,其中第三条线索较少受到研究者关注。折漕采买可追溯到道光初招商采买台米以济京仓,道光中即与试办海运同被朝廷视为应对漕运危机的政策选项。迨咸同之际,冯桂芬倡议改折南漕、解京发饷、招商采买以裕京仓,而两江大吏鲜有正面回应者。至光绪后期,始有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推出大体切实可行的折漕采买实施方案,但随着百日维新失败而被推翻。本文选取晚清漕运变迁史的另一视角,考察折漕采买的内在动力、演变趋势、历史意义、与海运漕粮和漕务改章的关系,以及最终被朝廷弃置的原因,以期有助于展现漕运体制改革进程全貌。  相似文献   

2.
船钞是近代海关税收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已有部分研究注意到其收支问题。但相关成果存在诸多模糊或错误之处,且未对船钞的整个收与支的环节进行系统梳理。本文利用已有和新出资料,纠正了已有部分研究成果中的错误,并对已有研究的模糊或疏漏之处进行了补充,特别对已有研究尚未涉及的辛亥革命前后和民国时期的海关船钞收入和分配情况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了从晚清到民国的海关船钞收支的完整图景。同时指出,1868年之后,在实际用途上船钞基本实现了西方人为其预设的核心功能,即真正应用于灯塔事业。近代海关船钞是一种在近代税收体系中地位特殊的税种,理清其收支问题对近代关税研究的深入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郑俊华 《中国经济史研究》2023,(收录汇总):51-62
明中叶以降东南山区地域开发所带来的商业发展,使河流的航运价值得到凸显,这不可避免地会与山区大量截流灌溉的堰坝水利工程发生冲突。为了解决船筏过堰问题,协调农商之间的灌溉、航运纠纷,地方逐渐形成了夏秋闭堰、冬春开堰的开闭堰制度,以及向过往商贩征收过堰费的制度。这两项制度的确立,表明农商双方在过堰问题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解决方案。然而,由于区域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动,围绕船筏过堰产生的纠纷并未完全消失。对此,地方官通常在仍循往例的行事原则下,在原有的制度框架内进行处理或微调,而非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在工程技术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地方社会很难从根源上摆脱过堰问题之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